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 :树立正确党史观,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作者:唐忠宝   更新时间:2021-07-14 08:17:45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石头

  近年来,在各种错误社会思潮中,历史虚无主义尤其值得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树立正确党史观,必须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有些错误的倾向要引起警惕,如有的夸大党史上的失误和曲折;有的将党史事件同现实问题刻意勾连、恶意炒作;有的不信正史信野史,将党史庸俗化、娱乐化……对此必须明确辨析,以正确党史观观党史,以大历史观观历史。

  首先,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承继了后现代主义史学叙事逻辑,片面强调个别史实,“碎化”历史,忽视历史的整体性与科学性,解构了“宏大叙事”,必然消解了大历史观。有人更是彻底否定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甚至诋毁义和团运动,称其只是一场愚昧、仇外的运动。对于义和团的评价,毛泽东同志可谓一语中的:“究竟是中国人民组织义和团跑到欧美、日本各帝国主义国家去造反,去‘杀人放火’呢?还是各帝国主义国家跑到中国这块地方来侵略中国、压迫剥削中国人民……这是大是大非问题,不可以不辩论清楚。”

  其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有明确的政治企图,站在人民对立的立场上,是历史唯心主义的现实表征。其中,尤以“告别革命论”最为典型。有学者撰文称,影响20世纪中国命运和决定其整体面貌的革命是“激情有余,理性不足”。有学者则认为,革命的不良后果就是“救亡压倒启蒙,农民革命压倒了现代化带来了巨大的苦果”。这种逻辑看似以“价值中立”来强调现代化进程的意义,但其政治倾向不言自明:现代化意义重于民族解放,现代性价值高于国家利益。

  探究历史规律,需要把握历史大势,树立大历史观。没有“救国大业”,就不可能有“兴国大业”;同样,没有“富国大业”,也不可能有“强国大业”。如果没有近代以来反帝反封建革命的成功,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启蒙,更不可能有造福全体人民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最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顺应资本逻辑,表面上追求“自由”“民主”,但其“去神圣化”的现实取向是既有所虚无,又有所不虚无。价值观领域的虚无主义,最典型的表现应属尼采的著名宣言“上帝死了”。上帝之死意味着最高价值废除了,凡事皆可,人们的价值观出现了难以通约的相对化倾向,传统的道德、固定的关系、神圣的维度都逐渐消失了。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对资本的批判,将上述变化概括得极为经典:“……资产阶级时代区别于过去一切时代的特征……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

  客观地看,马克思、恩格斯并不否认资本主义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比如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科学技术的应用以及人们之间的平等化等,但过度世俗化必然导致“去崇高化”和“去神圣化”,甚至娱乐无底线。于是,先烈被调侃,英雄被谩骂,历史虚无主义通过“恶搞”“戏说”“泛娱乐化”粉墨登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指出:“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最后,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轰然倒下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这是前车之鉴啊!”

  (作者:唐忠宝,系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