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回顾 > 正文

杨天石把蒋介石包装成“毛泽东承认的抗战领袖”意欲何为?

作者:鹿野  更新时间:2021-07-15 08:46:01  来源:淮左徐郎  责任编辑:石头

  2018年9月16日,靠研究蒋介石日记为蒋介石歌功颂德的著名专家杨天石做了一期节目——《找寻真实的蒋介石》。其在节目里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毛主席承认并高度肯定蒋介石是抗战的领导者,主要证据就是毛主席在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的讲话已经明确承认了蒋介石的领导地位:

  “1938年,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有一个讲话,里边有两处表示了对蒋介石领导地位的肯定。第一处是说国民党有孙中山、蒋介石前后两位‘伟大的领袖’。另外一处说,卢沟桥事变发生之后,全中国就在‘民族领袖’与‘最高统帅’的蒋委员长的统一领导之下,发出了神圣的正义的炮声。”

  事实真的如此吗?这关系到中国近现代史诸多大是大非的问题,是必须要搞清楚的。

  一、毛主席肯定了蒋介石在抗战中的领导地位了吗?

  笔者查阅了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主席相关报告,也就是中国共产党上著名的历史文献《论新阶段》的原文,的确有国民党领导抗战和蒋介石是“伟大的领袖”这种词句:

  “国民党有它光荣的历史,主要的是推翻满清,建立民国,反对袁世凯,建立过联俄、联共、工农政策,举行了民国十五六年的大革命,今天又在领导着伟大的抗日战争。它有三民主义的历史传统,有孙中山先生、蒋介石先生前后两个伟大的领袖,有广大忠忱爱国的党员。所有这些,都是国人不可忽视的,这些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结果。”(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921-1949》第十五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06,第603页)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这不是“实锤”了吗?杨天石说的是对的呀,的确是连毛主席都肯定了蒋介石是领导抗战的伟大领袖,你们还否定蒋介石干什么呢?

  不要着急,这篇报告下文紧接着就说,现在国民党虽然是事实上的第一大党,但仍然只是代表一小撮人的利益,并不是一个民族革命联盟,只有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够实现抗战的胜利,而国民党如果保持过去的状态,只会导致抗战失败:

  “处于第二党地位的中国共产党,虽然发起了与坚持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统一战线,并在自己的组织上向着广大革命志士开门,用以力争抗日的胜利。但若处于第一党地位的国民党依然保存过去那样的老状态,那就对于抗战,对于统一战线,都非常不利的,抗战将不能获胜,全民族陷于危险,共产党与无产阶级也逃不脱这种危险。所以共产党不但不反对,而且十分希望与坚决赞助国民党扩大与巩固其组织,实行党内民主化,并使其本身变为革命的民族联盟,以利继续抗战与争取最后胜利。”(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921-1949》第十五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06,第605页)

  这到底是肯定国民党和蒋介石,还是批判国民党和蒋介石?我想只要智力正常的人都能够看出来。就好像今天如果要是中国发表了一个声明,强调“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在国际秩序中处于主导地位,但是其如果不改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只会导致人类社会走向灭亡,只有接受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才能够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这能说是“中国承认并高度肯定美国在国际社会上的领导地位”吗?

  其实只要是对中共党史的基本常识稍微了解一点的人,都应该知道,在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之前,王明一下子从极左跳到了极右,提出了臭名昭著的全国抗日部队要“统一指挥”、“统一编制”、“统一武装”、“统一纪律”、“统一待遇”、“统一作战计划”和“统一作战行动”,要求中国共产党服从国民党的“领导”。而毛主席针锋相对,在六届六中全会上的讲话当中强调,过去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国民党的所谓领导已经丢掉了半个中国,现在抗日战争已经进入了相持阶段,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把抗战带向胜利:

  “中国共产党内部的团结,是团结全国人民争取抗日胜利和建设新中国的最基本的条件。经过了十七年锻炼的中国共产党,已经学到了如何团结自己的许多方法,已经老练得多了。这样,我们就能在全国人民中形成一个坚强的核心,争取抗日的胜利和建设一个新中国。”

  因此这个报告才命名为《论新阶段》,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被收入了《毛泽东选集》,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批判对王明等人对国民党和蒋介石的所谓领导抗战抱有幻想的一篇重要文献。

  杨天石却完全抛弃了历史背景和报告的全文,从这个报告里边单独抽出一句宣称“毛泽东承认并高度肯定了蒋介石对抗战的领导”,这不是典型的断章取义、颠倒黑白、指鹿为马吗?

  二、七七事变时日本军队总兵力为何是国民党军队的两倍多?

  无独有偶,杨天石为了吹捧所谓“蒋介石领导抗战的丰功伟绩”,还在这个节目当中用了诸多翔实的数据为蒋介石领导国军在抗战中的一溃千里作可笑的辩护:

  “国力是军力的基础:战前日本总兵力为448万人,中国总兵力约为200万人;日本有作战飞机1500架,中国仅有223架;日本有舰艇285艘,中国仅有60余艘……上述的数字说明在国家的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方面,中日两国可以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在这个情况下,这个仗怎么打?”

  应该说,杨天石不愧是研究了一辈子历史的专家,其相关数据都是有据可查的。但是同样免不了断章取义、歪曲篡改、曲解事实之嫌。由于篇幅所限,笔者仅仅以“战前日本总兵力为448万人,中国总兵力约为200万人”为例,简单的澄清一下这个问题。

  很多朋友可能觉得当时中国的人口是日本的五倍,日本的总兵力却是中国的两倍多有点儿不可思议。不过事实上,“战前日本总兵力为448万人,中国总兵力约为200万人”的确是国共两党普遍承认的数据。

  从国民党方面来说,何应钦所写的《日军侵华八年抗战史》当中便如是说:

  “日军总兵力为448万1千人,海军舰艇约190余万吨,空军飞机约2700架。而中国陆军兵力为170余万人,海军舰艇不足6万吨,飞机314架。”(何应钦:《日军侵华八年抗战史》,台北黎明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83年,第23页。)

  从中国共产党方面来说,毛主席的名篇《论持久战》的注释与参考资料当中的相关数据也大同小异:

  “芦沟桥事变时,日本总兵力达四百四十八万一千人,其中战斗兵员为一百九十万七千人。陆军常备师团十七个,海军舰艇约一百九十余万吨,飞机二千七百架。……抗日战争前夕,国民党总兵力为二百余万人,海军大小舰艇六十六艘,总吨位不到六万吨,空军有各种飞机六百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研究部,《学习<论持久战>的参考材料》,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研究部,1975年06月第1版,第74页)

  表面上看,杨天石的论据似乎是板上钉钉,其言论似乎是无懈可击了:日本的兵力竟然是中国的两倍多,装备又比中国好,这个仗还怎么打?但其实日本的总兵力和中国总兵力的范围是有很大不同的,中国的总兵力指的是国民党军队的现役兵力,而日本的总兵力则是包括了后备兵力,现役兵力只有38万人而已:

  “日本实行的是征兵制度,凡年满17岁至40岁的男子都必须服兵役。除现役兵38万人以外,尚有预备役兵73.8万人、后备役兵87.9万人、第一补充兵157.9万人、第二补充兵90.5人,总计约448万余人。”(郭汝瑰、黄玉章主编,《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上》,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07,第294页)

  当然,国民党军队本身就没有什么后备兵力可言,导致总兵力和现役兵力的人数差不多,甚至现役兵力很大一部分都是靠抓壮丁逼着上了战场的,战斗力未必比得上日本的后备兵力。因此这种比较虽然不太公平,但是某种程度上也的确反映了现实,所以才被国共两党一致接受。

  但是问题在于,国民党把老百姓不当人看,甚至把作为统治支柱的士兵也当作牲口,使国统区的群众视参军为畏途,以致总人口是日本的五倍,可动员的总兵力却只有日军的一半。这一切恰恰本身就说明了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腐朽与抗战不力。正如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所指出的,如果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再这么胡搞下去,中国人口再多也不可能胜利。相反,如果要是能够像中国共产党一样广泛发动群众,那么战胜日本就很容易:

  “我们方面,军队须有源源不绝的补充,现在下面胡干的‘捉兵法’、‘买兵法’,亟须禁止,改为广泛的热烈的政治动员,这样,要几百万人当兵都是容易的。抗日的财源十分困难,动员了民众,则财政也不成问题,岂有如此广土众民的国家而患财穷之理?军队须和民众打成一片,使军队在民众眼睛中看成是自己的军队,这个军队便无敌于天下,个把日本帝国主义是不够打的。”

  后来到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的时候,新中国面对的是国力远胜于日本的美国,而中华大地由于经过了十几年战争的破坏,国力尚不及1937年,但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却把美军成功的从鸭绿江边赶回了三八线。这充分印证了只要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现了广大军民团结一心,在国力落后的情况下军队仍然可以战无不胜。

  因此,并不是国民党军事实力弱小导致抗战必然一溃千里,相反恰恰是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腐朽才导致了其军事动员能力低下。杨天石用日本军队总兵力是国民党军队的两倍多等一系列数据为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抗战不力辩护,其实是在拿着不是当理讲。

  三、“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

  杨天石在这个讲话当中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也就是“我发觉网上那些‘老左’们他们是不读书的”。其实笔者觉得事实恰恰相反,杨天石这种“专家”之所以能够有市场,正是受益于网络时代阅读风气的普遍浮躁。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小学语文课中就反复强调,读书绝不能断章取义,理解一句话的意思要结合上下文,理解一篇文章的意思则要参考相关的历史背景。否则不但不能够正确理解相关著作的含义,甚至有可能会得出与原文截然相反的结论,这样“读书”还不如不读。

  但是在进入了网络时代以后,绝大多数人的阅读已经变成了碎片化的消费主义快餐,导致很多人连文章的上下文都没有耐心看完,更没有耐心去考察历史背景了。就拿杨天石的这个讲话来说,不要说详细考察相关文献的历史背景,只要读一下毛主席的《论新阶段》和《论持久战》这两篇重要历史文献的全部原文,其相关结论自然就不攻自破了。问题在于,今天的网友当中有几个人有耐心读完全文呢?

  忽然想到了毛泽东主席的一句名言:“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或许,老人家早就预见到今天这种情景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