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一直被人津津乐道。尤其是宝玉、黛玉和宝钗之间的爱情故事更是被后世加工成各种艺术形式流传下来。
起初,我也以为《红楼梦》大体就是一本爱情小说,还在高考完那个漫长的暑假里从旧书摊淘来一本颇有年代感的原著,想着自己是一个大人了,可以看看这流传百世的绝美爱情究竟长什么模样了。
懵懵懂懂的读完第一遍《红楼梦》之后,我几乎被其中错综复杂的四大家族人物谱搞晕了。说好的纯爱情故事呢?曹雪芹构建的可不是一个言情小说的格局,这可是把整个封建时代末期的大家族由盛转衰的里里外外刻画了一遍。
在这本小说里,我们不仅见识了大户人家的爱情,更见识了大户人家的骄奢淫逸。哪怕是放在现在,我也不敢想象为了迎接元春回来省亲,贾府真的是一掷千金,采买戏班,采买女孩子,还专门建了一所大观园……对于我们这种生长在21世纪的90后来说,什么稀奇的事情都见过,但我在阅读其中某些章节的时候,还是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被震撼到了。
这种隐隐约约的感觉一直到我后来学了毛爷爷的著作,开始接触最基础的毛泽东思想的时候,我才明白,这就是作为一个最底层家庭的孩子骨子里带来的阶ji感情。
因为自己是工农家庭的孩子,自觉带入的立场也是工农家庭,看到四大家族那般奢华的生活,也许有人会羡慕,但更多的则是震惊和不满!贾珍在黑山村庄头乌进孝在灾年向贾府缴租时说的“不和你们要,找谁去”就把地主压po农民的本质表现的淋漓尽致。
也是这时候,在学了毛泽东思想之后,我才明白,《红楼梦》根本不是一本简单的爱情小说。把这本书当爱情小说看的,根本没有明白其中的真谛。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我开始用阶级分析、历史辩证的角度重新审视《红楼梦》。这时候,我才恍然大悟:爱情背后的封建制度才是这本小说得以流传至今、清朝时期还一度被列为禁书的奥秘所在。
曹雪芹刻画的四大家族的兴衰不是爱情故事的背景,而恰恰是这本书的核心。宝玉、黛玉、宝钗三人之间的爱恨纠缠也不是什么人性本真,而是极具时代特色的人物性格表现。
比如,为什么“都道是金玉良姻”,但宝玉“只念木石前盟”?林妹妹真正吸引宝玉的绝不是什么单纯的容貌、气质,而是和宝玉一样的反叛精神。他们二人都对当下的封建秩序有着强烈的不满,只不过作为公子小姐,他们的认识也是有着局限性的,他们的反抗行为更是限制颇多。
从根本上,林黛玉和贾宝玉都是蔑视功名利禄和孔孟之道的思想的。用贾宝玉的话说,林黛玉自幼不曾说过劝他去立身扬名的“混账话”。他们反对科举考试、包办婚姻、男尊女卑的那一套,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反叛者。
而薛宝钗不同,她是维护整个封建秩序的,这也是和宝玉最大的冲突之处。宝钗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努力奉守着封建礼教、封建秩序的规范,以“女子无才便是德”自居。她和贾府上下无不相处的八面玲珑,也是为了达到她直上青云的功利主义目的。
而从贾府的角度看这三人的情感纠葛,更能一眼看破封建礼俗的“吃人”本质。
林妹妹家道败落,再怎么和宝玉情投意合,也只是一个寄人篱下、无权无势的小姑娘。而薛宝钗可是“丰年好大雪”的四大家族之一。纵然比不上贾府,却也是门当户对,可以给正在走下坡路的贾家一个支撑,薛府更是想攀上贾家这尊大神。金玉良缘就这样被掌握在家族大家长手里,这就是那个封建时代的“吃人”。
书中刻画的“吃人”可远远不止这一处抽象的隐喻。薛蟠打死冯源,不管对方再怎么告状,在贾雨村之前有人理吗?到了贾雨村手里,也不过是“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而已。薛蟠本人更是把这偌大的人命官司“视为儿戏,自谓花上几个钱,没有不了的”。
凡此种种,全书中比比皆是。封建时代的黑暗和地主家族的“吃人”跃然纸上。
这时候,也才终于明白为什么毛主席对《红楼梦》如此看重了。1954年,毛爷爷还专门写了《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批驳了如俞平伯、胡适等人错误解释《红楼梦》的观点,摆正了要从历史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解读这本经典小说。
所以,也就有了我现在手头上正在阅读的这本《评红楼梦》。这本书我读来有很多收获,也希望可以推荐给更多人阅读。用毛主席的思想解读这本我们年轻人眼里的“爱情小说”,我们一定都会发现一个新世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