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回顾 > 正文

1951年《毛泽东之歌》骤然停播

作者:(武汉)姚忠泰  更新时间:2019-10-30 10:55:41  来源:民族复兴网  责任编辑:石头

  1941年,时任《晋察冀日报》副总编辑的张春桥创作了《毛泽东之歌》(卢肃作曲)。这首歌问世后,曾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不仅在解放区广为传唱,新中国成立后也曾流行一时。1951年中华全国音乐工作者协会所作的“1950年全国流行歌曲调查”中,这首歌高居排行榜第三位。由张春桥作词、卢肃谱曲的“献给中央二十周年”大合唱中的《毛泽东之歌》,是一首优秀的歌曲,演出后很快就在边区传唱开来。曲作形象地概括了抗战的艰苦,深情地歌颂了毛泽东思想的光辉。此后,这首颂歌在各解放区和一些国统区的爱国青年中广泛流传。

  《毛泽东之歌》的内容:

  “密云笼罩着海洋,海燕呼唤暴风雨。你是最勇敢的一个,不管黑暗无边,夜雾茫茫,从不停息你战斗的号召,从不收起你坚强的翅膀。

  在南方,在北方,从中原,到边疆,你响亮的声音,鼓舞着斗争中的人民,温暖着受难者的心。

  敬爱的毛泽东同志,我们光荣地生活在你的年代,学着你的榜样,跟着你的火炬,走向光明幸福的新世界。

  敬爱的毛泽东同志,你是胜利的旗帜,光明的象征,我们光荣地生活在你的年代,学着你的榜样,跟着你的火炬,走向光明幸福的新世界。”

  张春桥的文采斐然,由此可见一斑。公正而论,张春桥是才华横溢出类拔萃的文人政治家。

  1951年2月11日,时任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的周巍峙在《人民日报》发表《略谈歌颂毛主席的歌曲创作》一文,点名批评《毛泽东之歌》。

  周巍峙在文中指出:“用诗和歌曲来歌颂和赞美人民的领袖毛主席,描绘领袖的英雄形象,表达人民对领袖无限的尊敬与深厚的感情,这是很光荣的但也是很艰巨的任务。”“我们的诗人和音乐家也写了不少歌颂毛主席的歌曲,这些歌曲有的已在广大群众中流行。但在歌颂毛主席的歌曲当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应该严肃地认真地加以考虑。”

  在文艺创作的内容方面,周巍峙指出歌曲对毛主席的歌颂,必须正确认识领袖与群众的关系,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严肃批评了只见领袖、不见人民的现象。

  周巍峙说:“我看了二十几首歌颂毛主席的歌曲,有的是群众自己的创作,在这些歌曲里最常见的词句是‘大救星’‘恩人’‘像爹娘’,或者‘北斗星’‘帮助咱们把身翻’‘跟着他’,以及‘饮水要思源’等等,仅仅有少数歌子提到人民的力量。这些歌曲虽然反映了群众对毛主席衷心敬爱与感激,却没有充分反映出领袖与群众之间的正确的关系,或者反映得还不够恰当。领袖的伟大就依靠于他是真诚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发挥群众的力量,因此他才能领导群众在十分艰巨与复杂的斗争中赢得胜利。”“创作歌颂毛主席的歌曲本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工作,我们需要更好地去理解人民对领袖的情感,善于选择某一侧面、某一角落来描绘领袖与人民的关系,人民热爱领袖的情绪。”

  二十几首歌唱毛主席的歌曲,不会都是仅仅为了歌功颂德。周巍峙否定那二十几首歌曲,毛主席只会支持而不会反对周巍峙。开国领袖的胸怀,就是这么宽广。

  周巍峙还举例:“陕北民间诗人孙万福曾用‘高楼大厦平地起,蟠龙卧虎高山顶’这两句话歌颂毛主席,‘蟠龙卧虎’要依靠‘高山’,‘高楼大厦’要从‘平地’建起。这样他就把领袖与群众的关系正确地表现出来了,而不是把领袖写成了‘超人’与‘救世主’。”

  周巍峙文章指出:“由张春桥作词、卢肃作曲的《毛泽东之歌》。词中虽也着重说明了毛主席刚毅的战斗精神,以及他在革命中的领导作用,但他所选取的形象是暴风雨中的‘海燕’,是‘黑暗无边,夜雾茫茫’,对伟大领袖与迅速发展的人民力量缺乏有力的描绘。”“有人认为它的情调受了宗教赞美诗的影响,这不是没有原因的。虽然这个歌曲是十年前的创作,在新解放的城市中,也曾为一部分青年知识分子所欢迎,但从整个思想情感来看,却和现在人民的距离很远了。”

  同时,文章还插入曲谱图,对《毛泽东之歌》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提出了批评,指出其“曲调过于平淡,情感沉郁”,“更带有感伤的成分”。

  1951年3月11日,《人民日报》刊发了张春桥的答复。全文如下:

  (编辑同志:

  今天读到《人民文艺》第八十七期所载周巍峙同志《略谈歌颂毛主席的歌曲创作》一文。我完全同意他对我和卢肃同志合作的《毛泽东之歌》的意见。他所指出的许多缺点,是一九四一年“七一”前写成这个作品时我们就感到了的。一九四三年整风时,我对这支歌曲也曾进行检讨,和巍峙同志这篇文章的意见基本上也是一致的。经过整整十年,每当听到人们还在唱这支歌时,内心实在不安,它成了我的一个精神负担,并且一天比一天沉重。虽然也曾想重写一支新歌,但思想感情很不成熟,始终未敢落笔。我衷心地希望有新的歌曲来代替它。我想,现在人们还在唱它,并不是因为它好,而是迫切需要一支歌来表达对领袖的敬爱。我自己也仍愿在这方面努力。

  这支歌人民广播器材厂曾灌过唱片,为了不使它再推广,我已请人民广播器材厂停止发行。谢谢你们!)

  可以看出,张春桥不仅“完全同意他对我和卢肃同志合作的《毛泽东之歌》的意见”,并立即主动采取补救措施,“这支歌人民广播器材厂曾灌过唱片,为了不使它再推广,我已请人民广播器材厂停止发行”。当时已经是《解放日报》总编辑兼社长的张春桥,对和自己职务大体相当的周巍峙的公开批评,并未恼羞成怒,也未辩解,而且态度诚恳,言辞周全。

  张春桥所采取的态度,是相当淡定成熟的。可谓谦虚谨慎,思维缜密。

  对张春桥的来信,《人民日报》还写了编者按:“这个歌曲,除人民广播器材厂停止发行外,各地广播电台应即停止播送。”

  周巍峙点名批评《毛泽东之歌》,不会毫无缘由。如果他出自公正,那么就是非常可贵的事情。头年秋季,周巍峙曾经推广了东北边防军炮1师5连政治指导员麻扶摇负责草拟的出征誓词《中国人民志愿军赞歌》。

  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9年7月,就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文代会。毛泽东在代中共中央起草的贺电中指出,“在革命胜利以后,我们的任务主要地就是发展生产和发展文化教育”;号召一切爱国的文艺工作者进一步团结起来,广泛地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文艺工作,使人民的文艺运动大大发展起来,“借以配合人民的其他文化工作和人民的教育工作,借以配合人民的经济建设工作”。这样,五四运动以来处于分散形态的“新文艺运动”由此进入“新的人民的文艺”时代。人民领袖毛泽东,自己心里总是装着人民。9月,《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

  1951年4月20日,上海音乐家协会就曾经召开关于歌颂领袖的歌曲创作座谈会,讨论《毛泽东之歌》。

  1954年3月28日,《人民日报》的《人民文艺》栏目发表吕骥写的《为创作更多更好的群众歌曲而努力——谈关于群众歌曲创作的几个问题》一文,《毛泽东之歌》再次被当作“靶子”受到批评。不过,这一次有更负盛名的《解放区的天》“陪斗”:“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否认,有些歌曲,其实不一定都是抒情歌曲,确实有些不健康的成分,是以个人的、陈旧的、轻浮的情感代替了新的、乐观的、健康的人民情绪。曾经广泛流行过的《解放区的天》《毛泽东之歌》就是明显的例子。固然缺乏分析地随便给某些歌戴上小资产阶级的帽子是不恰当的,但是因此放弃对于有严重缺点的作品的批评,同样是有害的;那样要造成思想上的混乱,资产阶级思想倾向以及各种庸俗的思想情绪就会得到发育的温床,抒情歌曲就有走向灰色的、颓废的道路的可能。”由于人民领袖毛泽东的深明大义,文艺界民主气氛才会这么浓厚。在毛泽东时代,吕骥和周巍峙一样,可以心情舒畅地发表自己的文艺观点,没有顾虑。

  《毛泽东之歌》早已停播,而《解放区的天》至今却保留着。这种情况比较耐人寻味,然而大家认真思索就能恍然大悟其中原由。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不是个人崇拜。那时候吕骥和周巍峙都可以自由发表个人观点,批评《毛泽东之歌》。

  欢迎红色战友交流思想,我的QQ号码224098425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