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回顾 > 正文

中国工农红军的名称究竟是怎样来的?

作者: 王作化   更新时间:2023-06-14 22:56:53  来源: 党史博采  责任编辑:石头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历经极其艰苦卓绝的两年寒暑,跨越万水千山,纵横10多个省,战胜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和无数艰难险阻,胜利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创造了人类史无前例的英雄壮举和战争奇迹。那么,作为长征这一人类最伟大壮举的实践者——中国工农红军,其名称究竟是怎样来的呢?

  长期以来,关于中国工农红军名称的由来,许多军事资料和历史学家均有不同的论述和相关说法。军事历史研究资料表明,中国工农红军名称的产生事实上有一个历史演变过程。

  1927年4月,正当大革命运动迅猛发展和北伐战争向全国胜利进军之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向其主要同盟军中国共产党和广大革命群众举起了屠刀。为挽救革命,对国民党的大屠杀政策实行武装抵抗,同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北伐军一部3万多人在南昌打响了武装起义的第一枪,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然而,由于受历史因素的局限,八一南昌起义的部队仍沿用着国民党之国民革命军的番号,没有从称谓上显示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人民武装的特色。

  同年9月9日,根据党的八七会议决议,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发动了著名的秋收起义。在起义准备期间,毛泽东认为国民党背叛革命后已彻底失去民心走到它的反面,国民党的旗帜在人民中已完全没有什么号召力。因此,为向人民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是区别于任何军阀和旧式武装的人民军队,增强革命军队在人民中的影响力,秋收暴动部队在起义中第一次公开响亮地打出了人民武装的旗号:“工农革命军”。与此同时,党在各地也先后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进入了人民军队的初创时期。但此时各地革命武装的名称却较为混乱,称谓不一。有的还叫“国民革命军”,也有的称“农军”“农民革命军”和“工农自卫军”,甚至还有的称为“土地革命军”和“工农讨逆军”等等。

  同年10月15日,中共南方局和广东省委在《最近工作纲领》中向各革命武装发出指示:“国民革命军之名义应废除”,“以后军队和全省工农讨逆军一律改称工农革命军”。10月23日,中共中央在致南方局并转广东省委的信中又指示,“以后工人武装改称工人革命军,农民武装改称农民革命军,合称工农革命军”。

  ◆红军时期的朱德、毛泽东、周恩来。

  同年11月13日,党在湖北领导发动了数万人参加的黄麻起义,由吴光浩、潘忠汝、戴克敏等领导的起义部队当时统称为“农民自卫军”。起义当天,起义军经过激战一举攻克敌人盘踞的黄安县城,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第二天清晨,原国民党县衙门前挂起了绣有镰刀、斧头的红旗,当地老百姓为之兴高采烈,扬眉吐气。看到英勇顽强、军纪严明的农民自卫军打败了平日骑在人民头上欺压作威作福的国民党反动武装,当地一位著名书法家吴兰阶情不自禁地挥毫疾书写了一副对联贴在县衙的大门上。上书:“痛恨绿林兵,假称白天青日,黑暗沉沉埋赤子;光复黄安城,试看碧云紫气,苍生济济拥红军。”独出匠心地将表示颜色的10个词巧妙地镶嵌在对联里,唯独用红色象征革命和农民自卫军。此联一出,很快在当地引起反响和传颂。于是,人民群众便把农民自卫军称之为“红军”,这是人民军队历史上第一次喊出“红军”的称号。

  同年12月11日,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领导发动了震撼国内外的广州起义。起义领导机关在发布的《红旗号外》中宣布组织“工农红军”,并公布了工农红军领导人名单。参加起义的工农兵在起义爆发的当天就打出了“工农红军”的旗帜。“红军”的称号使当地的帝国主义势力和军阀反动武装闻风丧胆,使人民群众听之鼓舞,倍感亲切。虽然起义不久遭到了失败,撤出广州的起义部队由于多种原因没有再继续使用这一称谓,但“工农红军”的响亮名称却在全国不胫而走。从此,“红军”的称号在各地的革命武装中开始陆续使用。

  ◆《井冈山会师》(林岗)。

  1928年初,“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迅速形成燎原之势。根据革命形势的发展需要,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曾先后明确提出:要在各革命根据地建立党所领导的红军部队。同年2月25日,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九次扩大会议在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中提出:在“苏维埃化的农民区域中,党的主要任务是实行土地革命和组织红军部队——以备这些部队渐渐联合而成全国的中国红军”。4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苏维埃的区域之中,要切实实行土地革命,并且要努力建立红军”。第一次正式把各根据地的革命武装定名为“红军”。同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起义农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成立了当时最强大的一支工农革命武装——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5月25日,中共中央发布《军事工作大纲》,明确规定:武装“割据区所建立之军队,可正式定名为红军,取消以前工农革命军的名义。”不久,毛泽东、朱德又根据中央6月4日“关于你们的军队,可正式改称红军”的指示信,将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正式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此后,各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武装便先后奉命改称为“红军”。1931年后,全国各地的革命军队均统一称之为“中国工农红军”。其中包括远在东北与日寇浴血奋战的我党直接领导的部分抗日武装(1936年2月后开始改称“抗日联军”)。

  1936年10月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后,随着国内外进步报刊对红军长征传奇般英雄事迹的宣传。“中国工农红军”这一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支新型人民军队的光荣名称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并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进一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虽然由于以后革命斗争的需要,红军先后改名为“八路军”、“新四军”和“人民解放军”,但“中国工农红军”的名称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史诗却永远载入青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