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1月19日夜,国民党第六八三团的一个连押着一名遍体鳞伤、行动困难的人来到边联县(今兰陵县)银厂村北九女山下。临刑前,那人向在场顽军发表了义正词严的演说:“大敌当前,日寇还占领着我们的国土,蹂躏着我们的同胞,我没有死在抗日的战场上,却死在反共卖国的中国人手里,这是我的终身遗恨。请记住:中国人民是杀不绝的,死了我一个,会有千千万万人站起来……”这个用鲜血和生命铸造不朽丰碑的人就是鲁南区党委书记赵镈。牺牲时,他年仅35岁。
赵镈,原名赵宋杰,陕西省府谷县人,1906年出生。1926年,赵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受党的派遣到黄埔军校学习。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遵照党的指示在北平、天津一带从事地下工作,曾两次被捕。在狱中,他担任党支部委员和学习委员会委员,与薄一波、杨献珍等团结在一起,组织难友长期与敌人坚持斗争,1936年经组织营救出狱。
1937年,赵镈任津南特委书记,恢复和发展了津南各地党组织,打开了津南一带抗日的局面。1940年3月,赵镈调任鲁南区党委书记兼鲁南军区政委、党校校长。他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指示,与八路军115师紧密配合,在全区建立了党的各级领导机构和地方武装领导机构,成立了鲁南各界抗日救国会,壮大了抗日队伍。按照“三三制”原则,他领导建立了专区、县等各级抗日民主政权,使鲁南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仅一年多的时间,根据地发展就对“日伪顽”形成了沉重打击。
1941年10月27日,国民党第六八三团发动突然袭击,包围了鲁南区党委驻地银厂村。鲁南军区警卫连英勇阻击,掩护机关人员突围。赵镈原本已冲出敌人的包围,但发现鲁南地区共产党员名单等绝密文件没有带出,便立即返回机关驻地,把机密文件烧毁。这时敌人冲进屋内,再次突围已经来不及,赵镈不幸被捕。
在监狱中,赵镈的身份被证实,敌人开始对他设宴劝降,诱以高官厚禄、金钱美女,但都遭到严正拒绝,后又施以各种酷刑,以死相威胁,仍然不能动摇他的共产主义坚定信念。敌人用尽伎俩,一无所获,终于对赵镈下了毒手。在敌人的这次突袭中,有干部群众30多人在突围中牺牲或被俘后惨遭杀害,这次事件被称为“银厂惨案”。
为纪念赵镈烈士,在“银厂惨案”周年之际,中共山东分局批准将边联县改名为赵镈县。1944年,赵镈烈士的遗骨从九女山移至文峰山。群众自发捐铜钱为赵镈墓熔铸铜像,表达对他的深刻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