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文化让英雄辈出:从“刘英俊同志万岁”说起

作者:济学  更新时间:2020-07-29 09:12:05  来源:民族复兴网  责任编辑:石头

  李克勤(jixuie)题记:1966年7月28日人民日报发了一篇社论,令人感到惊讶的是,社论末尾出现了这样的句子“人民的好儿子——刘英俊同志万岁!”

  我们知道,新中国除了毛主席,没有任何人可以使用“万岁”的。在党报社论里,出现毛主席万岁,这是正常的,提一位普通的战士万岁,这是极其罕见的,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一次。

  刘英俊(1945年5月~1966年3月15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拦惊马救儿童壮烈牺牲的著名烈士。

  刘英俊,1945年生,吉林长春人。1960年,进入长春市第十八中学读书。1962年,刘英俊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原沈阳军区某师重炮连的一名战士。

  刘英俊是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2019年9月25日,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

  01

  对毛主席以外的人喊万岁,谁可以做这样的事情?

  谁有如此大的气魄来决策这样的事?

  这里不去细说。

  这里只是说,只有在毛主席领导的新中国,才会有这样的事情。

  只有新中国的文化氛围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这个文化叫毛泽东文化。

  一方面我们看得出当时对刘英俊这个典型评价的规格之高。

  更深一层讲,毛主席党中央格外重视刘英俊这个英雄典型。

  人民爱领袖,领袖爱人民。

  这是常识。

  英雄爱领袖,领袖爱英雄。

  这也是常识。

  02

  1966年7月28日《人民日报》头版显著位置发表《人民的好儿子》社论。

  社论用富有激情,散文诗一般语言写道:

  正是在这篇社论的结尾出现了罕见的口号:

  这篇社论里归纳了5种类型的英雄。

  这是毛泽东文化英雄文化的具体描述。

  刘英俊同志万岁,可以理解为毛主席高呼的“人民万岁”的具体体现。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英雄万岁,理所应当。

  刘英俊同志虽然牺牲了,但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刘英俊同志万岁,这个口号也想得通说得通想得通。

  哺育了千千万万个英雄。

  毛泽东文化经得起实践检验。

  让刘英俊这样的普通战士,成为顶天立地的英雄豪杰。

  毛泽东文化经得起历史推敲。

  毛泽东文化就是这样的文化:

  在其中英雄可以健康自然成长;

  在其中英雄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

  在其中不会被无端恶意解构;

  在其中学英雄见行动,蔚然成风;

  人们争当英雄,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是争相无私奉献社会。

  毛泽东文化就是让英雄辈出的文化。

  毛泽东文化,优,还是不优?

  李克勤(jixuie)后记:毛主席在接受马克思主义著作之前,就接触、学习、研究过很多西方文化,尤其比较系统阅读了一些西方启蒙思想家的理论著作。这个结论完全站得住脚。这对于我们研究毛泽东文化,解读毛泽东文化的国际影响,不可缺少。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之后,毛主席不仅没有中断研究西方文化,相反更加重视研究西方文化。到了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毛主席的国际影响,进入到一个全面系统时期。一直持续到现在。毛泽东文化,毛主席的道器变通,对于我们中国来说是一笔宝贵财富。

  毛主席对中西文化都是精通的,并且善于吸收其精华,去其糟粕。

  为此,需要深化理解,深入研究。

  本文在英雄文化上做了一点延伸。

  关联阅读:

第一套英雄邮票:毛主席的好战士——刘英俊

  李克勤(jixuie)题记:谁也无法否认,毛泽东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同时那还是一个学英雄见行动的时代,用现在的话说,那个时候学习英雄是文化时尚。凭我的感觉,那个时候解放军里面出的英雄最多,所以毛主席号召全国人民学习解放军,同时老人家又强调解放军学全国人民,这样就从文化上保障了军民一家亲的文化传承,的确是深谋远虑。那个时候的宣传舆论,对英雄的重视,可谓登峰造极。例如新中国发行的邮票并不多,但当1966年3月15日刘英俊为保护6名儿童不受惊马伤害,自己献出了宝贵生命,后来人民邮政发行了一套六枚邮票,以纪念这位英雄。

  “毛主席的好战士——刘英俊”纪念邮票(1967年3月25日)是新中国第一套英雄模范人物邮票。原画由沈阳部队政治部供稿,再现了刘英俊生前努力学习、积极宣传毛泽东思想的情形和拦惊马救儿童的场面。

  1966年3月15日,黑龙江佳木斯市炮连三班战士刘英俊和战友们驾驶着炮车去训练。行进的路上,驾猿马被公路上的汽车喇叭声震惊了,在公路上猛奔,情况十分危急。刘英俊跳下马车边跑边用肩膀猛扛惊马的脖子,迫使它拐向左侧小道。惊马飞奔。刘英俊紧拉缰绳,身子被车马拖带着。周围的群众让他撒手,他坚决不撒。因为他发现不远的地方有6个惊呆的儿童。在这千钧一发之时,刘英俊把缰绳在胳膊上缠了几道,猛地一拉,战马前蹄腾空;刘英俊顺势向战马后腿踢去。马一下子扑倒,车也爬下了,刘英俊却被压在了马车下,可6名儿童得救了。刘英俊被紧急送往医院,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21岁的刘英俊光荣牺牲。

  被救的6名儿童是赵继、赵英、赵俊、曹文和、刘继英、王照国,图为1966年六名儿童在刘英俊牺牲的那颗小松树前的留影。赵继、赵英、赵俊三人是亲兄弟,他们三人和刘继英的名字都是为了纪念恩人刘英俊而改的。

  刘英俊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涌现出的雷锋式的伟大战士。

  1945年生,吉林长春人。1962年应征入伍。他参军的第二年,正值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刘英俊积极响应,时时处处以雷锋为榜样,决心做一名雷锋式的好战士。

  他在日记中写道:“一个人无论是活多长时间,他的死,只要是献给党的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那就是无限光荣的,有价值的。雷锋能,我也能。”

  刘英俊学雷锋最大的特点就是言行一致,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在连队,他是“业余修理员”,连队的桌椅、门窗坏了,他主动修好。在医院住院,他是“劳动休养员”,帮助重病号打水、端饭,协助医护人员扫地、刷痰盂。出差途中,他是“义务勤务员”,扶老携幼,急人所难,好事做一路。在部队驻地,他是附近小学校的“校外辅导员”,经常给小朋友们上政治课,还用自己的津贴费给学校买了许多宣传革命英雄人物的书籍。他像雷锋那样闲不住,有空就为群众做好事。一次,连队驻在农村搞生产,他发现村里有一户老两口年老体弱,生活困难,便在生产之余,每天为老人家挑水、劈柴、整理卫生,临走前还起早贪黑为老人家挖了个大菜窖。他也像雷锋那样,做好事不留姓名。经常在佳木斯市西区帮助这家买粮,帮助那家挑水,可群众始终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

  刘英俊牺牲后,合江地区、佳木斯市各界群众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佳木斯人民要求把刘英俊的遗体安葬在佳木斯。

  他们派代表向前来参加追悼会的英雄的妈妈朱秀兰请求说:“刘英俊是您的儿子,也是我们佳木斯三十万人民的儿子,他为我们牺牲了,我们要永远纪念他,向他学习,让他这颗红心永远和我们佳木斯人民连在一起。”

  刘英俊的妈妈说:“孩子参军保卫祖国,是我送去的;现在佳木斯人民需要他,我就把他留给佳木斯人民吧!”

  为了缅怀英雄,佳木斯市人民政府在刘英俊牺牲处修建了烈士陵园。长春市人民政府将刘英俊出生地命名为“英俊公社”(今二道区英俊乡)。

  刘英俊所在部队军、师、团联合组成采访组,经过一个多月的采访了解,挖掘出许多刘英俊生前感人事迹。同时,也整理了刘英俊的日记和书信,印发《关于深入宣传和学习刘英俊同志活动的决定》,开展向刘英俊同志学习的活动。刘英俊所在部队党委决定给他追记一等功,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中央军委于1966年4月10日授予刘英俊“人民的好儿子”称号。《解放军报》发表社论《向毛主席的好战士刘英俊同志学习》,文中说:“刘英俊同志是我军又一个欧阳海式的英雄人物,是我们时代又一个雷锋、王杰式的毛主席的好战士”。7月14日,总政治部印发《关于在全军开展宣传和学习刘英俊同志的活动的通知》。一场学习英雄的活动,从刘英俊所在部队到他的家乡,又波及到全国,迅速开展起来。

  出版社还印刷出版了多种版本的《刘英俊》连环画。我们小时候对刘英俊的形象记忆,主要来自连环画。

  社会主义时期的英雄,和战争年代时期的英雄,在道层面区别不大,在器层面区别有一些,雷锋、王杰、欧阳海、刘英俊,以及戴碧蓉,还有王进喜、陈永贵、钱学森,等等,当我们说出这一长串名字时,不需要解释,就明白何为社会主义时期的英雄,因为那时一大批鲜活的人物形象,那是有着丰富内涵的人——好人——坚持不懈做好事的好人——这便是英雄的特征——他是好人,不停地做好事。

  毛泽东文化就有这样的功能,不断鼓励人们成为做好事的好人,好人好事越来越多。

  这就是毛主席道器变通的奥妙——一旦争做好人好事成为社会的文化时尚,坏人坏事的空间自然就越来越小了,这完全让人想得通说得通,实践证明也行得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