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中国:“垃圾书”出版大国

作者:记者  更新时间:2015-04-22 15:49:23  来源:晶报  责任编辑:石头

  ebbecdfbdbc06a93e20e63613720d0f8.jpg

  复兴网编者按:文章说的表象是事实,但,文章中主流学者用美国来说事是极其错误。出现这种问题,本来就是接鬼接出来的。列如,莫言是西方给中国树立的标杆,而且大小书店及网络都在推。毫无疑问莫言的书很主流,可莫言的书恰恰是中国人的精神毒药。其次,文章浏览一下知道一些表象即可,因为主流学者是很妖的。魔鬼在细节中,一贯手法是用表象向错误方向引导。再,人的意识决定人的行为。垃圾书颠覆了人生观,危害巨大。

  话题主持:刘忆斯(《晶报深港书评》周刊主编)

  据官方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出版图书超过45万种,超越美国一倍多,成为世界第一出版大国,但与此同时,不少读者反映,目之所及,到处充斥着各种所谓畅销的“垃圾书”。那么,什么是“垃圾书”?这些“垃圾书”产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该如何避开这些“垃圾书”,找到能够滋养心灵丰富精神世界的好书?带着这些问题,晶报记者与三位书人对话,他们分别是北京万圣书园总经理、“新浪中国好书榜”总榜评委、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多年评委、著名学者刘苏里先生,《收获》杂志编辑部主任、副编审、著名作家叶开先生,以及《文汇读书周报》记者、编辑、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评委朱自奋女士。希望他们的回答,能够帮助读者在浩瀚的图书市场当中选择到有营养的好书。

  什么是垃圾书?

  “垃圾书就是‘三无图书’”

  刘苏里表示,绝大多数成功学的书都是垃圾书,被市场弄滥了,并无营养可言。对于“垃圾书”,刘苏里坦言其概念很模糊,他自己更倾向于将垃圾书指向为“三无图书”,即无益、无害、无聊。在他看来,垃圾书并不是非法出版物,但是,在中国每年出版的45万种图书中,绝大部分都是垃圾书,这些垃圾书的数量超过85%,我们不仅是世界上的出版大国,还是‘垃圾书’的出版大国。”

  《文汇读书周报》编辑朱自奋对刘苏里的观点表示认同,她说,从图书出版的量来说,中国确是出版大国,但是,大量重复出版、跟风出版、劣质出版的“垃圾书”,给这种表面的出版繁荣打了叉。“我心目中的垃圾书的定义,是指一些质量低劣到对读者产生有害影响、非常粗制滥造、只能速速扔进垃圾堆的书。但我并不苛求那些海量出版的、质量平庸、销量亦不佳的书。”

  谈及中国的图书市场,著名作家叶开指出,目前中国出版的书籍主要有以下几类:1.优秀文史哲社科类作品;2.心灵鸡汤类作品;3.各类资金资助出版物;4.教辅书;5.自费出书。在叶开看来,这些书中,第一类是数量较少的好书;第二类流行作品有自己的读者群体,但质量并不高;后面三类也占了不少数量,难见好书。“我们只有拿第一类‘优秀文史哲社科’作品来跟美国比,这才更有真实价值,否则谈所谓的出版大国并无意义。”在叶开先生看来,那些辅导类的书,公费出书,以及心灵鸡汤类的作品,都是些垃圾书,完全没必要出版。

  垃圾书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出版行业并未真正市场化

  谈及垃圾书横行的原因,刘苏里表示,一方面,消费者愿意买单,这些书就有市场;另一方面,出版机构在“风险投资的经济效益”的驱使下进行风险出版,“出版10本书,其中2本书赚的钱就能补足其他8本书的损失,所以,图书制造商在利益的驱使下制造垃圾书”。但真正深层的原因,在刘苏里看来,就是图书出版的监管机构没有尽好自己的责任,出版行业并未真正的市场化。他指出,同台湾和香港地区相比,大陆85%以上的都是“三无图书”的消费者。他希望图书的制造者、购买者以及书评人,都能够不为经济利益所诱,为大众贡献好书,推荐好书。

  对于上述问题,朱自奋表示,不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选题缺乏新意,“他们在重复出版的泥潭里拼命挣扎,为了搏一些快钱,哪怕这本书是东拼西凑、编编抄抄、印制粗糙,甚至错误百出,也不管不顾地先面市再说,能卖几本是几本。同时,部分作者本身的水准也有问题,错误明显,误人子弟,而编辑又没有能力对书稿质量进行把关。另外,还有大量的书商买书号来操作出书,这些书的质量就更是良莠不齐”。她希望出版人能够守住文化传承者的行业底线,以出版优秀图书为己任。“如果说出版既优秀又畅销的好书,对出版社来说是件难事,有时甚至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那最起码出版社可以做到的一点,是不出或少出烂书。”

  叶开先生对中小学图书市场颇为了解,他认为,教辅类图书中存在大量垃圾书,这与整个教育现状有莫大的关系,“目前越来越无法解决的应试教育体系,导致学生们无法在中小学阶段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缺乏对好坏书籍的鉴别能力。另外,出版社管理水平和编辑业务水平,更是良莠不齐,垃圾书的出版,难以一言以蔽之”。

  如何避开垃圾书?

  对经典阅读保持敬意,避免功利阅读

  第十次国民阅读调查显示,18-70周岁国民阅读率为54%,平均每人每年阅读量为4.39本,中国人阅读数量少质量低已是不争的事实。谈及造成这个现象与垃圾书横行的关联,朱自奋表示:“一方面有历史的原因。曾有一个时期,社会上对读书、对知识分子多有贬抑,文化创作、研究、出版、教育等领域普遍萧条,造成民族的阅读文化断层。当然也有经济上的因素,当一个人还处在为生存而奔波的状态中时,让他静下来阅读就是一件奢侈的事。”朱自奋自言心目中的好书,离不开内容的专业性、思想性、独特性,文字的清晰优美,以及装帧排版等设计上的用心。“好书的推荐起码可以让相对优秀的图书能及时出现在公众视野里,避免被无声无息地埋没。如果是真想沉潜阅读的朋友,我还是会建议他们先从文史哲的经典作品读起。毕竟有限的阅读时间,如果投资在阅读经典作品上,回报率更大,更可靠,更有持久的心灵滋养作用。如果一时没有方向,那就选名家的新作,这也不失为避开垃圾书的方法。”

  真正的阅读,在叶开先生看来是对经典的文史哲类优秀作品的阅读,胡适之、夏丏尊、林语堂等大家曾对这类阅读大力提倡。“这种阅读,更多是非功利的,对我们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来说,文学类、哲学类、历史类、社科类的书籍,都是无用的,看不到对今后找工作、赚大钱有什么帮助。但我们要推崇阅读闲书,甚至阅读无用的书。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的演讲里曾说过:文学的最大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这在功利主义思维弥漫的时代,确实很难理解。但老子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也许这才是更高境界的用处呢。”

  叶开还表示:“人的一生,属于自己的时间很少,应该读经典类的书。找好书既难又不难。对于一名阅读有素的好读者来说,他的阅读是一直进行着的,就像每天吃饭,他对书有敏锐判断,知道买什么书。对于缺乏良好阅读习惯的人,我建议按照三种办法来找好书:1.有声望的好出版社做的书;2.有声望的好作家创作的作品;3.有声望的专业及热心的好读者推荐的书。”
北京万圣书园有一批极其专业的采购团队,刘苏里是重要的领头人与把关者,他透露,每年全国出炉的45万种图书中,能够被万圣书园选中的大约只有1.6万到1.7万种,这些书中,学术思想类图书是主打,有少量的高品质的文学类、时政类、传记类图书。科技类、少儿类、生活类、成功学类的图书在书店是找不到的。在刘苏里看来,很多科技类的图书都是垃圾书,有大量为评职称而生产出来的书都是一堆废纸。刘苏里每年会精读200本书,会通过微博、微信、专栏向读者推荐其中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力求把真正的好书介绍给读者。

  什么是垃圾书?

  “三无图书”,即无益、无害、无聊。 ——刘苏里(北京万圣书园总经理、著名学者)

  一些质量低劣到对读者产生有害影响、非常粗制滥造、只能速速扔进垃圾堆的书。 ——朱自奋(《文汇读书周报》记者、编辑)

  那些辅导类的书,公费出书,以及心灵鸡汤类的作品,都是些垃圾书,完全没必要出版。 ——叶开(《收获》杂志编辑部主任、副编审、著名作家)

  在中国每年出版的45万种图书中,绝大部分都是垃圾书,这些垃圾书的数量超过85%,我们不仅是世界上的出版大国,还是“垃圾书”的出版大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