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回顾 > 正文

纪念毛泽东诞辰128周年——革命的一生

作者:小庄楼主  更新时间:2021-12-26 07:30:54  来源:八角楼上  责任编辑:石头


  明天是毛主席诞辰128周年纪念日,我们实在是很怀念他。

  我常常想,如果需要用一个最简单的词来总结和回顾他的一生,这个词应该是什么?

  又或者,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怀念他老人家的时候,我们怀念的又是什么?

  我想来想去,唯有两个字是最贴切的,这两个字就是——革命。

  一、

  毛主席的一生里,与革命二字始终是分不开的。

  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相继践踏中华大地,逼迫中国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剥削广大中国人民。四万万中国同胞沦为牛马,听人驱使,任人宰割,奇惨大痛,真有不能言者也!

  面对悲惨的社会形势,中国最先觉醒的知识分子、爱国志士奋起革命,试图挽救国之危难和民族危急。

  那是一个以革命救亡图存的年代,而毛泽东也是诞生在这样一个革命的年代。

  但是毛泽东所领导的革命,与此前中国大地上掀起的无数次革命却又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个革命从一开始就是以马列主义的革命理论为指导原则的。

  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面说:

  “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党宣言》

  所以,毛泽东第一阶段所领导的革命,也被叫做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新就是新在它是以无产阶级为核心领导力量的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革命。

  而纵观毛泽东的一生,他所领导的革命,不管是第一阶段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第二阶段的社会主义革命,它们又始终与同一件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件事就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革命。

  这是因为马克思在大量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得出了一个结论:

  “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共产党宣言》

  二、

  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能是一种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其结果必然是两极分化。

  即使是资本主义时代代替了封建地主时代,但其实质也不过是以资产阶级的剥削代替了地主阶级的剥削而已。

  毛泽东出生的时代,就是一个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的时代,在这种土地所有制下,中国农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却占据着绝大部分的土地,而占农村人口80%的贫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极少量的土地,因此他们只能被迫租种地主的土地,将收获的大部分作为地租交给了地主。

  地主阶级正是通过掌握着土地这一农业生产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对使用土地的农民通过地租、放高利贷等手段进行剥削。

  中国农民在封建地主阶级和代表其利益的反动政权的压迫和剥削下,过着十分悲惨的生活。

  今年年初的电视剧《觉醒年代》里所刻画的毛泽东出场的那一段戏,所表现出的就是旧中国最为真实的写照。

  倘使不改变中国占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生存困境,不改变他们的悲惨处境,那么旧中国积贫积弱、政治腐败、精神麻木的根本现状就不可能被改变,救亡图存四个字也就无从谈起。

  因此,毛泽东所领导的中国革命,实际上是分两步走的:第一步,就是我们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就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社会主义革命。

  这两个革命从根本上都是在改变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第一步是变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也就是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而第二步就是将个体经济引导成集体经济,将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虽然这是两个不同的步骤,但是它们最终践行的其实都是同一个目标,那就是马克思与恩格斯所说的:消灭私有制。

  这看上去一句简单的话,可是要做到,那当真是难如登天。

  早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毛泽东就注意到,中国革命首先的中心问题,其实就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就是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

  应该说,这个问题不是只有毛泽东一个人注意到,但是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如何将土地的地主所有制变更为农民所有制,这是需要一整套的理论和实践去完成和解决的。

  很多人找不到解决方法,因此陈独秀把希望寄托在国民党身上,张国焘把希望寄托在工人阶级身上,这代表的是当时共产党内存在着的两种革命趋向。

  而毛泽东则是亲身的走进农民群众那里,他早期所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就是他亲身走进农民那里所得到的结果。

  很快事实就证明,国民党是靠不住的,因为当时的地主阶级,要么本身就是国民党军阀,要么就是亲戚、儿子啥的在国民党内担任要职,你斗地主一旦斗到了国民党自己的头上,那么接下来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更何况从根本上讲,地主阶级本身就是国民党所依靠的一个重要的阶级基础。

  所以伴随着蒋介石的四▪一二政变,国共分裂也就注定了。

  而当时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还很薄弱,要他们担负起革命的重任也是不现实的。

  在这种背景下,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随后便领导了秋收起义,秋收起义失败后,他领着剩下的800军队上了井冈山,从此开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这条道路历经无数艰难曲折,又有无数革命先烈们流血牺牲,才从根本上摧毁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消灭了封建地主剥削的所有制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最为广大的人民群众被组织和武装了起来,他们打倒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完成了中国革命的第一步,也完成了救亡图存的伟大任务,一个由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被建立起来了。

  三、

  在很多人脑海里提到革命,会大体上认为中国的革命斗争到这里就算是告一段落了。

  其实,新中国的成立所完成的,只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里所说的革命的第一步,当时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所描绘的战略前景是两步走的战略。

  第一步,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完成社会主义革命。

  而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质,就是变更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最终要到达的目的地还是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说的那句话:消灭私有制。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个体经济,人民群众已经掌握了生产资料,这种经济看上去似乎已经是一种不带有剥削性质的经济,但是它是建立在分散的、小规模的生产条件之上的,本身具有不稳定性,任其发展必然又是逐步走向分化、兼并和垄断,其前途必然是资本主义。

  那么新中国到底可不可以走一段资本主义的道路?还是要直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还是一个现实问题。

  当时毛泽东说过一句话:“资本主义道路也可以增产,但时间要长,而且是痛苦的道路”——《毛泽东文集,第六卷》

  很多人不理解这句话的现实含义,其实它是伴随着在新中国的基础上如何实现工业化这一战略目标而表达的。

  没有强大的基础工业作后盾,就不会有现代化的国防、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也不会有现代化的农业和现代化的工业。

  一个很简单的事实,比如农业所需要的机械和化肥,如果没有基础工业提供的钢材、稀有金属、能源燃料等等,你就绝不可能有独立自主的现代化农业。

  那么是用资本主义道路来完成工业化,还是用社会主义道路来完成工业化?

  当时有不少人主张“先机械化,再合作化”,这条路的实质就是通过资本主义的方式来完成工业化。

  可是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是,在近百年的帝国主义压迫下,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多是买办经济,它们不仅实力弱小,而且根本不具备独立自主的工业支撑。

  尽管它们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发展生产和恢复国民经济,但是另一方面,它们又剥削工人,唯利是图,违法乱纪,对国计民生又有消极作用。

  因此当时的政策是一面鼓励它们发展,但是另一面又限制其不利于人民的各种因素。

  而要想尽快完成新中国的基础工业体系,要依靠资本主义的力量很显然是完全不可能的,因此毛泽东选择全心全意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将他们组织起来,选择“先合作化,再机械化”的路径。

  这条路径的选择,就是变个体私有制经济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集中全国的力量来完成工业化。

  后来毛主席针对这一选择路径说过这样一段话:

  “人家资本主义制度发展了几百年,比社会主义制度成熟得多,但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中国的人口多,民族多,封建社会历史长,地区发展不平衡,近代又被帝国主义弱肉强食,搞得民不聊生,实际上四分五裂。我们这样的条件搞资本主义,只能是别人的附庸。帝国主义在能源、资金等许多方面都有优势。美国对西欧资本主义国既合作又排挤,怎么可能让落后的中国独立发展,后来居上?过去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今天走资本主义道路,我看还是走不通。要走,我们就要牺牲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违背了共产党的宗旨。国内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都会激化,搞不好,还会被敌人利用。”——《前奏:毛泽东1965年重上井冈山》

  从当时新中国面临的实际情况,以及毛主席的分析就可以明白:为什么他说走资本主义道路不仅时间长,而且是痛苦的道路了。

  而从个体所有制经济改造成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经济,就是毛泽东一生中领导的第二次革命,这个革命就是社会主义革命。

  可以说,中国能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里完成工业化基础的建设,根本上就是社会主义革命带来的成果。

  但是这个革命并没有彻底完成。

  四、

  历史不是割断的,新中国也是在旧中国的废墟中脱胎出来的,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文化形成了一种以官为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的思想,这种思想认为有官就有权,有权就可以谋私。如果任由这种思想腐蚀党员,那么就必然形成一个与人民对立的特权阶层。何况除了封建思想,还有大量在买办经济基础之上形成的各种资产阶级落后思想。

  不仅内部有危险,而且外部资本主义国家还在对中国搞和平演变,这种和平演变说穿了就是搞上层建筑。

  早在1949年3月,在准备从西柏坡去北平的时候,毛泽东就说过:今天我们是进京赶考,希望考个好成绩,我们决不当李自成。

  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及时告诫全党:

  “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

  “夺取全国的胜利,这只是走完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燥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毛泽东还给各级干部和自己定下了六条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平列。

  可是要真正实现这种期待,仅仅只有告诫是不够的,它需要一种制度来预防和消除种种官僚作风和封建思想,以及各种买办、资产阶级思想。

  否则,这种作为上层建筑里意识形态部分的内容,就极有可能反过来把已经建构起来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瓦解和摧毁。

  怎么办?

  这个办法就是毛泽东曾经在1945回答黄炎培提出的“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疑问时,所给出的答案——“这条新路,就是民主。”

  这里的民主可不是资本主义国家那种专门维护私有制的民主,它切切实实的体现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各个方面,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

  比如,在鞍钢宪法里,毛泽东根据工人总结的经验,提出了“两参一改三结合”的思想,即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领导人员、工人和技术人员三结合,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毛泽东坚决反对一长制,反对专家治厂,就是为了建立起干部和群众、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平等互助的关系,发挥工人监督和管理工厂的责任。

  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时候,还特意说到:“劳动者管理国家、管理军队、管理各种企业、管理文化教育的权利。实际上,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最大的权利,最根本的权利。没有这种权利,劳动者的工作权、休息权、受教育权等等权利,就没有保证。”

  这段话如果以前有人听不懂,那可能是时代的局限,但是今天我估计除了没有踏入社会的学生群体之外,应该没有谁听不懂了。

  这只是毛泽东发挥民主监督,创造民主制度的一小部分内容,这种思想涉及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方方面面。

  可是,有想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就会有想走资本主义道路的。

  在完成了个体私有制经济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革命以后,如果上层建筑领域不继续革命,那么这种经济上的革命是不巩固的。

  而且,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这种不巩固的危险越来越大,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

  因此,革命不能停止,还需要继续革命。

  五、

  从这个时候开始,毛泽东的革命道路就注定变得孤独起来。

  因为任何一种政治主张,都离不开组织手段的保障,这是政治生活中的一条铁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毛泽东也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

  可是偏偏这一次的革命,是要刀口向内的,革命了一生的毛泽东不是不知道这一点,所以他是准备好摔得粉碎的。

  可是这又有什么打紧?他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物质不灭,不过是粉碎罢了。

  他对自己身边的护士长吴旭君说过这样的话:

  “我多次提出主要问题,他们接受不了,阻力很大。我的话他们可以不听,这不是为我个人,是为将来这个国家,这个党,将来改变不改变颜色、走不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我很担心,这个班交给谁我能放心。我现在还活着呢,他们就这样!要是按照他们的作法,我以及许多先烈们毕生付出的精力就付诸东流了。”

  “我没有私心,我想到中国的老百姓受苦受难,他们是很想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所以我依靠群众,不能让他们再走回头路。”

  “建立新中国死了多少人?有谁认真想过?我是想过这个问题的。”——《毛泽东传第六册,中央文献出版社》

  但是革命不是一帆风顺的,革命不但会遇到严重的挫折,甚至还会失败。

  失败并不可怕,事物总是要走向反面的,走完了反面就会走向正面,群众有了正反两面的经验,他们就会去对比,去分析,他们就会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1975年春夏,毛主席眼睛基本失明,确诊为白内障,由著名眼科专家唐由之主持手术治疗。

  手术数日后,毛主席一只眼睛方可视物,即阅古籍。一次,唐由之陪护近侧,“忽被一阵呜咽声吓住了,等他抬头一看,只见毛主席捧着书,老泪纵横,已是泣不成声。”

  唐由之赶紧起身劝慰:“主席,你不能哭,千万不能哭。眼睛要坏的!”可毛主席哭了很久才稍趋平静。

  唐由之近前,发现毛主席阅读的是南宋词人陈亮的一首《念奴娇·登多景楼》,词曰: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是啊,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毛泽东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但是革命并没有完成,我们今天怀念他和纪念他,背后的实质是继承他。

  这个世界上有矛盾的地方就有斗争,有斗争的地方就有革命,工业需要革命,技术需要革命,思想需要革命,政治也需要革命。

  用毛主席的一句话来说:

  “一百年后还要不要革命?一千年后要不要革命?总还是要革命的。总是一部分人觉得受压,小官、学生、工、农、兵,不喜欢大人物压他们,所以他们要革命呢。”

  谨以此文,纪念毛泽东诞辰128周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