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记协举办第84期“新闻茶座”,图左为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祝寿臣, 图右为中东问题专家、中国现代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李绍先。(人民网 李警锐摄)
“通过对话找到各方关切的最大公约数,中国在解决中东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
1月14日,在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祝寿臣主持、中国记协举办的“新闻茶座”上,中东问题专家、中国现代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李绍先总结了上述观点。
中东政治力量失衡 三重因素导致动荡
当前中东局势复杂多变,地区政治秩序进入重建时期,在李绍先看来,“政治版图重构”、“阿拉伯国家政治经济社会转型”以及“地区地缘政治力量均势重建”三层因素叠加,导致中东局势动荡。
10年前,美国打响了伊拉克战争,李绍先认为这是一场“没有输赢的战争”。他介绍,上世纪最后10年,当时主导中东秩序的美国克林顿政府在此推行“西促和谈”(阿以和平进程)、“东遏两伊”(伊朗、伊拉克)的政策,同时两伊间又相互制衡,中东地区曾出现一段少有的相对平静和稳定的局面,巴以和平进程还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这种短暂的地缘政治力量平衡被‘9·11’事件后美国在此的军事行动、特别是伊拉克战争所打破。中东地缘政治力量由此变得严重失衡,并成为影响伊拉克战争后中东局势的重要因素。”
李绍先介绍,中东地区地缘政治非常复杂,四大力量阿拉伯国家、伊朗、土耳其和以色列间构成的相对平衡,是中东地区局势稳定的基本条件。国际世界经常有这样的说法,“敌人的敌人是朋友”,但是在中东“敌人的敌人仍然是敌人”。
同时,在中东大部分冲突背后,都有大国操纵的影子,由于大国的博弈无休止,地区冲突自然难以平息。基辛格曾经有类似的表述,“在中东当你接近一个大国时,很有可能就得罪了另一个大国”。
李绍先说,四大地缘政治力量在世界大国的影响下,大致力量形成平衡时地区才会安定稳定,一旦力量失衡矛盾就会激化。
中国是促进中东经济发展的积极推动者
谈到中国在中东扮演的角色,李绍先认为,中国是促进中东经济发展的积极推动者。“中东现在有两方面迫切需求,一方面是和平稳定,另一方面是经济重建和发展。经济发展是稳定的基础,尤其是经历过形势的动荡,中东阿拉伯国家现在急需要经济的恢复发展。”
正在此时,中国推进的“一带一路”建设,则有助于阿拉伯国家经济的恢复和稳定。李绍先说,中东与中国的战略关联度越来越大,中东地区的战略重要性越来越高。地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中东经济发展还可以促进地区的稳定,二者相辅相成。
在政治秩序重建方面,李绍先认为,现在中东政治秩序一时难以重建,主要是有关大国在争夺未来秩序中各自的利益,而大国间利益的不一致,恰恰是中东难以稳定的重要因素。
推动中东政治秩序重建与稳定,中国将在发挥积极作用。李绍先表示,中国在中东没有“代理人”,这恰恰也是中国的优势,更体现出中国在这个地区没有私利,可以成为该地区公正的扮演者。
李绍先说,叙利亚问题是当下中东局势的焦点之一,推动叙利亚问题政治解决进程,中国可以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