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半岛电视台报道,如今,随着巴黎成为中国人的热门旅游景点,游客与当地民众的文化冲突也在日益加剧。
在位于巴黎市中心的普罗旺斯大道,坐落着一家名叫Stan & Co的酒吧兼餐吧。小店有着木质的天花板和彩色的镶嵌玻璃装饰,店内灯光昏暗,是一家普通的法式小酒馆。服务员忙着给客人送上香脆三明治和加牛奶的咖啡。
斯蒂芬妮•弗雷特(Stephanie Verret)经营这家餐馆已经有25年之久。但几年前普罗旺斯开始渐渐发生改变。“这条街上所有人都把自己的店铺卖给了中国人,”斯蒂芬妮说,“在这之前,这就像是个小村庄。早上人们可以在这儿喝上一杯咖啡,再加一个羊角面包。”
现如今,在这条街上,利润丰厚的中国餐馆与免税店鳞次栉比。大批的中国游客挤在一条条狭窄的小路上,跟着举着小旗子的导游,而这个导游则竭力把每个人都往前赶,活像是在参加什么比赛。
在白天,斯蒂芬妮都感觉自己仿佛不是在巴黎,而是在北京的市中心。“他们不打招呼,不会说法语,也不说英语。”她感到不可置信。
任何曾经在法国待过一段时间的人都能证明,“Bonjour”(法语“你好”)可能是这个国家最重要的一句话。这不仅仅是问候,更是两个文明人邂逅的标识。
斯蒂芬妮称:“有一次一个女人到这儿后朝地板上吐痰,我放了一张餐巾纸在她手上,然后用法语说‘拿着!’”
如今,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中国游客第一次出国游玩。斯蒂芬妮所在的街道不过是这场文化冲突中的一个缩影,其他的国家也出现了类似情况。但对于这些从她门口挤过的大批中国游客,斯蒂芬妮并不排斥,相反她同情理解这些人。
“这也不是他们的错,是文化的差异,”她说,“没人和他们说过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习俗。”
当笔者参加一个中国旅行团时,其中大多数例子都表明了斯蒂芬妮的话是对的。那些旅行社鲜有兴趣和他们的客户讲一讲法国的风俗习惯与文化。对于他们,中国市场就是一场数字游戏:你塞上车的游客数目,你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参观的景点数。
他们带游客参观纪念碑和博物馆并不能拿到丰厚的佣金。在一些大型旅行团中,这些站点最多只允许停留40分钟。对于中国游客,在巴黎旅游也并不十分方便。例如,尽管巴黎去年接待了超过80万的中国游客,卢浮宫仍不能提供普通话讲解的服务。
如果是以相当优惠的价格参团,这意味着导游将在巴黎旅行期间强迫游客购物来获利。笔者甚至听说,有些导游会付钱给旅游公司来带团,然后通过带领旅游团在百货商店购买免税商品的方式获取丰厚的佣金,从而弥补损失。
不管是法国还是中国旅游公司,他们在赚中国游客的钱的问题上口径一致。菲利普•高利诺(Philip Guarino)建议那些面向中国市场的奢侈品品牌:“首先与中国旅行社签订协议,然后和有境外游业务的旅行社签协议,再和法国入境旅行社签协议,还和当地导游、甚至司机签订协议。这将是一笔上亿的大买卖。”
据菲利普称,中国购物者承包了全球一半的奢侈品销售额,其中85%的销售额都是在欧洲和美国市场成交的。无怪乎在法国每年接待的中国游客人数达到250万后,法国政府还想让这一数量翻倍。
沿着斯蒂芬妮的餐馆所在的道路走过去,巴黎老佛爷百货公司专为中国游客而设的入口每天都迎来数百辆旅游大巴。巴黎人一般都选择避开游客,而这是一个能让中国游客更快进入老佛爷的办法。而且,游客通过该入口进入的区域,还配备了会说普通话的店员。
店中场面比较混乱,尤其是接近闭店时间。导游在门口催促顾客,而中国游客则拼命挤到队前面购买一个路易威登(LV)手包。
斯蒂芬妮尽其所能适应周围,并使逛完商店到她小店里来的顾客适应法国的文化。她向他们出示用汉语写的提示,提醒他们小心扒手,并告诉他们,“如果你坐下了,就要点点儿什么!” 她坦承中国顾客对她小店的利润贡献越来越大,并确信在欧洲金融衰退的今天,中国游客才是旅游业的未来。
“我让儿子在学校学好汉语,”她说,“你知道怎么用中文说‘thank you’吗?”
“谢谢,”我回答。
“你知道吗,我儿子第一次用中文教我说谢谢的时候,我斥责了他,因为他说起来真的很像用法语骂人!”她大笑道。斯蒂芬妮出于礼貌决定不在镜头前模仿儿子说的话,但我把这段趣事记录了下来。在当今世界,就算是出于最大的善意,一些简单的日常沟通还是会在巴黎引发文化冲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