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善于古事新解

作者:王树人  更新时间:2016-12-12 22:10:38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石头

  毛泽东不但是伟大的政治家、理论家和军事家,而且还是伟大的文学家。他喜欢文学,尤其是中国古典文学,终生保持着对文学的浓厚兴趣。他不但文学素养极高,而且在讲话时还善于“古事新解”,收到良好的效果。

  1926年5月至9月,毛泽东主持广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工作期间,在讲授中国农民问题时曾谈道:“《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当其未出茅庐时,一点用也没有,及一出山握有兵权,则神出鬼没了。”用此来说明这不是帝王将相和掌握知识的人有什么特殊的能耐,而是表明,如果“没有民众的拥护,一点力也没有”。后来,毛泽东还说:“《三国演义》里有三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有知识分子,有高级的,也有普通的。那些穿八卦衣的,或像诸葛亮那样拿鹅毛扇的就是知识分子。”(见毛泽东1945年4月24日在中共七大会议上的讲话)通过阅读《三国演义》,毛泽东形象地发现了革命事业中知识分子参加的重要性。大约在1929年12月末,为了阐述党和军队的宣传鼓动工作重于指派命令,毛泽东给大家讲了三国时期老将黄忠大败夏侯渊的故事。他说:“黄忠本来年迈、体衰,很难取胜夏侯渊。可是诸葛亮使用了‘激将法’,把黄忠的勇气鼓动起来了。于是黄忠表示:如果不斩夏侯渊于马下,提头来见。结果,黄忠果然杀了夏侯渊。”一个尽人皆知的老故事,被赋予了完全现代的意义。

  1936年12月,毛泽东在陕北的红军大学做《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讲演时,为了说明战略退却的必要性,曾举《水浒传》第九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中林冲和洪教头比武的故事,说:“谁人不知,两个拳师放对,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而蠢人则其势汹汹,劈头就使出全副本领,结果却往往被退让者打倒。《水浒传》上的洪教头,在柴进家中要打林冲,连唤几个‘来’‘来’‘来’,结果是退让的林冲看出洪教头的破绽,一脚踢翻了洪教头。”他借用这个故事说明了先让一步,敌疲再打,后发制人的道理。1937年8月,毛泽东在延安的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做《矛盾论》讲演时,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分析了《水浒传》里著名的“三打祝家庄”的故事,说:“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水浒传》上宋江三打祝家庄,两次都因情况不明,方法不对,打了败仗。后来改变方法,从调查研究入手,于是,熟悉了盘陀路,拆散了李家庄、扈家庄和祝家庄的联盟,并且布置了藏在敌人营盘里的伏兵,用了和外国故事中所说木马计相像的办法,第三次就打了胜仗。《水浒传》上有很多唯物辩证法的事例,这个三打祝家庄,算是最好的一个。”毛泽东讲这个故事是要说明,解决矛盾,要全面了解对象的情况,要有辩证法的全面的思想方法,“可是我们的同志看问题,往往带片面性,这样的人就往往碰钉子”。1938年,毛泽东在一次关于保卫工作的讲话中说:“《水浒传》梁山上有军队有政府,也有保卫侦察这些特务工作。108位高级将领中就有做特务工作的。梁山的对面,朱贵开了一个酒店,专门打听消息,然后报告上面。如果有大土豪路过,就派李逵去搞了回来。”

  1938年4月底,毛泽东在延安对即将毕业的抗大第三期二大队学员讲话时,说:唐僧这个人,一心一意去西天取经,遭受九九八十一难,百折不回,他的方向是坚定不移的。但他也有缺点:麻痹,警惕性不高,敌人换个花样就不认识了。猪八戒有许多缺点,但有一个优点,就是能吃苦。臭柿胡同就是他拱开的。孙猴子很灵活、很机动,但他最大的缺点是方向不坚定,三心二意……毛泽东还特地提到了那匹白龙马,说:你们别小看了那匹小白龙马,它不图名,不为利,埋头苦干,把唐僧一直驮到西天,把经取了回来,这是一种朴素、踏实的作风,是值得我们取法的。

  1939年7月7日,华北联合大学举行开学典礼,校长成仿吾请毛泽东给师生做报告。当时,中央决定将华北联大迁到抗日根据地去办。出发在即,毛泽东讲话的主要内容是号召大家“深入敌后,动员群众,坚持抗战到底”。演讲过程中,毛泽东很风趣地引用了古代一段故事,他说:“当年姜子牙下昆仑,元始天尊赠了他杏黄旗、四不像和打神鞭三样法宝。现在你们出发上前线,我也赠你们‘三样法宝’,这就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1941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干部大会上做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当时。他并没有写讲稿,而是娓娓道来,讲了许多生动有趣的民间故事和典故,引得七八百位高级干部不时哄堂大笑。他首先讲了一个《笑林广记》中的故事。他说,有一个人举着一根长竹竿进城,城门小,竹竿长,横过来进不去,竖起来也进不去,急得满头大汗。一个过路人看了,说你这个人怎么这么笨,你把竹竿砍断了不就可以进去了么?这个举竹竿的人果真这么做了。其实,这两个人都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只知道把竹竿横着拿,就不知道把竹竿顺过来进去。接着,他又讲了一个秀才过沟的故事。他说,秀才要过沟,怎么也过不去。一个农夫看到了,叫他跳过去。秀才两腿一并,往前一蹦,结果掉在了沟里头。农夫说,你的跳法不对,于是做了个示范动作。秀才看了埋怨农夫说,你一条腿在前一条腿在后叫作“跃”,两腿并起来才叫“跳”,你为什么不叫我“跃”呢?毛泽东讲完这个故事后,说:“这个秀才教条主义到了家,他比猪还不如。猪过河还知道用前腿探一下,调查研究一番……”毛泽东还用一个民间传说挖苦了教条主义者的崇洋思想。他说,有一个留美学生,得了美国博士学位,回到家里,趾高气扬,谁也瞧不起。他爸爸问他在美国学什么,他说学烹饪。老头一生奉行孔夫子的脍不厌细、食不厌精的信条,听见儿子是学烹饪的,很高兴,便叫儿子给他炒个鸡蛋。这位博士抱来一大堆洋书,边翻边做,油都烘起了火,鸡蛋却还未下锅,结果鸡蛋炒焦了。老头很生气,打了儿子两个耳光。这小子还摸着脸说:“爸爸,你打我两个耳光没什么,可是你没有外国人打得好。”讲到这里,毛泽东评论说:“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为了运用,绝不能像那个博士一样,什么都是外国的好。教条主义者就是不顾中国的实际,马列主义词句背得朗朗响,就是不会用。”

  1949年夏天,毛泽东在北平长安大戏院观看京剧《法门寺》后,对身边的警卫说:“《法门寺》里有两个人物很典型,一个是刘瑾,一个是贾桂。刘瑾从来没有办过一件好事,唯独在法门寺进香时,纠正了一件错案,这也算他为人民办了一件好事。贾桂在他上司面前,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十足的奴才相。我们反对这种奴才思想,要提倡独立思考,实事求是,要有自尊心。”1956年4月20日,毛泽东为撰写《论十大关系》而听取国务院部门负责人汇报时,针对社会上流行的“如果没有苏联的援助,中国的建设是不可能的”错误观点,批评说:“当奴隶当惯了,总是有点奴隶气,好像《法门寺》里的贾桂一样,叫他坐,他说站惯了。”毛泽东后来还在《论十大关系》中特意写道:“有些人做奴隶做久了,感觉事事不如人,在外国人面前伸不直腰,像《法门寺》里的贾桂一样,人家让他坐,他说站惯了,不想坐。在这方面要鼓点劲,要把民族自信心提高起来,把抗美援朝中提倡的‘藐视美帝国主义’的精神发展起来。”

  1975年5月,女护士孟晓云调到毛泽东的身边工作后,毛泽东给她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人,从自己脖子上捉到一只虱子,害怕别人嫌他脏,连忙扔到地下,说:‘我当是一个虱子呢,原来不是虱子。’谁知另一个人很认真,马上捡起来说:‘我当不是个虱子,原来是个虱子呀!’”孟晓云听完,觉得这个故事太简单,没什么意思。毛泽东向她解释说:“傻丫头,你什么都不懂噢。这就是告诉我们要讲实话,虚伪的人真是可笑。”接着,他又给孟晓云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天,乾隆皇帝和一个大臣来到一个庙里,迎面是一个大肚子弥勒佛。乾隆便问大臣,弥勒佛为什么对着我笑啊?那大臣说,这是佛见佛笑。乾隆听了很高兴。当他往佛的侧面走几步后,回头一看,见弥勒佛又对着大臣笑,于是又问那大臣:弥勒佛为什么也对你笑呢?那大臣赶紧回答说:他笑我今生不能成佛。”孟晓云听后马上说:“这是讲那个大臣会拍马屁。”毛泽东点头称赞说:“进步很快嘛。好个聪明的傻丫头。”

  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这一形象,最典型地体现了神话传说里浪漫主义的斗争精神,他是不满现状、敢于造反、勇于创造、爱憎分明、蔑视强权、不搬教条、不拘成规、潇洒机趣的象征。毛泽东对孙悟空这一形象颇为喜爱,但在评价和利用孙悟空这一形象说明问题时,却十分自由随便、不拘一格。1938年5月,毛泽东在谈到同日本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反包围斗争时,说:“但是我之包围好似如来佛的手掌,它将化成一座横亘宇宙的五行山,把这几个新式孙悟空——法西斯侵略主义者,最后压倒在山底下,永世也不得翻身。”这儿的孙悟空,就变成了法西斯、帝国主义者的代称。1942年,毛泽东在讲解“精兵简政”政策时,谈到“何以对付敌人的庞大机构”,就用了“孙悟空对付铁扇公主”的办法:“铁扇公主虽然是一个厉害的妖精,孙行者却化为一个小虫钻进铁扇公主的心脏里去把她战败了。”这里的孙悟空显然比喻八路军、革命者。1949年3月,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在谈到既然允许同国民党谈判,就要准备在谈判成功后许多麻烦的事情到来时,特别提醒说:“要准备一副清醒的头脑去对付对方采用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兴妖作怪的政策。”这里的孙悟空又成了国民党反动派、阶级敌人的化身。1953年,毛泽东在谈到一些人的阶级本性变不了,伪装也没用时,又说:“孙猴子七十二变,有一个困难,就是尾巴不好变。他变成一座庙,把尾巴变作旗杆,结果被杨二郎看出来了。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呢?就是从那个尾巴上看出来的。”这里的孙悟空又成了那种立场、感情没变的伪君子的代表。1957年4月5日,毛泽东在谈到党的领导要允许有不同意见,要开明,不要压制时,说:孙悟空到龙王处借一件兵器,兵器那么多,借一件有什么不可以,到后来又不给不行,压也压不服。总之生怕出妖怪,不要怕世界上出妖怪。这里说的孙悟空的形象,一定程度上表示给领导提意见者。1957年2月8日,在宣传“双百”方针,提倡帮助共产党整风的背景下,毛泽东同文艺界谈到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什么都不怕的时候,说:孙悟空这个人自然有蛮厉害的个人英雄主义,自我评价是齐天大圣,而且傲来国的群众——猴子们都拥护他。玉皇大帝不公平,只封孙悟空做“弼马温”,所以他就大闹天宫,反官僚主义。在这里,毛泽东又一分为二地将孙悟空这个形象比喻成参加整风的反官僚主义人士。1961年11月17日,毛泽东在《七律·和郭沫若同志》诗中,写了“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的诗句,又满怀激情地“欢呼孙大圣”。在这里,孙悟空又成了反对修正主义妖雾的英雄形象。毛泽东从孙悟空的身上,引申出多种含义,这正是他对古典小说中角色古为今用的生动体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