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启程向“天宫”

作者:黄国畅 屠海超 记者王凌硕  更新时间:2022-07-25 09:39:09  来源: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石头
——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发射升空侧记

  漆黑夜幕中,文昌航天发射场,液氧库区亮起了灯。7月24日凌晨,问天实验舱发射任务进入发射前准备程序,又一个“大国重器”即将从这里飞向“天宫”。

  全体科研人员严阵以待:发射任务01指挥员廖国瑞紧盯屏幕上的影像和数据;气象专家甘思旧和同事正为火箭发射寻觅最佳“窗口”;液氧加注系统指挥员朱凯祥下达“大流量加注开始”口令……

  此刻,高高耸立的发射塔架前,重约849吨、高约53.7米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蓄势待发。整流罩内,此次任务的“主角”——举世瞩目的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即将升空。

  问天实验舱是中国空间站“天宫”的重要组成部分,整舱轴向总长17.9米,相当于6层楼房的高度,是当今世界上轴向长度最长的单体载人航天器,主要用于空间生命科学研究。

  “此次任务是我国空间站建造的接续之战,意义重大、关联紧密、要求严格。”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领导介绍。

  “各号注意,30分钟准备!”13时52分,廖国瑞的口令响彻发射场。

  一路走来,众多科研人员与这座年轻的发射场共同成长。依托“嫦娥”、行星探测、空间站建造等重大工程,文昌航天发射场成为航天人展现才智的舞台、实现价值的沃土和报效祖国的平台。一大批科研人才把人生轨道对接航天轨道、将事业发展融入火箭腾飞,生动展现了航天报国、航天强国的时代风貌。

  “各号注意,15分钟准备!”14时7分,伴随着倒计时口令,塔架回转平台完全打开。长达20.5米的超大整流罩,以及罩体上印制的五星红旗和“中国载人航天”6个蓝色大字格外醒目。

  一幅建设航天强国的宏伟画卷,在世人面前徐徐展开——发射场建成以来,科研人员攻克了低温推进剂大流量加注等关键技术,解决了中大型液体火箭并行测试发射等现实难题,形成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高密度发射能力,大幅提升我国进入太空能力。

  “各号注意,1分钟准备!”很快,发射进入读秒时刻。

  “5、4、3、2、1,点火!”14时22分,烈焰轰鸣,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犹如一条巨龙,托举着问天实验舱一飞冲天。

  此刻,在距离地面约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收看发射直播的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3名航天员兴奋鼓掌。现场观看发射的观众,一起汇入庆祝发射成功的欢乐海洋。

  据悉,后续任务中,问天实验舱将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对接,形成两舱段“一”字构型组合体,完成组合体测试、小机械臂在轨验证、大小机械臂组合操作验证等工作后,构成“L”字构型组合体。

  (本报文昌7月24日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