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儿童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作为一代伟人毛泽东,早从艰苦的革命岁月起,就一直十分重视和关怀少年儿童的教育与成长。
毛泽东为陕甘宁边区《边区儿童》创刊号题(一九三八年六月)
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不久,虽然在敌人重重包围之中,物质十分贫乏,但在毛泽东重视和关怀下,创办了鲁迅小学(后改名延安保育院小学部)、延安八路军抗属子弟学校、陕甘宁边区延属分区干部子弟小学和延安中学等。
不仅如此,1938年6月,又在毛泽东的关怀下,创办了边区《儿童报》,并为报题词:“儿童们起来,学习做一个自由解放的中国国民,学习从日本帝国主义压迫下争取自由解放的方法,把自己变成新时代的主人翁。”延安保育院成立时,毛泽东又为该院题词:“好好的保育儿童。”同时还题词:“为教育后代而努力”。 1938年,鲁迅小学主任吴燕生带着学生到延安城外郊游,当他们玩到毛泽东住处时,毛泽东得知后,高兴地出来把他们领到他那简朴的会议室,让大家围在一个大会议桌坐下来,毛泽东亲切地询问同学们的学习与生活情况,还把饼干分给大家吃。毛泽东鼓励同学们好好学习,以便将来把中国建成像苏联那样美好的国家。
抗属子弟学校刚创办时,由于多为军烈属子弟,指导思想有偏,对学生有些娇养。毛泽东发现后,立即找学校领导指出:“这样想法与作法,不但教育不好孩子,反而会害了他们。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在保护孩子们安全健康的同时,认真、严格地教育和锻炼他们,决不要娇养。”
新中国成立前,革命根据地还是沿袭多年4月4日纪念儿童节。1940年儿童节时,毛泽东特地题词:“天天向上”并发表在当年4月12日在延安出版的《新中华报》上。1941年4月4日,毛泽东为延安纪念第十届儿童节题词:“好生保育儿童”并于当年4月13日发表在《新中华报》上。
1942年,在延安中央机关工作的黎侠同志生下了一个女婴取名黎力。由于当时前线战事紧张,加之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延安生活十分艰苦。小黎力缺乏营养,又没有奶,7、8个月时又患病。当毛泽东知情后,不仅设法为婴儿治疗,还把自己的一份牛奶让给婴儿吃。进北京后,黎力读小学三年级时,还曾以《毛主席给我奶吃》为题写了一篇作文,感谢毛泽东对她的关怀,1942年4月,延安纪念儿童节时,毛泽东特为《解放日报》题词:“儿童们团结起来,学习做新中国的新主人。”这个题词于1958年重新发表在《辅导员》第6期。
1944年3月21日,毛泽东从《解放日报》上读到延安市完全小学春季招生中学生骤增一倍的消息,感到兴奋。第二天在宣传工作会议上讲话中,说:“这是很好的一个新闻。这个小学现在办得很好,过去办得不好,群众不欢迎。这条消息说明完小已经做出了实际的成绩,应当广播到全国去。”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第一个春节—1946年春节,延属分区干部子弟小学师生到杨家岭给毛泽东拜年时,毛泽东亲切问学生:“小朋友,你们长大了干什么呀?”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当八路军、打蒋介石!打胡宗南!”毛泽东听了笑着说:“对!准备打敌人好嘛,可是那时候蒋介石胡宗南大概早就被你们的父母打倒了。你们的任务就是建设新中国。”在旁的周恩来怕学生未听懂,便插话说:“你们的任务就是盖工厂,造机器,办学校……”
为了让更多的少年儿童上学读书,毛泽东于1944年10月30日,在陕甘宁边区文教工作者会议上讲话指出:“不但要有集中的正规的小学、中学,而且要有分散的不正规的村学……不但要有新式学校,而且要利用旧的村塾加以改造”。
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9月北京出版《中国儿童》杂志创刊号,毛泽东语重心长地题词:“好好学习”。同时为了迎接新中国的诞生,使全国广大少年儿童更好地受到教育和健康成长,于1949年9月29日,在他亲自主持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指出:“人民政府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950年,毛泽东为《人民教育》创刊号题词:“恢复和发展人民教育是当前重要任务之一”
新中国刚刚成立,于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采用6月1日国际儿童节。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国际儿童节时,毛泽东于1950年6月1日,欣然挥毫为《人民日报》题词:“庆祝儿童节”。在百端待举、日理万机中,毛泽东仍念念不忘少年儿童的教育与健康。1950年6月19日,毛泽东写信给当时教育部长马叙伦:“要各校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营养不足,宜酌增经费”。
1951年9月底,毛泽东接见安徽省参加国庆的代表团,代表团成员中有渡江小英雄马三姐。她就是电影《渡江侦察记》中女英雄刘四姐的原型,那时她才15岁,姓马,在家排行老三,还没有名字。毛泽东接见她时,亲切地对她说:“你姓马,我姓毛,就叫马毛姐。”她激动地向毛泽东深深鞠了一躬。接着毛泽东关切地问她念书情况,还送她一本精美的笔记本,并在扉页上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从此,这八个字的题词,迅速在全国传播开来。
1956年底,毛泽东在一份文件上批示中强调指出:“现在我国不仅有许多到了学习年龄的儿童没有学校可进,而且还有一大批超过学龄的少年和青年也没有学校可进……这个严重问题必须在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加以解决。”不久,《中国少年报》和1956年《辅导员》、《中学生》两个杂志创刊,毛泽东都分别题写了报名和刊名。
毛泽东保健医生王鹤滨在回忆录中记载,有一个周末,因爱人去上海学习,只好把孩子接到自己跟前,正巧这天毛泽东要他陪吃饭,见到多了一个小客人,毛泽东风趣地说:“王医生,身兼二职,又是爸爸又是妈妈。”吃饭时,还边同孩子交谈,忙着给孩子夹菜,发现这孩子盯着那碟红辣椒,便高兴地说:“啊!小家伙,你想吃炒红辣椒啦,是吧?这可好吃啦!”说着边给孩子夹红辣椒,王鹤滨因怕孩子辣哭了吵得烦人,就两次阻拦。毛泽东带着批评的口吻对王说:“你让他吃嘛,怕什么,让他上当,不要把孩子教育成那样,认为大人都是好人,大人也有坏的嘛!”这件事给王鹤滨留下难忘的印象。
1959年6月26日,毛泽东回到久别的故乡韶山老家。还特地到由他题写校名的韶山学校。少先队小干部向毛泽东献了红领巾和鲜花。毛泽东弯腰戴红领巾时,诙谐地问孩子:“这条红领巾你们还要不要?”小干部答道:“这是敬献给您的。”“那我带回北京,天天都戴上好不好?”说着抚摸胸前红领巾又说:“你们看,现在我也变得同你们一样小了。”逗得大家乐开了花。毛泽东又问了两个小干部的家庭和学习情况,勉励他们:“好好学习”,毛泽东很理解师生的心愿,主动提出和大家照张相,师生们兴奋地响起掌声和欢呼声。照完相,孩子们高呼:“毛主席万岁!”,毛泽东也兴奋地喊道:“同学们万岁!”在工作人员的再三催促下,毛泽东才慢慢地、依依不舍地挥手离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