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元英 :《功勋·李延年》为啥好评如潮,因为它道出了我军军魂和无往不胜之源

作者:斐君思享汇  更新时间:2021-10-11 09:39:11  来源:民族复兴网  责任编辑:石头

 

  编者按:这两天看了电视剧《功勋》第一单元“能文能武李延年”,太好看了,可以说是近些年我军影视剧巅峰,其思想水平、对真实历史的还原、对政工干部、党指挥枪的呈现,都属上乘之作,这部剧道出了我军无往不胜的根本原因——“支部建在连上,浩气建在心上”。

  短短六集电视剧看下来,我一下子就彻底理解了志愿军当年开挂一样的强大战斗力是怎么来的了,也一下子就勾连起了中学历史课就学过的我军“支部建在连上”的知识点,并彻悟了其深远意义与独特价值。


 

  (一)

  对于我军所特有的“政委”“指导员”这一类职务,以及相应的文学艺术形象,吃瓜群众们多少存在一些误解与偏见,总体印象就是脸谱化、高大全,就会耍嘴皮子说漂亮话、喊口号,尽玩儿虚的,婆婆妈妈唧唧歪歪总拖后腿…真正真刀真枪打硬仗打胜仗,还得靠团长营长连长排长班长带着战士们去冲锋陷阵浴血奋战。

  以往影视剧里表现的基层政工干部是什么样?《集结号》里干预指挥员作战部署,鲁莽冲锋结果被炸成两截的指导员牺牲后,连队有没有指导员仿佛没什么差别。《亮剑》里的政委成了管家婆,得处处维护迁就团长的权威,政工工作基本没影。

  《能文能武李延年》剧集相对完美诠释了基层政工干部:

  1.领会上级作战意图,配合军事指挥员,有较强的军事指挥技能,作战中根据分工指挥部分行动,军事指挥员牺牲后可以立即遂行指挥职能。

  2.浅入深出得给战士们讲明为什么而战,为什么而死,是的,人都怕死,但是之所以能克服恐惧直面死亡,爆发出惊人的能量,是因为要守护远比自己生命重要的东西进而自我实现。战士个人不是工具人,而是自我解放后尽最大可能做最好的自己,把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伟大事业结合起来。

  3.熟悉了解战士们的情况,做思想工作,让战士们在政治上成长进步,建设巩固党组织;化解矛盾,保持队伍的团结、激发队伍和战士的战斗热情;沟通协调军地、兵民关系,维护军纪。李延年的“尊重和信任也是战斗力”、铿锵有力但又质朴坦诚的战场动员讲话、对连队里的解放战士的个人情况了如指掌等等就是体现。

  剧里令人动容的地方太多了,战士们高呼为朝鲜人民报仇再现了那个年代的国际主义精神;小安东的经历再现了旧中国一个苦孩子是怎么新生的;战士们提到了不参军打仗打跑还乡团就过不好日子;眼瞎战士背着断腿战士冲锋;这些画面非常催泪。

  言归正传。以往就是感觉我军一支部队好比一个传统的大家庭,主官是爹,是作为主心骨存在的大家长,战士们是如狼似虎的杨家将七郎八虎一样的热血儿男,而政委指导员呢,则是唠唠叨叨婆婆妈妈的老妈妈,就算是佘太君穆桂英,但终归定位还是个家庭主妇,热心肠,碎嘴子,喜欢瞎操心但往往吃力不讨好,一旦遇到事儿,还得是男主外女主内。

  总之,政委指导员这类军队政工干部的形象,在吃瓜群众的印象里,就是个类似“娘们儿”一样的阴柔担当,所谓“战争让女人走开”,打仗毕竟还是要靠男人,要是指望杨门女将十二寡妇征西,那也太不靠谱了。

  拿我来说,之所以有这样的刻板印象,一方面是由于自己的人生阅历中,除了上学时期的短暂军训,基本与军旅生活没有交集,所以对于军队是陌生、隔膜、缺乏了解的,仅凭一知半解就去狭隘地理解与定位了我军政工干部的角色;另一方面,也要拜长期以来,我们的文艺作品所赐。

  咱们的军旅题材的小说影视剧的热门作品里边,所塑造的政委指导员的形象,大多非常干瘪与模式化,反正给我的印象就是,举个最典型的例子,《亮剑》这部剧,如果把政委赵刚的戏份都删了,此剧魅力几乎不会怎么减色,但是,如果抽掉了团长李云龙,那这剧就没法儿看了。说实话,我个人的感觉,政委赵刚的存在感,还不如和尚、孔二愣子、李云龙前女友、老婆以及李云龙后来的那个保镖呢…

  总之,政委指导员的形象在我看来,就是绿叶与陪衬,从角色吸引力而言,几乎可有可无。

  另外,中学时学近现代史,是背过“三湾改编”“支部建在连上”这些知识点的,但对于“支部建在连上”对于我军的深刻意义,是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的。

  直到这几天看了新鲜出炉的主旋律献礼电视剧《功勋》第一单元,即“李延年篇”,王雷演的李延年,演得非常出彩,最重要的是这部剧制作非常精良,剧本特别扎实。我是没想到,无意中看了一眼一部主旋律红色题材电视剧,就被王雷演的李延年一段战前动员的演讲,给震撼到了,然后就被吸引着看下去了,哇塞,战争场面,感觉是国产近现代战争剧的巅峰水平啊!太特么考究了!

  更没想到的是,短短六集电视剧看下来,我一下子就彻底理解了我志愿军当年开挂一样的强大战斗力是怎么来的了!也一下子就勾连起了中学历史课就学过的我军“支部建在连上”的知识点,并彻悟了其深远意义与独特价值了!

  (二)

  电视剧所截取的这段故事,剧情很简单。李延年,当时是抗美援朝战场上我志愿军一名连指导员,在没有连长的情况下,他又当爹又当妈,率领这个连队战士去坚守一个高地。他们营的任务是在总攻发起之前,夺下这个秃山头并守住它几天几夜。

  之前先后派上去两个连,几乎都拼光了,他带本营最后一个连上去,收拾残兵,合并组成一个新的连队“泰山连”,在他的指挥下,打退联合国军大炮坦克开路、步兵轮番上阵的多次疯狂进攻,阵地经过双方多次反复争夺,最后守高地的我军弹尽粮绝,就剩11个人还活着的情况下,硬是守住了阵地,等来了总攻。

  看上去很老套很俗套的剧情对吧?但墙裂推荐喜欢战争片的朋友去看看这六集!对于国产战争剧来说,此剧拍出了很多出人意料的新意呢!

  也怪之前此类题材作品“神剧”太多,给我们普通观众的感觉,我军打胜仗就是扔扔手榴弹、吹吹冲锋号那样如同儿戏一样简单。可是,这部剧却从整体脉络、机理、细节上,用心地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

  不要小看当年我军打仗的技术含量、智力因素,特别是基层团队的战术先进性、实用性、灵活性及有效性!仅凭匹夫之勇和一腔热血地猛打猛冲,可以谱写出悲壮惨烈的绝唱,但无法确保以弱胜强的结局!我们的志愿军,在装备落后缺乏补给等诸多不利条件下,于异国他乡能硬刚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三年而打个平手,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必然是具备了某些人无我有的独具优势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确保实现的!

  这个独到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这短短六集电视剧,正是试图从细节入手,解析其中的原理!就不剧透了,推荐大家亲自去电视剧中寻找答案吧!

  (三)

  总之,我在观剧过程中,是生出许多感慨与恍然大悟的~

  原来,政委指导员这样的军队政工干部的存在,是构成我军核心战斗力的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啊!

  原来,支部建在连上,真的是高瞻远瞩的神来之笔啊!竟然有着如此令人叹服的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啊!…

  剧中李延年领导的这个连队,一半战士是“解放战士”,就是从国军中俘虏或投诚过来的!有到了朝鲜战场还想开小差当逃兵溜回家乡去的,有被对面国军派驻联合国军的特务阵前喊话点名许给高官厚禄的。

  我之前很不理解,同一群人,当年作国军时,解放战争中就一触即溃,但加入到我军之后,仅仅经过短暂改造,投身抗美援朝战场,怎么就能一下子变成了死战不退的特殊材料制成的人?看了这六集电视剧,我找到了一些合情合理的令人信服的依据。

  还有,百十来人的轻装步兵,在敌人大炮轮番轰击、坦克开道、全副武装的步兵潮水般一层层车轮攻击之下,要怎么做,才能守住一个光秃秃的山头几天几夜?电视剧里细致刻画了李延年是怎么分兵派将、配置资源、布置防线,真正打起来,又是怎么根据具体的战场形势变化,调整部署。其中各种随机应变、灵活机动、跟敌人斗心眼儿,简直把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的智慧用活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人的能动性超水平发挥的情况下,就硬是一步步活生生的做到了!

  (四)
 

 

  伟大领袖说抗美援朝战争,敌人是钢多气少,我们是钢少气多。那么,钢少气多具体要怎么做才能战胜钢多气少?仅仅靠人海战术、拿人去死磕人家的钢吗?在供给源源不断的钢铁炮弹炸弹子弹覆盖之下,恐怕有多少人也不够看的吧?

  反正我在以往观看国产影视剧过程中,留下的印象是,似乎仅仅靠我们的战士不怕牺牲勇于牺牲,就可以简单地抹平人家钢多我们钢少的悬殊差距了,但是稍微动脑子想想,你信吗?

  看了这部剧的前六集,我才明白,只有发挥我军支部建在连上的独特优势,特别是一个称职的连指导员的存在,才有可能给每个战士心上灌注同样一股浩然之气,真正把一个集体凝神聚气,所有人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真正是人人奋勇个个争先地、发自内心地愿意超越生死、去把自己奉献给一个更远大的梦想,甘愿燃烧自己去做助力这个大家共同的梦想早日实现的燃料!这就有了可靠的、虽九死而无悔、哪怕一时战局不利也不会衰减的士气!

  然而气只是一个方面的保障,另一方面,是在钢上做文章,在大量的气与极其有限的钢的巧妙结合而发挥最大效用上做文章!

  比如,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比如,虽因人人浩气在心而人人皆可慨然赴死,但这也并非就是义和团式的自杀式冲锋蛮干啊!反而是更要讲究策略与效率!我们守阵地的就这一百来人,几天几夜没有援兵与补给,敌人却是死了一层,又攻上来一层,弹药补给几乎源源不断。

  这种情况下,要连续几天几夜确保阵地不丢,那必然需要有比敌人更高的智慧、更巧妙的办法、以更小的伤亡代价去更高效更大量地杀伤敌人!具体怎么做?去看电视剧,去看李延年!

  总之,这是一部难得的表现我军基层政工干部的影视剧,可以说大放异彩,吊打近年来所有军事题材的影视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