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龙:《我本是高山》又暴露文化战惯用伎俩——彰其表象、断其精神、拔毛拆篱!

作者:地藏王菩萨  更新时间:2023-11-26 21:41:54  来源:民族复兴网  责任编辑:复兴网

 
       文化战惯用伎俩:彰其表象,断其精神,拔毛拆篱!市场化改革后,资本主导下的中国电影,这种伎俩屡试不爽,他们曾用这种伎俩消解唐山抗震精神、消解抗美援朝精神、消解英雄主义。这次,文艺影视界故技重施,用电影《我本是高山》消解、软埋张桂梅党员的信仰!

       电影瞎编了“张桂梅与亡夫的约定”消解她的高尚,完全无视张桂梅多次强调的共产党员的信仰。电影号称根据张桂梅真实事迹改编,但改编出来的故事,和张桂梅几乎没有什么关系。他们把一个共产党员的故事,拍成了他们想象中的《武训传》。张桂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次谈过她入党的时候就坚定信念要成为焦裕禄那样的人,在办学最困难的时候,她带领党员教师重温入党誓词。她对记者说,支撑她这么拼搏的是共产党员的信仰,是她对党的承诺!电影却抹掉了她信仰的痕迹,隐去了党旗和党徽,把毛泽东时代熏陶过的共产党员大公无私、为人民服务的情怀,庸俗化、贬低成了私人小情怀!

     “电影瞎编的那个张桂梅”在回忆起亡夫的时候,跳起了华尔兹......电影把土生土长、与群众心连心的张桂梅瞎编成“与国际接轨、崇洋媚外”的“文化精英”。然而,真实的张桂梅在纪录片中回忆起亡夫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呢?是她与丈夫在琴瑟和鸣的演唱《毛主席来到咱农庄》,甚至在纪录片中张桂梅还感情深厚的哼唱起这首歌来。可见,真实的张桂梅之所以这么高尚,是因为她“崇毛”!是因为她跟任正非一样曾受毛泽东思想教导!同毛主席一样是土生土长、扎根群众、融入群众的知识分子!与那些“不看群众脸色办事”、脱离群众、崇洋媚外的特色文人,完全不是同一路人!张桂梅出生于1957年,在毛泽东时代熏陶了近20年,不忘初心!文艺界的特色文人“以己度人”,看不懂张桂梅的初心,庸俗化、淡化共产党员的“崇毛”信仰!彰其表象、断其精神、拔毛拆篱!

       电影《我本是高山》再次暴露出:“市场化改革”之后,文艺界已无“文艺工作者”,过去由公有制的国营电影厂拍摄弘扬主旋律的影片,“市场化改革”之后,公有制电影厂纷纷被撤销,影视领域成了民营资本(背后是外资)的天下!某些领导甚至把这些民营资本家和外资资本家看成是“自己人”!妄想依靠这些私人资本、外国资本拍摄出弘扬共产党、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的电影?在群众看来,这不是笑话嘛!他们只可能拍摄贬低共产党、贬低社会主义的电影,然后到西方洋人那里去摇臀撅腚的献媚领赏,国际电影大奖多是为这种“自宫电影”而打造的!

       可见,市场主导下,即资本主导下,文艺界的主流文人,大多沦落为取悦资本的“文妓”!中华古代排名,为什么总把文人排在娼妓之后?即: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古代把文人排在娼妓之后,仅在乞丐之前!本来,在毛主席时代,注重对文人改造,上山下乡,让他们接受群众再教育!文人知识分子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

       那时候,哪怕是留过洋的专家,照常上山下乡,接受群众再教育!为什么?过去可能不理解毛主席的良苦用心,现在回顾则不难理解——专家学问多,群众真理多,很多时候,西方兜售给专家的那套学问,是用来掩盖真理的!例如,西方兜售给专家文人的主流经济学、金融学、转基因、市场化、私有化、自由化等等,充满陷阱,或有西方“和平演变”的图谋!专家文人因沦为西方“拔毛拆篱”的工具而大受西方推崇与奖励!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往往能一针见血、揭露其潜在危害!为避免难堪,专家文人在互联网上发布观点主张时,往往都设置为“禁止评论”,暴露了他们在群众面前的胆怯!他们的理论和学问貌似高大上,其实大多只是这些专家文人的自嘿而已!但他们是主流文人,他们能影响顶层设计,与他们观点不合的文人则被排挤、被边缘化!那些被边缘化的文人融入群众的文人被迫喊出了——罗刹海市,颠倒即是特色一声呐喊,惊破世界!                      
    
      元龙(常用网名:地藏王菩萨)
      2023年11月25日 随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