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本斋
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活跃着一支威震敌胆的抗日部队——回民支队。
这支部队屡建战功,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被八路军冀中军区誉为“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毛泽东同志称赞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赫赫有名的抗日英雄马本斋是回民支队的司令员,他抱着抗战到底的救国信念驰骋沙场。他在重病临终前,叮嘱儿女,要像回民支队的战士们一样,要“把整个生命,献给中国!”
1
以少胜多 屡出奇兵
位于今天衡水市桃城区的康庄村,本是冀中平原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庄,但78年前回民支队与日军在此的一次战斗,使它成为了很多人熟知的地方。而今,康庄战斗还作为经典战例收入了军事院校的教科书。
在这场战斗中,回民支队以少胜多,创造了八路军平原作战零伤亡的纪录,给盘踞衡水的日军沉重打击,冀中平原上这支骁勇善战的抗日武装也因此名声大振。
这是一场怎样的战斗呢?
时间回到1939年底,日军在华北战场上正气焰嚣张。在衡水一带,日军依托衡水、深县(今衡水深州)等大据点,强征民夫抢修石德铁路,企图打开津浦、平汉两大铁路干线之间的通道,进一步分割封锁抗日根据地,同时经常扫荡铁路沿线村庄,百姓深受其害。
为保卫发展深(县)南(部)抗日根据地,1940年2月初,回民支队奉冀中军区之令开赴深南地区开展对敌斗争。
敌众我寡,力量对比悬殊,在这样的情况下,回民支队要消灭盘踞在据点的日军,唯有巧战。在战术制定过程中,回民支队注意到了一个小村庄——康庄。
康庄村,位于石德铁路以南,处在日军设在衡水城区和附近安家村两大据点之间的必经之路上。而且,回民支队还了解到,安家村据点是日军在石家庄外围设立的总据点,一旦这一据点报警,日军必会及时出兵救援。
于是,1940年5月30日凌晨,由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精心策划的一场“引蛇出洞,围点打援”的经典战斗,在康庄打响了!
当日凌晨,回民支队一支小分队首先佯攻安家村据点,待安家村之敌通过电话向衡水据点驻军紧急求援后,回民支队设法割断了敌人电话线,断绝了两地敌人间的联络。
上午8时左右,赶往安家村救援的衡水城区据点的日军和伪军途经康庄村及附近邢家村,不想正入回民支队伏击圈。指挥员一声令下,霎时伏兵四起,火力漫天。敌人为躲避火力打击,被迫窜入路旁2米多深的道沟。而这一躲,正中回民支队的计谋,战士们纷纷拉响手榴弹,密集投进了道沟里。由于道沟直上直下,又大又深,日军和伪军只能朝天开枪,欲战无力,欲逃不能,乱作一团。仅仅40分钟, 一场漂亮的伏击歼灭战便告结束。
在此场战斗中,回民支队共击毙日伪军100余人,俘虏伪军50余人,而自身因为组织严密、指挥得当,无一人伤亡。
自1940年2月到1941年1月近一年时间里,回民支队在深南、深北地区战果辉煌,先后在南花盆、张骞寺、康庄、榆科等地连续作战30余次,打开了深南地区对敌斗争的局面,鼓舞了当地群众的抗战热情。
为表彰战功卓著的回民支队,1940年10月,冀中军区召开会议,为回民支队颁发锦旗,锦旗上写着“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毛泽东主席也给予了回民支队高度评价,亲笔题字:“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经过一次次战斗的洗礼,回民支队逐渐成长为冀中平原上一支赫赫有名的抗日武装,而回民支队中屡出奇兵、威震敌胆的司令员马本斋,也和他领导的这支队伍一样,留给了后人无尽的追思与崇敬。
2
光荣入党 战功卓著
10月12日上午,沧州献县本斋村北,马本斋烈士纪念馆。
在纪念馆前的广场中央,矗立着马本斋的铸铁雕像,雕像中这位正骑马远眺的抗日英雄英姿飒爽。
沿着纪念馆前的台阶拾级而上进入主馆,一位解说员正对来访的一众少年讲述着马本斋的生平事迹。这位抗日英雄的传奇人生,随着解说一幕幕展开。
1903年,马本斋出生在沧州献县东辛庄村(今本斋村)。马本斋家境贫寒,年少时因家乡大旱,辍学随父外出谋生。不久,不满17岁的马本斋投身奉军,就此开始戎马生涯。
东北易帜后,马本斋加入国民党军。他洁身自好,治军严明,官至团长。九一八事变后,因不满“攘外必先安内”的训令,马本斋毅然弃官返乡。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的铁蹄踏进了东辛庄。面对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惨状,马本斋联络乡亲,组建队伍,奋起抗日。1937年8月,一支六七十人的回民抗日义勇队宣告成立。
1938年初,共产党领导的河北游击军攻克河间县城,在周围地区开展抗日活动。而这时的马本斋,也想寻找真正抗日救国的队伍,想了解共产党抗日救亡的主张。
恰在此时,中共冀中省委派回民教导队的党员刘文正与马本斋联系,刘文正介绍了党的抗日救国纲领、民族政策和为抗日救国作出的艰苦努力,马本斋从中看到了希望。
1938年3月,马本斋率领抗日义勇队到河间与回民教导队合编,并任河北游击军回民教导队队长。同年6月,人民自卫军回民教导队与河北游击军回民教导队合编,成立军区回民教导总队,马本斋任总队长。
虽然是旧军人出身,但马本斋思想觉悟提高很快,对中国共产党认识越来越深刻,积极要求加入党组织。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我心甘情愿把我的一切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献给为回族解放和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的伟业。”1938年10月,马本斋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7月,回民教导总队编入野战部队,改称“八路军三纵队回民支队”,马本斋任司令员。
从此,在马本斋的带领下,冀中平原杀出了一支威震八方的野战军——回民支队。
1940年秋,八路军在副总司令彭德怀的直接指挥下,发动了闻名中外的百团大战。
马本斋率部在深南、深北一带频频出击,扒毁敌人的交通要道,摧毁日、伪军据点和伪政权组织。为拖住石家庄的日军,掩护我军在沧石路东段的战役行动,1940年11月14日深夜,马本斋率回民支队突然包围石家庄附近的深泽县城,并展开猛烈攻击。石家庄的日军只好抽调大批兵力支援深泽。我军奋战四昼夜,给敌人以重创。回民支队圆满完成牵制西段敌人、策应东段兄弟部队作战的任务。
这一战是回民支队攻坚作战的重要尝试,为支队积累了许多作战经验。
回民支队在深南、深北地区作战的一年,给驻守日军以重创。经过血与火的战斗洗礼,马本斋的军事指挥水平大大提高,回民支队也由一支人员少、装备差、成分复杂的地方武装,迅速成长为党领导下能征善战的抗日劲旅。
3
以身殉国 将星不死
回民支队英勇善战的顽强作风,背后不仅因为马本斋军事指挥得力,更是我党尊重回民战士生活习俗,正确处理回民战士风俗习惯和党的原则关系的结果。
回民支队创造性地先后请来三位阿訇,在部队设立阿訇台,允许战士到清真寺做礼拜,过回民节日。这样,支队中的回民战士既保持了本民族的生活习惯,又始终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队伍凝聚力、战斗力大大增强。
随着回民支队迅速发展,人数增至两千多人,其中汉族战士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马本斋曾说,回汉团结一致,是胜利之本。
而且,入党后的马本斋,越发意识到部队应发挥党组织和政治工作的作用。他说,我们部队武器差,部队打仗,在很大程度上得靠战士士气。
为进一步加强回民支队政治工作,1939年9月,冀中军区派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郭陆顺到回民支队任政治委员。作为我党派到回民支队的第一位汉族干部,郭陆顺和马本斋战友情深,生死与共,共同开创了回民支队发展壮大的崭新局面。
马本斋带头敬重郭陆顺,学习老红军的光荣传统,扫除旧军队的不良习气。马本斋高兴地说:“政委就是党代表,有老红军给我们做榜样,我们把红军的好作风学过来,部队就能建成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
1942年7月,回民支队奉命向冀鲁边区转移,马本斋被任命为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回民支队作为第三军分区的主力部队,担负起保卫、巩固和发展鲁西北抗日根据地的艰巨任务,先后与敌人战斗数十次,歼敌千余人,取得了重大胜利。
1944年1月回民支队接到命令,在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指挥下,奔赴陕甘宁边区,担负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保卫革命圣地延安的光荣任务。
然而,长期的战争生活让马本斋积劳成疾,颈部生了毒疮,由于战区环境艰苦,医疗条件差,病情急剧恶化,转化为急性肺炎,危及生命。
马本斋没能随军出发前往他一直心心念念的延安,他抱病为部队作临行前最后一次动员,叮嘱与他并肩作战的战友们:“要跟着党,跟着毛主席,抗战到底!”
1944年2月7日清晨,马本斋的妻子孙淑芳和儿女赶往冀鲁豫行署军区后方医院看望病情恶化的马本斋。临终前,他吃力地拧开钢笔,在纸上写下“中国”二字,叮嘱儿女要像回民支队的战士们一样,“把整个生命献给中国!”
就这样,抗日英雄马本斋被无情的病魔夺去了生命,时年41岁。
从1937年拉起队伍抗日到1944年2月,6年多时间里,马本斋指挥和参与战斗八百余次,他率领的部队屡建奇功,很少失利,得到党中央的高度评价。
1944年3月17日,党中央在延安隆重召开了马本斋烈士追悼会,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叶剑英等中共中央领导送上挽联。毛泽东主席为马本斋烈士题写挽词:“马本斋同志不死!”
1944年,经上级批准,为纪念抗日英雄马本斋,东辛庄被命名为本斋村。1952年12月被定为乡政府驻地,成立本斋回族自治乡。1954年,马本斋烈士的遗体从鲁西莘县张鲁集迁至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安葬。
2014年9月1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马本斋入选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记者 李冬云)
相关
英雄母亲绝食殉国
1944年3月17日,在延安举行的马本斋烈士追悼大会上,八路军总司令朱德送上的挽词是“壮志难移汉回各族模范,大志不死母子两代英雄”。
正如总司令朱德挽词所题,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中,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也表现出了一位回族英雄母亲的崇高斗争精神。她被日军抓捕后,临难不苟,浩气凛然。
在抗日战争冀中战区,日军妄图武力消灭回民支队的图谋一次次失败后,对马本斋又施诱降诡计。他们听说马本斋最孝敬母亲,便决定抓捕马母,逼降马本斋。同时,以马母为饵,诱使马本斋率部来救,乘机消灭。
1941年8月,马本斋的母亲被日军从东辛庄村抓捕到河间县城,日军联队长山本大佐按回民风俗摆下丰盛宴席,假惺惺要为马母压惊。马母声色俱厉:“我是中国人,不吃日本的饭!”当日本宪兵队审讯人员问马母有几个儿子,叫什么名字时,马母昂首回答:“他们都叫‘抗日’。”
山本大佐见马母威武不能屈,又派来伪河间县长孙蓉图,企图用软磨的办法迫使她就范。孙蓉图装出一副伪善的面孔,亲自斟水端饭,恭维地说:“马本斋文能治国,武能安邦,是河北不可多得的人才,所以敬请老太太给令郎修书一封,只要他肯投顺皇军,保证高官得做,骏马得骑。”
马母听后,一字一顿地说:“告诉山本,我生养的孩子是中国人,他是坚决抗日的八路军,一向不知道有投降二字。我宁死不能写信劝降”。
被捕的第三天,马母开始绝食,决心以死报国。9月3日,绝食7日的马母壮烈殉国,时年68岁。
马母牺牲后,马本斋及回民支队全军戴孝。马本斋眼含泪水,强压怒火,在母亲遗像前肃立许久,然后奋笔疾书:“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承母志,继续斗争!”
冀中党政军群各界为马母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延安各界也组织了悼念活动。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和副总司令彭德怀致电冀中军区,称赞:“中国人民有这样的母亲,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光荣,中国妇女的光荣,而且是中华民族不会灭亡的具体例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