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回顾 > 正文

一生信仰铁与火 顶天立地成标杆——纪念王进喜逝世50周年

作者:酒泉日报  更新时间:2021-02-18 15:27:24  来源:民族复兴网  责任编辑:石头

  “铁人”生平事迹

  王进喜是中国工人的光辉典范,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楷模,中华民族的英雄。

  1923年10月8日,王进喜出生于玉门市赤金镇和平村(后改名为铁人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童年的他历经磨难。

  1938年,玉门油矿投入开发,15岁的王进喜进入油矿当小工,干着和大人一样繁重的杂活。

  1950年春天,王进喜通过考试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没有文化,工作上寸步难行,他暗下决心要加紧学文化。一开始困难很大,他就用卡片、画符号等办法识字。没过多久,他就能顺利读书、看报了。

  王进喜当钻井工人后,虚心好学,刻苦钻研技术,工作干得很出色。1956年4月29日,王进喜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带头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经常超额完成生产任务,多次受到上级表扬。1956年6月,他被提拔担任贝乌五队钻井队长。

  贝乌五队建队之初,一年打井只有800多米,经常完不成生产任务,被人称作“豆腐队”。王进喜决心改变这种后进局面。在他的带领下,全队艰苦努力,大胆进行技术革新,1956年第一次打井过10口,进尺达到1万米,提前超额完成了钻井任务,使“豆腐队”成了先进队,王进喜也被评为先进个人。

  1957年初,在钻头、钻杆等配件十分缺乏的情况下,王进喜坚持打井,向全队发出了增产节约的倡议。他带头修旧利废,把用过的旧钻头经过加工后再利用,付出了五六倍的汗水和劳动,为国家节约了资金。

王进喜自学两年后写的工作笔记

  王进喜为抢时间工作、学习,经常随身不离3件东西:羊皮袄、炒面袋、笔记本。1960年,他又把这个传统带到了大庆。

  1958年7月,石油部提出在石油战线开展钻井竞赛,主要在新疆和玉门两地开展。玉门市委和玉门矿务局积极响应,调集了一批强队,在白杨河摆开了战场,但没有王进喜的贝乌五队,原因是贝乌五队不是强队。一向不服输的王进喜主动请缨,争上白杨河。为实现“月上五千米”的宏伟目标,王进喜自创了全天住在井场上、24小时管生产的“全天滚”工作法,领着工人拼命干。就连睡觉,也是在钻杆上铺块毛毡,身上盖块光板老羊皮袄,头枕着牙轮钻头,就在轰隆的钻机声中沉沉入睡。

  王进喜带领贝乌五队奋战30个昼夜,完成钻井进尺5009.47米,实现了“月上五千米、标杆立祁连”的宏伟目标。10月8日,《人民日报》作了专门报道:“玉门王进喜钻井队9月份完成钻井进尺5009.47米,创全国最高纪录、世界少有纪录……”

  1960年2月,东北松辽石油大会战打响。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于3月25日到达黑龙江萨尔图车站。下了火车,见到接站的同志,王进喜握着人家的手急切地问:“我们的钻机到了没有?井位在哪里?这里打井的最高纪录是多少?”

  在等待钻机的日子里,面对极端困难和恶劣环境,会战领导小组作出了学习毛泽东《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决定。王进喜组织1205钻井队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两论”。

  4月2日,钻机终于从玉门油田运到了萨尔图火车站。王进喜说:“我们大会战也像打仗一样,只能上,不能退;只能干,不能等,天大的困难也不怕,没有吊车,我们全队37个人,就是37台吊车。”大家争着抬、抢着扛,用撬杠撬、滚杠滚、大绳拉的办法,从早上7点到次日凌晨1点,终于把钻机从火车上卸下来。又足足用了三天三夜,硬是把钻机搬运到了萨55井井场上,并将40多米高的井架立在了辽阔的荒原上。

  王进喜到大庆参加油田大会战,带领全队大干、苦干,吃在井场,干在井场,睡在井场。行李放在老乡家,他只去睡过一夜。房东赵大娘看见王进喜几天几夜连轴转,心疼地说:“人是铁、饭是钢,就是‘铁人’也得吃饭啊!”

  “铁人”这个名字就这样与王进喜紧紧连在一起,迅速流传开了。大庆石油会战总指挥余秋里听说后,连声称赞房东赵大娘这个“铁人”叫得好。

  1960年4月29日,1205钻井队的工人们早早起来卸井架子,做搬家准备。不料钻杆发生滚堆,把王进喜的右腿砸伤了,他当场昏了过去。醒来时,发现有工人在哭,他镇定地说:“我又不是泥捏的,砸一下不会散的,不要哭!”他叫工人从自己的衬衣上撕下一块布包住伤口,再拉下裤腿盖住,没事一样去开会。

  在锣鼓喧天的“五一”万人誓师大会上,王进喜成为大会战树立的第一个典型,成为大庆石油大会战的一面旗帜。向“铁人”王进喜学习的号召一出,群情振奋,战区迅速掀起了“学‘铁人’、做‘铁人’,为会战立功”的热潮。

  王进喜右腿被砸伤的消息传出去后,会战指挥部领导强行把他送进医院治疗。领导离开后,他又偷偷跑了回来,拄着拐杖去井场上指挥打井。

  第二口井开钻之后,开始还算顺利,可打到700多米时,突然发生了井喷。如果不迅速处理,埋藏在地下千百年的天然气、原油就会像火山爆发一样喷射出来,小小的井眼会越冲越大。一旦起火,几十米高的井架和钻机将会被大火吞没,井毁人亡。

  这时候就需要果断地压井。压井需要重晶石粉,当时井上没有。经王进喜和工人们研究,决定加水泥来提高泥浆比重。可没有搅拌机,水泥加进去与黄土不能融合,比重还是不够,压不住势如火山的井喷。怎么办?王进喜把拐杖一甩,纵身跳进泥浆池,带头用身体搅拌泥浆。他腿上有伤,伤口的剧痛使他每活动一步都很吃力,可是他全然不顾,手脚并用,把自己当成了水泥搅拌机。王进喜和战友们用身体整整搅拌了3个多小时,凡是露出皮肉的地方都被火碱烧起了水泡。好在井喷终于被压住了,钻机作业恢复了正常。

  1964年底,王进喜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出席大会并代表工人作了《用革命精神建好油田》的发言,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

  此后,他到阿尔巴尼亚访问期间,还惦记着钻工们的困难,利用补助的一点外汇,特意买了两个“热得快”,带回来给职工烧开水、熬中药。钻工陈国安病了,在大庆治不好,他利用开会的机会把陈国安送到省城医院治疗。生产骨干张启刚因工牺牲后,他和1205队的职工经常给张启刚的老母亲寄钱和粮票,一直供养到老。

  从1960年6月1日大庆运出第一批原油,到3年之后大庆油田会战结束,中国石油结束了用“洋油”的时代,实现基本自给。毛泽东主席非常高兴,发出了“工业学大庆”的号召。

  王进喜在技术上敢于钻研。他曾带领伙伴克服技术上的困难,打出了全油田第一口斜度不足半度的直井,创下了用旧设备打直井的先例。他与工友们开展了了钻机整体搬家、钻头改进、快速钻井等多项技术革新,对改进钻井工艺技术作出了突出贡献,被油田党委授予“工人工程师”的称号。

  1965年4月,王进喜被任命为钻井指挥部副指挥。

  1970年春节前,王进喜受周总理委托,到江汉油田慰问,并做了大量解放干部、稳定队伍的工作。4月5日,全国石油工作会议在玉门召开。王进喜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大会。玉门会议期间,王进喜胃病发作,后经解放军301医院检查,确诊为胃癌晚期。

  1970年10月1日,王进喜抱病参加国庆观礼,以中央委员的身份检阅了游行队伍。国庆节刚过,他的病情急剧恶化。尽管医院想尽了办法,但仍不见好转,他常常处于昏迷状态。弥留之际,王进喜最后想到的是党的利益和把自己养大的母亲。一天,王进喜用颤抖的手从枕头下取出一个小纸包,里面是他住院以来组织给他的补助款和一张记账单。记账单一笔一笔记得清清楚楚,一共500元钱,一分也没有动。这笔钱在今天不算什么,但在当时可是个不小的数字。王进喜说:“这笔钱,请组织把它花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不困难。”在场的人听了,无不为之动容。

  弟弟王进邦守候在“铁人”病榻边。王进喜将300元钱交给他,断断续续地说:“看情况……我可能看不到咱妈了。妈这一辈子很苦,你就多替我尽点孝道吧。”

  1970年11月15日23时42分,王进喜同志因医治无效不幸病逝,享年47岁。

  1972年1月27日,《人民日报》刊发了长篇通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高度评价了王进喜伟大的一生。

  新中国成立40周年,王进喜与雷锋、焦裕禄、史来贺、钱学森等一起被中共中央组织部命名为“建国以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优秀代表”。

  2011年6月,《人民日报》推出“寻根——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专题,把“铁人”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共同列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60周年,王进喜被评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铁人”精神的丰富内涵

  铁人精神内涵丰富,主要包括:

  ◆“为祖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

  ◆为“早日把中国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

  ◆干事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

  ◆“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对工作精益求精,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

  ◆不计名利,不计报酬,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的奉献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

  “铁人”王进喜爱国主义精神的主要内容:一是倾其全部身心热爱祖国。二是敬业爱国,通过事业的成功表达对祖国的爱。王进喜爱国非常讲究实际,反对空谈。三是他不但自己全身心爱国,而且要求家眷、亲人爱国,明确要求“公家的钱一分不能占”。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为保卫祖国和争取祖国独立富强而献身的奋斗精神。以王进喜带领的1205钻井队为代表,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奉献牺牲,用自己的忠诚担当和鲜血汗水兑现了“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誓言。

  忘我拼搏精神

  忘我拼搏精神是“铁人”精神的重要特征。主要指“铁人”敢于拼搏、勇于创造,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在各种挫折面前从不畏惧、从不气馁、从不退缩,信心十足、勇气十足、干劲十足。

  “铁人”王进喜以博大的胸怀承载着发展祖国石油事业的使命,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不屈不挠,甚至不惜以身体作为代价。最能体现“铁人”王进喜忘我拼搏精神的3个经典故事是“人拉肩扛”“端水打井”“带伤跳泥浆池压井喷”。这些故事是我们整个民族积极刻苦、忘我牺牲的工作精神的缩影,是永远不朽的样板。“铁人”王进喜良好的工作精神是我们前进的旗帜,他的忘我拼搏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艰苦奋斗精神

  坚忍不拔、艰苦奋斗是“铁人”王进喜的鲜明品格。大庆会战初期,面对荒原一片、设备搬运困难的艰苦环境和缺材料、缺机械、缺技术的现实情况,王进喜为了抢时间、抓进度,带领工人连续奋战,累得筋疲力尽。在1205钻井队的黑板上,写着“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的口号,喊出了石油工人的巨大力量和坚强意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不能丢”。回首创业初期的石油工人,正是靠着这种精神战胜了自然环境的恶劣和物质条件的匮乏,敢于改天换地,打下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基石。

  科学求实精神

  “铁人”王进喜是一个对工作极其负责的人,不管做什么事情总是认真谋划,听取各方意见。在钻井中,他曾多次根据井下声音判断钻头使用情况,避免了事故发生。他是一个认真学习、不断从实践中培养实事求是思想方法的人。他对实事求是思想作了最朴实的表述:“白馍馍是蒸出来的”“天上掉馅饼也要用手去接”。

  他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收集研究了众多钻井队的生产实践材料,总结出经验和规律,创造性地用于自己的钻井队的生产实践。在大庆参加石油会战时,王进喜认真学习了毛泽东《实践论》和《矛盾论》,进一步提升了哲学思想素养。

  有了这种求实严谨的精神,“铁人”王进喜战胜了各种困难和干扰,闯出了一条中国人自己的油田开发之路。“铁人”精神成了中国科技人员讲求科学、务实创新的实践指向。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新时代新一代应坚持务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始终秉持坚忍不拔的探索精神,把高昂的政治热情、爱国奉献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以“挑战不可能、敢为天下先”的英雄魄力,不断向着一个个科技难题英勇冲锋。

  奉献精神

  王进喜把能为人民做事看作人生的快乐和幸福。他出身于贫苦的劳动人民家庭,和劳动人民有着天然的联系。王进喜曾说,他从小放过牛,知道牛的脾气,牛出力最大,享受最少,他要老老实实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

  大庆会战期间,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克服困难、埋头苦干,把热爱人民和热爱国家的情感化作不竭的力量,不断创造辉煌的业绩。

  “铁人”精神之所以能历久弥新,源于王进喜把个人价值和国家前途命运融合到一起的政治自觉,奉献是“铁人”精神的核心精髓。新中国成立初期,石油格外珍贵。因为缺油,公共汽车背上了煤气包,一些工厂被迫停产,许多拖拉机、飞机、坦克趴了窝。“铁人”王进喜作为第一批大庆石油人的代表,喊出了“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口号。无数像王进喜那样的共和国建设者,用鲜血和生命履行了“为国分忧、为民奉献”的诺言。他们的赤子之心、奉献之魂,也不断影响、感召和激励着更多中华儿女作出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牺牲奉献的伟大抉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共产党人的重要精神特质。我们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赤诚奉献,既通过推动中国历史变革的伟大成就来体现,也通过一个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展现。

铁人王进喜故居纪念馆

  铁人王进喜故居纪念馆建于1993年,位于“铁人”故乡玉门市赤金镇铁人村,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是玉门市为缅怀“铁人”事迹、弘扬“铁人”精神,动员全市人民以及全国石油系统81家单位1320余人捐资捐物修建的。原石油部部长余秋里、康世恩,原甘肃省委书记顾金池为故居纪念馆题写了馆名。

  整个纪念馆坐西向东,由两部分构成。

  南侧纪念馆展出“铁人”王进喜生平事迹照片160多幅,从“铁人”的童年、在玉门10年奋战历程和赴大庆的10年辉煌3个方面,全面反映“铁人”王进喜的英雄事迹、“铁人”精神形成的过程,回顾了“铁人”光辉战斗的一生,再现了王进喜的光辉形象,展示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

  北侧是“铁人”旧居,依照20世纪50年代王进喜留在农村的房舍样式修建,陈列着部分近年来搜集的“铁人”用过的物品。透过那斑驳的桌椅、黑漆的土炕、空荡的破屋,似乎能够看到先辈“头顶青天、脚踏荒原”“野菜包子黄花汤”的征战岁月。

  铁人王进喜故居纪念馆1995年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被酒泉市国防教育委员会命名为“市级国防教育基地”。2005年被玉门市委、市政府确定为“玉门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基地”。2009年被玉门市纪委命名为“玉门市廉政教育基地”。2005年4月,玉门市人民政府投资10万元,对纪念馆进行了修缮。目前,这里已成为酒泉市宣传“铁人”事迹、传承“铁人”文化、弘扬“铁人”精神的重要基地,是党员、团员、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教育的红色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

玉门铁人王进喜纪念馆

  玉门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位于玉门老市区中坪铁人干部学院内,由原玉门石油管理局工会会员培训中心改建而成。纪念馆建筑面积1750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

  纪念馆展览以“铁人”王进喜成长历程为主线,以玉门经济社会发展和玉门油田发展为辅线,以300余幅版画、200余张历史照片、50余组艺术展项及多件珍贵实物,翔实生动地展示了“铁人”短暂而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彰显了“铁人”精神的实质内涵。展厅分为序厅、正厅、尾厅3部分。序厅主要展示“铁人”王进喜的经典形象和工作生活的自然社会背景。正厅以“苦难磨砺、钻井闯将、会战先锋、求实奉献、风范永驻”5个部分,重点展现“铁人”在玉门和大庆工作生活的典型事迹。尾厅为综合厅,展示“铁人”大事记,播放王进喜影视短片。布展以图片、文字、实物、雕塑、场景复原、音像制品、书籍、报纸、“铁人”语录以及领导人评价语等为主要形式,采用声光电等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媒体,突出实物展示、互动式展示、体验式展示等,达到了图文并茂、声形兼备的展示效果。

  纪念馆不仅是玉门市宣传“铁人”事迹、弘扬“铁人”精神、传承“铁人”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政府、科研院校、企业及社会公众学习交流的有益平台。

  “铁人”语录

  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北风是电扇,大雪当炒面,天南海北来会战,誓夺头号大油田。干!干!干!

  我们不能一有成绩,就像皮球一样,别人拍不得,轻轻一拍,就跳得老高。成绩越大,越要谦虚谨慎。

  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

  干,才是马列主义;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

  这困难那困难,国家缺油是最大的困难;这矛盾那矛盾,国家没油是最大的矛盾。

  一切成绩和荣誉都是党和人民的,我自己的小本本上只能记差距。

  讲进步不要忘了党,讲本领不要忘了群众,讲成绩不要忘了大多数,讲缺点不要忘了自己,讲现在不要割断历史。

  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

  牛吃草,马吃料,牛的享受最少,出力最大,所以还是当一头黄牛最好。我甘愿为党、为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

  应当能为革命挑更重的担子,能在最复杂的环境里做艰苦工作;能在困难的时候顶上去;能在最危险的情况下不怕牺牲,能做别人不愿干、不敢干的革命工作。

  一个人没有血液,心脏就停止跳动。工业没有石油,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上行的,都要瘫痪。没有石油,国家有压力。我们要自觉地替国家承担这个压力,这是我们石油工人的责任啊!

  我们有许多的困难,这些困难再大,也没有国家困难大……我们是为自己干,是为党增光,为民族争气,是为了多打井、多出油,快快地把咱们国家建设强大,吃点苦,受点累,算个啥?

  我恨不能一拳头砸出一口油井来,赶快拿下大油田,把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给我们党争光,给中国人民争气。

  支援新区石油会战,要人,给优秀的;要物,给优质的;要设备,给成套的。只要是会战需要的,我们用人背,用毛驴驮也要送上去。

  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是我们的传家宝,一万年也不能变。条件不好,要艰苦奋斗;条件好了,也要艰苦奋斗。艰苦奋斗这个旗帜,我们要一直举到共产主义。

  打几个漂亮仗是不难的,难的是要艰苦奋斗一辈子,这就要不断学习毛主席著作,不断改造自己才能办到。

  对待没有干过的事情,一是不怕,敢于蔑视它;二是要闯,要有细劲,摸清情况,对症下药,这样就一定能够干好。

  干部是带领群众的,要以身作则带头干。参加劳动,决不能指手画脚。过去有好些干部犯错误,脱离群众,不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是一个重要原因。

  (略有删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