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大会》:以中医为钥打开中华文明宝库

作者:燕晓英  更新时间:2024-01-04 14:40:07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复兴网

  作者:燕晓英(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融合传播研究中心主任)

  仅凭搭脉搏、看舌象,三位青年中医就将素未谋面之人的体貌特征描绘出来;白发医者的手指能鉴别出堪比牙签落地的微小力量差异;中医大家纵论天人合一、身心同治的理念……近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摄制的大型文化节目《中国中医药大会》将中国中医文化的内涵进行科技化、时尚化、生活化表达,在观众尤其是年轻人中产生热烈反响。

  该节目共11期,每期90分钟,按照中医药的历史发展脉络,以中医药为人类贡献的科学价值和文化特点进行内容架构、布局谋篇,用亲切动人的语态、国际化的视角,全面、立体呈现中国中医药之美,深入挖掘中医药的历史渊源,传递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养生知识,让更多人受益于中医药文化的智慧。

  《中国中医药大会》将中医传统符号与科技元素结合,进行故事化演绎,牢牢抓住了观众的眼球。在节目“一指明秋毫”环节,细细丝线的一头接在钢琴的琴弦上,另一头悬在“扁鹊脉学诊法”传承人齐向华的手指上。由电脑控制的机械臂敲击琴键,每一次敲击只有细微的力量差异,齐向华需要按照力的大小进行排序。台上专家和台下观众眉头紧锁,不过齐向华似乎没有受到这种情绪影响,他一口气在白板上写出了答案,精准判断震撼全场。通过这种巧妙设计,望闻问切的四诊合参就走出诊室,实现场景化表达,把传承数千年的诊疗技艺转译为可看、可感、可叹的现代故事。

  《中国中医药大会》还通过创新化的内容表达和多元化的叙事空间,深描中医药文化,承担起讲好新时代中医药文化故事的使命。节目中的“医承有道”环节引入了古今对话的方式,通过古代大医故事和现代中医故事的双线叙事,致敬先辈医者的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也展现了现代医生对医道精神的传承。首期节目中,展开古今对话的是古代名医扁鹊和来自四川雅安天全县中医院的医生陈怀炯。借助舞台技术,同一位演员饰演的两位医者实现隔空对话,演绎出中医文化千载而下的精神传承和继往开来的磅礴生机。

  创作者还以古今辩证的创作视野,一边带领观众溯源探流,一边关注当下、思考未来,拓展中医药文化的哲学叙事空间。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史大卓从望闻问切谈起,从整体观、变化观、联系观和平衡观四个方面阐明中医的哲学观念,并指出四个维度的有机结合才能更全面地了解人的健康状况。中医药文化正是基于人对世界质朴的认知方式发展起来,运用自己的感官来认识人体,诊断疾病。而节目借助舞台上的互动对话,使中医文化的辩证思想愈加清晰。

  享有健康是人们的共同愿望。中医药不仅是传统中国医学的瑰宝,也是世界医学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首档向世界传播中医药文化的大型文化节目,《中国中医药大会》通过生动展示灿若星河的名医大家、传承智慧的经典医籍、叹为观止的非遗技艺、融合发展的前沿科技,深度解码中华文明,为世界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打开了一扇窗。从国际传播的意义上讲,该节目的播出能助力中国文化与多元受众进行内容共享和有效对话,从而助力中外文明互鉴、中外文化交流。

  《光明日报》(2024年01月03日15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