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杰:俄乌战争后的国际新秩序

作者:陈俊杰  更新时间:2022-04-10 09:55:52  来源:民族复兴网  责任编辑:石头

  俄乌战争会否让国际秩序天翻地覆?海内外国际政治专家莫衷一是。

  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战争后无法回避持续的全面经济制裁与科技绞杀周期的重压后效,不得不面对相对孤立的国际外交环境;安全危机将欧洲推向一个谋求常规威慑的加速武装新阶段,在普遍的军事安全焦虑呼声中,北约将在维护其安全秩序与价值观准则方面变得更加强势。随着俄罗斯的经济萎缩与军事消耗造成的国力下滑与其对欧亚地区秩序重构的主导意愿间矛盾的进一步凸显,欧亚地区的“中间地带”属性或将在俄影响式微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域外大国与部分在该地区拥有历史与文化符号的中等强国将变得更加活跃。俄乌战争期间拜登指责中国拒绝制裁俄罗斯就是在破坏国际秩序,此类“警告”其实也是顺便说给美国的盟友们听的。以前大家跟着我混,作为奖赏,打下一座城池就能纵兵奸淫掳掠三天三夜,这样舒舒服服搞大钱的日子大家过习惯了;现在中国高举仁义大旗而纪律严明,进城不许犯老百姓秋毫,你们要是不想过这样的生活就得跟着我跟中国死磕到底!“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大鱼大肉的日子过久了,谁愿意吃糠咽菜?因此,维护美国所谓的国际秩序就是维护你们骄奢淫逸的生活,反之就准备过苦日子吧!如何对美国靠策划代理人战争继续称霸世界的阴谋破局?值此百年大变局的紧要关头,凡有识之国尽当尊王攘夷以靖联合国难。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很难再独善其身,要么尾随其后要么一马当先。

  2022年世界各国的聚焦点不仅在俄乌战争本身,更是战争带来的全新的国际秩序。俄乌战争爆发后德国总理舒尔茨宣布向德国军队提供1000亿欧元的军费,纳粹分子会否由此而在欧洲东山再起?3月18日《德国安全战略》出台时德国外交部长贝伯克表示:“当涉及到战争或和平问题的时候,当涉及到是否遵守法律的时候,德国不能再保持中立了”。冷战期间美苏双方领袖都曾经提到过所谓的“相互保证毁灭”策略,这种恐怖平衡虽然目的是为了震慑住美苏双方彼此不要轻易使用核武器,但在欧洲社会中确实营造出了一种无论谁先动手都能灭绝人类的恐怖氛围。中国无法阻止德日再军事化的趋势,但两国多大程度上会成为中国安全威胁需要更加理性的就事论事的预判。现代国家可分成3类:地缘与经贸同等重视的国家、重地缘轻经济的国家与重经济轻地缘的国家。美国与中国一直都是将地缘安全与经济贸易看得同样重要,德国、欧盟、日本与韩国奉行和平主义的重经贸轻地缘的战略,因为内部经济改革失败或者体制原因而始终坚持地缘安全策略优于经济的如朝鲜、俄罗斯、伊朗。俄乌战争爆发后轻地缘重经济国家看到了自己所拥有的经济力量的局限性,特别是面对像俄罗斯这样重视地缘而轻经济国家时的经济手段收效不大。俄乌战争爆发后安倍晋三公开踢出日本社会最禁忌的核武备问题,认为日本应该讨论所谓的“核共享”政策,在日本部署并且共同运用美国的核武器。日本制造核武器并不难,1980年建立钚增值反应堆核浓缩铀工厂后就取得了制造核武器的能力。日本拥核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其他的核门槛国家如同韩国、印度一定也有着同样的冲动。韩国新总统尹锡悦就是靠打韩国人“不安全感”牌成功突围赢得大选的,效仿其他北约国家与美国共用核武器的要求或在韩国境内进行萨德系统部署恐怕只是时间问题。德国再军事化指向的第一大安全威胁俄罗斯是否有可能发生改变?俄罗斯是否还有可能重回欧洲怀抱?与西方对冷战结束的解读截然相反,普京认为俄罗斯无法获得期冀的“平等”。叶利钦的“投名状”投错了方向,经济改革失败输掉了一切,其“休克疗法”与美国曾经给中国开的系统化改革的药方有着相似之处,只不过中国拒绝了。此后俄罗斯在处理外交问题上仍然抱着冷战思维,继续沿用苏联式的强硬手段处理周边纷争。俄罗斯在后冷战时期有三个战略性误判:地缘政治视角偏差、激进的经济改革与以军事手段解决周边问题。中国的改革是通过渐进式的市场化确立逐步夯实与欧美市场的连接,而不是完全打破一个世界从废墟上试图建立新世界。但俄罗斯让西方看到的是民主制度上的普京主义与彻底的经济失败,而政治稳定与经济强大是中国保持国际影响力的最大本钱,中俄合作更接近于共同捍卫共识与谋求发展的手段而非目的。欧美政治家认为俄罗斯是眼前和平的最大威胁,但依然将10倍于俄罗斯经济体量的中国看成是长期最大战略对手,这一点不会因为俄乌战争改变,中国也不需要回避一定烈度的战略竞争。2016年特朗普发动的贸易战让欧盟意识到了两大危机:美国作为他们曾经最亲密的盟友的不稳定性,特朗普对跨大西洋关系的处理上是颠覆了美国冷战后的传统。北约的分量不断被特朗普政府所边缘化后马克龙直言“北约已经脑死亡”。拜登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欧盟的这种不安全感,但本质上并没有解决不稳定的问题。如果4年之后再来一个特朗普,跨大西洋的多边合作还会被动摇。无论如何界定俄乌战争后的国际秩序都离不开国家、联盟与贸易,而将这三大概念转变为世界性的规范基础是欧洲人。中国在这种秩序内积极的参与者并且也因为自身的成功获得了很强的话语权,但还没有推动建立过一个新的国际秩序。欧盟早就希望缔造新的国际秩序了,尤其是要让环保、气候变化成为新的国际秩序核心。当下的俄乌战争会加速这一转变,让欧盟更加坚定地走一条自己的道路。中国的全球战略研究者此刻应该丢掉渔翁得利的幻想,精准参与的“有所作为”要比坐以待毙有价值得多。中国不会因为俄乌战争而再迎来所谓的战略机遇期,“非我族类”者游离于全球矛盾独自发展的时代正在过去。中国的迅速崛起让美国在世界上找不出中国之外的任何战略竞争对手,没有对手就没有竞争,没有竞争美国就很难凝聚国内共识,这也不符合军工联合体等多方面集团的利益。在对俄罗斯与中国的“以贸易推动改革”策略上,美国也好欧盟也罢都宣告失败了。俄乌战争爆发后西方列强在对华政策上越来越强硬,经济贸易不会再成为中西关系的核心考量。俄乌战争后西方列强势必重回“民主vs不民主”的划分,将中国与俄罗斯捆绑在一起批判。这对于中国的影响从政治层面来看主要有两点:美欧日对华策略会趋于更加统一,这是中国战略挑战期最大的隐患,同样的转变也将会在日韩、印度以及东盟对华关系中有所体现,此后中国要先证明自己没有“安全威胁”而被迫削弱自己的软实力;美国会持续外包政策增强离岸平衡策略,其政策核心是将美国自身的地缘视角外包给核心的盟友集团欧盟与日韩联盟。德国扩军与欧盟军事一体化势必扩大对东欧、高加索、中东以及北非地区的影响力,美日韩同盟则会在核武器部署与公用问题上达成进一步的共识与联合。日韩可以以此为支点扩大在东南亚、南亚乃至整个印太地区的影响,中国的海外利益很难不受损,即使有发展中国家不希望公开表达也会慑于所谓“友华”态度所带来的损害而在对华问题上表现出更加保守的一面。给中国带来长期实质性损害在于整个西方社会对中国的损害是在短期不可逆,西方列强的对华政策从最“辨证认识”转向“抵触情绪”再到现在的“威胁共识”,不能有效地帮助减缓这种共识则所谓的经济脱钩、科技脱钩只不过是开始,到了最终全面性的社会性脱钩则局面将是无法挽回的,中国万不可继续抱着西方社会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会牺牲大局的想法。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战争的最大影响是加强了欧美阵营的社会动员力,德国扩军或许可以被看作欧盟走向军事一体化的一个开端,也是欧盟走向真正的政治联盟的重要一步。欧盟制定统一的外交与安全政策意味着欧盟在对华问题上更多地由“分头策略”转为“分层策略”,此后中国最好的全球战略旗帜应该是传承欧洲工业革命精神坚持重商主义充当世界近代文明捍卫者,让西方列强相信中国是谦虚谨慎的国际问题建设性参与者,也乐意为寻求共识开诚布公的对话与灵活沟通。具体策略有哪些?中国要在这个时间节点通过帮助欧盟完成新能源转变加深中欧纽带,无论欧盟发展风能、电能、光能亦或者是氢能都需要来自强大的电力储能设施与完备的新能源产业链支持,这些都是中国的切入口。中国要坚定地表达对欧盟构建绿色国际秩序的支持与参与意愿,协同欧盟去完成以环保为核心的绿色国际秩序,中国作为世界碳排放大国有巨大的减排压力。这个国际场域留给中国的空间也是巨大的:美国并不具备在该国际秩序的绝对主导权,甚至在诸多气候变化应对上不如中国;环境是全人类的问题,只有在这个议题上可以跳过世界新格局中的安全/经济二元思维,当下中国应优先抓住绿色国际秩序这一突破口;中国应抛弃“美国中心化”视角,将中欧关系上升到中美关系同等甚至更高等级。现在很多国家希望回归安全,中国要避免在与美国的竞争中内化美式的鹰派视角。俄乌战争爆发后贸易、地缘安全与环保的秩序之间有了交集,但遵循的逻辑并不完全相同。国与国、联盟与联盟、社会与社会、利益集团与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是动态平衡的,中国应通过解构的思维去看清楚不同的秩序以及秩序之下所形成的每个动态平衡,以此为核心进行全方位的互动。中国应放弃寻找西方“内部突破口”的手段,转向与了解双边关系的务实者合作。中西之间的希望根植于了解双边异同的务实者身上,尤其是在中国做过生意的欧美人、学术研究者、媒体人士与交流的学生,经历两边的文化差异后懂得中国的多面性与相对性,所以能超越意识形态的去辨证地看待中国以及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关系。中国应该大力推动“公共外交”或者叫“民间外交”,弱化政府在外交中的绝对垄断地位。中国应从国家战略与全球战略展现出更大格局的胸怀与远见,慎重思考制定面对未来30年的全球大国战略,以加强与欧美文明的融合共同发展为目的中国如果想成为第二个美国一样的超级大国就必须创造性地让自己远离战争与全球冲突,而这就要求中国决策者需要更有远见地将国家方向定义为世界先进文明的包容继承与发扬者。中国应展现出积极融入世界秩序并继承与发扬的模范生情怀,“只改革不开放”而失去“开放”坐标的“改革”则会造成痴迷于解决内部矛盾。中国只有在开放中适应外部规则寻求共识才能建立真正的国际影响力。俄乌战争后国际新秩序应如何建构?中国文化中兼收并蓄、以柔克刚、和谐共生的大智慧应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

  美国《全球策略信息》杂志社华盛顿分社社长威廉·琼斯认为,“美国与北约对俄方担忧置若罔闻,它们只关心维持霸权,并不断地违背冷战结束后所承诺的与俄合作政策。”为了维护霸权,美国公然违反联合国宪章宗旨与国际法准则,频频在海外挑起战争,在全球范围内输出动荡,造成严重人道主义灾难,给全球和平与安全带来巨大威胁,是世界最大乱源。标榜“反战、和平”,实则制造动乱;高喊多边主义,行动上却拉帮结派搞“小圈子”挑动对抗。为了维护霸权,美国无所不用其极。拜登政府上台后不断宣扬“回归多边主义”,实际上却是以意识形态划界拉帮结派,以强迫选边站队来割裂世界。“四边机制”“五眼联盟”“七国集团”等小圈子、小集团的规则本质上就是美国霸权,与公认的国际秩序规则毫不沾边。2021年底美国高调召开所谓“民主峰会”,企图借民主之名建立一套以美国利益与意识形态为标准的世界体系。最终,这场挑动分裂对抗、破坏国际秩序的闹剧惨淡收场,美国不得人心的失道做法越来越被国际社会所唾弃。俄乌战争期间美国却继续煽风点火,向乌提供大量军事援助,拉拢盟友对俄施行制裁,更四处软硬兼施、威逼利诱其他国家,企图渲染营造出非友即敌的阵营对抗。不过,世界多国已明确表示,不认同美国挑唆蛊惑对俄实施制裁的做法。巴基斯坦正义运动党顾问巴亚兹德·卡西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按照自己的标准把世界划分为不同阵营,这种行径本身就违背了民主精神。美国的做法只会给世界带来更多混乱,给各国人民带来更多灾难。当今世界上只有联合国这一个多边体系,只有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只有是以联合国宪章宗旨与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在人类和平进步发展事业中,上述体系、秩序与规则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每个国家都应该遵守的。但美国奉行的却是以自己为标准单方面定义“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其实质是维护美国霸权强权的规则秩序。为此,美国大搞“大国竞争”,加剧地区紧张局势;滥用国家力量,通过制裁等手段遏制他国经济科技发展,严重阻碍正常国际合作;长期在全球实施大规模网络监控与网络攻击,成为全球网络安全最大威胁。美国陷在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里不愿自拔,被“赢者通吃”的幻觉遮住双眼,说到底无非是只想自己单赢,不想各国共同发展。明知煽风点火会导致对抗冲突,明知火上浇油会加剧分裂动荡,明知冲突持续会让包括盟友在内的各国深受影响,但美国毫无顾忌,因为它本就有意为之。俄罗斯政治观察家丹尼洛夫说,华盛顿以最无耻的方式推行“美国优先”政策,其他国家的关切根本不在美国政府考虑之列。美国的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破坏全球秩序,成为威胁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与和平发展的最大障碍。

  俄乌战争后欧亚大陆的整合应依托上合组织等非西方的地区组织,因为美国彻底打破了俄融入西方列强的幻想,中俄两国背靠背关系势必进一步强化。尤其是中俄两国金融合作,上合组织内的人民币结算、本币结算在俄乌战争后势必加速并向全球推进。上合加上整合好的东盟,亚洲主体板块的整合就不远了。从全球金融大变局来看,美国驱动美元回流是为了下次流出去再收割世界,但这次回流了下次还出得去吗?起码俄罗斯是不会认美元了,更大发展中国家还会继续认美元吗?如果贸易大国都不认美元了,美元结算货币的地位将彻底丧失。随着美军在叙利亚、阿富汗的溃败在乌克兰的缩头乌龟嘴脸与对俄制裁暴露出的强盗本相,美元的信用荡然无存,现在只是依仗“我烂,但是你们无可替代”而肆无忌惮。只要第三世界联合构建新货币体系,美元帝国就会迅速被抛弃。上合组织的中俄印巴伊五国将是新货币体系的骨干,其中的印度只要不是敌人就行了。只要中俄伊朗三角联盟落地,欧亚一体化的骨架就能成型。加上东盟已经基本整合完成,海上丝路、沙漠丝路与草原丝路也能打通。只要欧亚大陆只要整合好了,盎撒海权国家就会被边缘化而实力大减,国际新秩序也就基本成形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将呼之欲出!天之将明,其黑尤烈,更残酷的国际斗争正在到来。

  俄乌战争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声称的国际秩序是“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这种国际秩序非常狭隘只有利于极少数国家,以双重标准对待国际法,任意侵犯别国主权屠杀无辜,掠夺发展中国家财富,还以媒体战、生物战、金融战与颜色革命控制世界。他们主张的国际秩序已经被广大伊斯兰国家、东盟国家、非盟国家、南美国家看透,在国际上围剿中国、俄罗斯并得不到这些国家的配合。西方舆论的“国际社会”只是美国组织的北约与几个眼加日本,不过30多个国家。但他们动辄代表世界193个国家,动辄声称“普世价值”。普京等俄罗斯民族主义者设想的国际体系还停留在冷战时的美苏对立的两级世界,俄罗斯的自信与骄傲来自沙俄几百年的帝国荣耀与冷战时的苏美对立。普京曾在东西方对峙的前线东德从事克格勃工作,而那时正是勃列日涅夫的“有限主权论”在主导苏联的对外关系。俄乌战争爆发后中国有学者认为,现在世界上只有三个半国家有主权,即美、俄、中三国而“半个”是印度。普京执政后越来越自信,在与美国的较量中逐步得到尊重与认可,尤其是在叙利亚战争的较量中迅速引起来自美国的特朗普与米尔斯海默等地缘战略大师的重视。在新的两极格局中恢复俄国的帝国势力范围就是普京对乌克兰发动战争的一大愿景,这种愿景却没有发展中国家的位置,也显不出中国的重要。这当然也得不到世界各国的拥护,尤其是感到恐惧的是东欧国家不愿再回到东西方对峙而丧失主权的时代。俄罗斯在联合国决议被谴责,被逐出人权委员会更是世界多数国家的表达。俄乌战争爆发后泰国《曼谷邮报》网站发表题如何在二元世界中生存》一文,强调人类越来越生活在一个分割为两部分的世界。过去的分裂世界一半是真实一半是想象而没有明确界定的红线,这给了所有不想陷入不友好局面的国家很大的外交斡旋空间。俄乌战争爆发后,这一空间正变得越来越小。俄乌战争将美国、欧洲及其盟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裂痕推向了极限,认同以美国为首一方的人被视为所谓“民主”与国际法治的支持者,其他人则是另一方。这种叙述有点简单化了,因为它完全基于美国的倡议与对世界的看法,一种“我们对抗他们”的心态。在一个互联互通与社交媒体无处不在的世界中,这个标签是危险的,尤其是会引起极具破坏力的误解。在围绕该不该制裁对乌克兰发动战争的俄罗斯等重大问题上,印度越来越成了一了不可小觑的新力量。除了印度,给那些不与西方结盟的国家下定义也很有意思。俄罗斯与中国努力建立世界新秩序,被列为以美国为首的联盟面临的两大挑战。莫斯科与北京希望看到一个多极世界,世界上有许多国家支持这一原则,但未必与它们关系密切。至少有四分之三的联合国成员国属于这个没有对俄罗斯施以任何制裁的第二阵营,但它们对欧洲这场冲突的外交态度存在明显差异。许多中等强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并没有选边站,而是希望保持独立与战略自主。过去这条道路不难走,因为超级大国之间的竞争在更大程度上是口舌之争而不是要求采取行动。俄乌战争爆发后西方列强试图孤立俄罗斯以惩罚这个世界上能源与食品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对西方列强来说,不惜一切代价让俄罗斯屈服是一项紧迫任务,尽管这似乎不太可能。但有更多的国家有不同想法,尤其是东盟的十个成员国的世界观与外交实践各不相同,每个国家都试图保护本国的国家利益并确保本国在全球体系中的地位。东盟成员国可分为三个集团:第一个集团以新加坡为代表,这是唯一已对俄罗斯实施制裁的东盟成员国。该国对主权与独立原则的尊重类似于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柬埔寨、菲律宾与文莱等六个国家组成的第二个集团,唯一区别是它们没有效仿西方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在反对俄罗斯的投票中投了弃权票的越南与老挝到目前为止都保持沉默,缅甸的联合国特使投票谴责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但内比都的国家管理委员会确实站在俄罗斯一边,因为莫斯科从一开始就支持该政权对抗国际孤立与制裁。随着战争进入第七周,越来越多的国家着手降低战乱对人类安全产生的影响。王毅在屯溪就乌克兰问题与一系列发展中国家交换了意见:联合支持俄乌两国继续和谈,直至谈出和平协议;防止出现大规模人道危机,及时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抑制不断蔓延的负面外溢效应,维护全球经济复苏势头;珍惜亚洲地区得来不易的和平发展局面,促进地区与世界和平稳定。鉴于数周来俄乌战争的发展轨迹,这些观点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现在是不向冲突双方提供武器的国家共同努力拯救人类的时候了,这种新的合作将填补被超级大国的竞争所忽视的空白,尤其是联合国内能有助于维持二元世界之平衡的第三种力量。重视发展中国家的多极世界才会被广泛认可,这也是中国一贯倡导的。联合国框架下的国际秩序要满足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切反对霸权主义,既包容小国弱国也包容大国,这样才能共同维护国际秩序。中国的这一立场足以让西方列强有所收敛,这也是国际统一战线的功能。

  俄乌战争是挑战美国霸权的关键一步,其连锁反应将是应接不暇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