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回顾 > 正文

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国历史上从来未有的奇迹

作者:记者张哲浩 杨永林 通讯员王语晗  更新时间:2021-02-03 10:11:51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石头


南泥湾的稻田。新华社发

南泥湾大生产运动时使用的纺车。本报记者张哲浩摄/光明图片

矗立在南泥湾大广场的巨大党徽。本报记者张哲浩摄/光明图片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南泥湾好地方……”

  冬日,陕北延安,汽车在沟壑纵横的山间柏油路上奔驰。在去往南泥湾采访的路上,记者的思绪随着陕北民歌《南泥湾》的音符,飘回到那个挥舞镢头、喊着号子、垦荒种地的火红岁月,回到了那场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在那段艰苦的抗战岁月,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进攻和“扫荡”、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使抗日民主根据地的财政经济发生了极为严重的困难。为了战胜困难,党中央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毛泽东同志号召根据地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了大生产运动,部队战时作战,闲时种地。多年下来,围堵封锁不但没有将根据地军民饿垮,反而铸就了延安军民的铮铮铁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一把镢头刨出个“陕北好江南”

  “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未有的奇迹,这是我们不可征服的物质基础。”1942年12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报告,对大生产运动的情况与经验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

  南泥湾位于延安城区的东南方。清朝中期,这里回、汉民族聚居,经济繁荣。后来,由于封建统治者挑动民族纠纷,加上连年战乱,使方圆百里的富庶的土地,变成了人烟稀少、树木繁茂的荒僻之所。一首当地传唱的歌谣,真实道出了它的不堪:

  “南泥湾呀烂泥湾,黄山臭水黑泥潭。

  方圆百里山连山,只见梢林不见天。

  狼豹黄羊满山窜,一片荒凉少人烟。”

  在那段艰苦的抗战岁月,这里的情况雪上加霜。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进攻和“扫荡”、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整个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陷入极大困难。

  为此,中共中央在延安专门召开了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号召陕甘宁边区军民“自己动手,生产自给”,要求部队在不妨碍作战的条件下参加生产运动。

  事不宜迟,说干就干。1941年春,八路军三五九旅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背负厚望,进驻了这片荒芜之地。在缺乏生产工具的条件下,战士们身背钢枪,手握镢头,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的革命精神,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用一把镢头刨出个“陕北好江南”。

  “英雄气概三冬暖,战士哪怕风雪寒。

  毛主席在延安一声召唤,九旅开进南泥湾。

  要与那深山老林决一战,要使陕北变江南。”

  这是一曲开天辟地的悲壮赞歌,这是一部民族复兴的英雄史诗。

  开荒好比上火线,没有后退永向前。

  初到南泥湾时,三五九旅的将士们吃粮都需要到百里外去背,生活艰苦得无以言表。

  为了加快生产进度,提高劳动效率,指战员们展开了劳动竞赛。七一八团模范班长李位,在一次全团组织的175名突击手的竞赛中,创造了一天开荒3亩6分7厘的记录。后来,教导营第一队三排长刘顺清、补充团战士尹光普,又很快以4亩1分1厘、4亩2分8厘的成绩超过了他。第三五九旅供给部政委罗章是江西人,他把家乡耕种水稻的经验介绍给指战员们,使南泥湾有了稻田……

  三五九旅将士们的努力,更体现在一个个令人惊叹的数字上:大生产运动期间,三五九旅先后办起了1个纺织厂、1个被服厂、2个机械厂、2个纸厂、4个木工厂、3个军鞋厂、3个铁厂、1个肥皂厂、2个油坊、8个粉坊、6个豆腐坊、7个盐井、2个煤窑。此外,还开办了商店、客栈、军人合作社等。到1943年,全旅组织运输队有400多人,骡马800多头,骡马店68个。1940年到1944年,三五九旅将农业生产种植面积翻了百倍(2450亩到261000亩),收获粮食从200石变成了37000石,实现了肉油菜100%自给和粮食200%自给。

  毛泽东在《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中写道:“三五九旅的领导同志掌握了以农业为第一位,以工业与运输业为第二位,商业为第三位的方针……建立了农业、工业、运输业与商业的一系列比较完备的企业,打下了一个能够达到完全自给的经济基础。”

  1942,毛泽东对1938年以来陕甘宁边区生产运动的情况与经验,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他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未有的奇迹,这是我们不可征服的物质基础。”

  时光流淌。66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王震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同样对王震及其率领的三五九旅给予高度评价:为克服根据地日益严重的物质生活困难,他率三五九旅部队在南泥湾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为人民军队和抗日根据地树立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光辉旗帜。

  做新时代的“垦荒人”

  在当年那样艰苦的环境中,面对敌人的围堵封锁,边区军民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打下了一个能完全自给自足的经济基础。如今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全球性问题,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还要保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态度,继承南泥湾老一辈垦荒人的精神品质,做新时代的“垦荒人”。

  “嘎——”随着汽车的刹车声,记者的思绪被拉回现实。我们到达了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核心区——南泥湾开发区。

  一下车,记者就被一望无际的川地和整齐划一的规划所吸引。眼前的南泥湾,虽属隆冬,但满山苍苍莽莽的林木,宽敞的稻田冰场,排列有序的建筑,以及那个巨大的党徽设计雕塑,无不让记者感到舒服而又惊奇。

  由于新馆还在建设,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临时展馆迎接着全国各地的人前来参观,那一幅幅历经沧桑记录那段岁月瞬间的老照片,那一件件依然能感受到当年激情与温度的老物件……让人陷入无限深思,那场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于今日又有着何种延续?

  曾经的南泥湾,以开荒论成败,水稻田种植面积一度达到了7000多亩。直至今日,南泥湾种植水稻的传统一直没有间断。但迫于水源、生态等众多原因,从2013年开始,成千亩水田改为旱田。“现在剩下的700余亩,就是三五九旅开荒保留下来的一块相对完整的水田。”南泥湾湿地公园管理处的一位负责人介绍说。

  令人欣喜的是,2018年,南泥湾湿地公园会同北大荒集团,将高标准育秧管理技术在南泥湾进行了示范推广,科学制定了稻田恢复体系。以龙稻18、龙粳31为主打品种,已恢复重建区水稻种植面积460亩,为南泥湾水稻品系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今,为了让延安人民过上更好日子,陕西省和延安市继续发扬南泥湾精神,再次扛起手中的“镢头”,全力打造南泥湾开发区。

  “开发区累计恢复稻田1500亩、植被509亩,修复湿地330亩、建设荷塘125亩,成为陕北地区首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南泥湾开发区的一位负责人介绍,“现在,白鹳、黑鹳、金雕等国家级保护动物经常在此栖息,野大豆、沙芦草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也随处可见。如今的南泥湾已经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绿色生态长廊。”

  “我们将努力把南泥湾打造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先行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实验区、中国(陕西)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家红色教育培训首选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位负责人说。

  从陕北的好江南,到建设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先行区,南泥湾的面貌发生了改变,但南泥湾这个响亮的名字,已成为一段不老的传奇,延续至今。在当年那样艰苦的环境中,面对敌人的围堵封锁,边区军民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打下了一个能完全自给自足的经济基础。如今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全球性问题,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还要保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态度,继承南泥湾老一辈垦荒人的精神品质,做新时代的“垦荒人”,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大显身手,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在未知领域中探索创新,创造出更多的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独门绝技,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挥镢垦荒”。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南泥湾精神作为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永远不会过时,将永远激励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而不懈努力。

  (本报记者张哲浩杨永林本报通讯员王语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