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的洪雅经验

作者:记者 张蕾  更新时间:2019-11-09 10:10:28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石头

1.jpg

柳江古镇画中游。 林文摄/光明图片

2.jpg

游人在洪雅县七里坪景区观光。 资料图片

 

  【走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四川省洪雅县在全省率先单独设立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办公室,探索实行绿色GDP考核,为山区县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样板。”2018年12月15日,在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南宁年会上,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如此评价。

  2018年,生态环境部公布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四川洪雅成功入选——这也是继2016年获得首届“中国生态文明奖”后,洪雅再次蝉联殊荣。

  地处四川盆地西南、地貌呈“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洪雅,凭什么能够在全国众多市县中脱颖而出,闯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近日,记者走进洪雅县一探究竟。

  “要想身体好,常往洪雅跑”

  洪雅县委书记阳运良随身带的保温杯上印着一句话——“要想身体好,常往洪雅跑”。这句通俗易懂的“广告语”,反映了该县的发展思路,即凭借生态环境优势,成为游客休闲康养的目的地。

  森林康养是洪雅的一张名片。2015年,中国(四川)首届森林康养年会在洪雅玉屏山举行,100多位业界专家通过了关于森林康养的《玉屏山宣言》;2016年,玉屏山成为全国九个森林体验基地试点建设单位之一;2019年,第三届中国森林康养与乡村振兴大会在洪雅召开,洪雅荣获“全国森林康养标准化建设县”称号。

  问题是,没有森林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何来森林康养?为了把洪雅建设成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历届洪雅县委、县政府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带领全县人民植树造林。

  洪雅林场始建于1953年,经营面积98.8万亩,占县域面积的1/3,森林蓄积量为800多万立方米,是全国有名的杉木、柳杉人工商品材生产基地。洪雅县委副书记王晨曦告诉记者,自1998年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洪雅林场800多名林业工人从“砍树人”变为“栽树人”;1999年起,全县又启动退耕还林工程,累计退还40多万亩,在四川盆地周边山区率先消灭了荒山。

  如今的洪雅,森林覆盖率超过71%,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为优级,享有“绿海明珠”的美誉。富集的森林资源为当地发展森林康养提供了优渥条件。“目前,玉屏山景区有多条不同主题的森林步道,还设有滑翔伞基地和森林博物馆,每年可接待游客40万人,年产值达1800万元。”玉屏山景区副总经理巫炳松表示。

  为了更好地服务森林康养产业,洪雅还专门设立康养产业发展局、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办公室和健康产业办公室,通过生态文明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引领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面发展。

  从“空心村”到“网红打卡地”

  走进洪雅柳江古镇,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生机盎然的图景:穿镇而过的花溪河两岸,古树与老宅相映成趣,川西风格的吊脚楼被改造成民宿、饭馆与酒吧……

  虽然“十一黄金周”已过,但古镇的游人仍然不少。听柳江古镇旅游协会会长陈宜说,镇上有500多家民宿和餐饮店,旺季时全镇近1/3的人都在从事旅游业,游客主要来自成都、乐山等省内地区,也有美国、日本的游客慕名而来。

  陈宜原本是县水泥厂的下岗职工,2000年回乡创业,如今在镇上经营一家高端民宿,年收入达200多万元。“客人喜欢我们这儿的环境,所以愿意来。”站在河边,陈宜跟记者聊了起来。

  然而,十几年前的柳江古镇可不像今天这般热闹。在陈宜的记忆中,过去当地居民以务农为主,镇上仅有十几家企业,大都是塑料厂、竹片加工厂、铁合金厂等污染企业。“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只剩下在大榕树下晒太阳的老人和留守儿童。石板路鲜有人涉足,长满了青苔,河道上还飘着垃圾……”

  2004年,洪雅县启动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柳江开始退耕还林、关停“散乱污”企业、建设污水处理厂、铺路修桥、统一规划设计房屋……随着生态环境的好转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小镇面貌也日新月异。在此基础上,2008年,柳江将发展的目光瞄准生态旅游产业。

  如今,十年过去了,古镇从当初的“空心村”变成“网红打卡地”。优美的生态环境不仅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也吸引了不少艺术院校的学生在此描摹写生。像陈宜一样,看到家乡的发展越来越好,不少外出务工的年轻人陆续背上行囊,回到柳江。

  不能为眼前利益牺牲绿水青山

  瓦屋山地处洪雅西部,海拔2830米,占地104万亩,因山脊形状酷似瓦屋脊梁而得名。该山与峨眉山并称“蜀中二绝”,被清代四川学政何绍基盛赞为“巴蜀风光,峨眉十之三,瓦屋得六七”。自1993年3月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以来,瓦屋山成为全国重点生态景区。

  矿山和水电站曾是瓦屋山地区的“命根子”,每年可纳税1亿元左右。自2008年创建国家生态县起,洪雅先后拒绝了50余家“三高”企业的入驻申请,用阳运良的话说,就是“不能为眼下一时一地的利益而牺牲绿水青山”。2017年,党中央提出进行生态环境整治后,洪雅坚决拆除了瓦屋山自然保护区内的46座水电站,关闭矿山14家、铜矿52个。“我们下了很大决心,举全县之力完成了自然保护区突出环境问题的整改。”阳运良回忆道。

  如今的瓦屋山,“春看杜鹃,夏观飞瀑,秋赏红叶,冬睹冰雪”,山顶云卷云舒、鸟语花香,与山底温婉娴静的雅女湖构成一幅四时分明的“风光大片”。

  生态修复带来的不仅是环境改善,也为当地发展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据瓦屋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杨春介绍,景区正在构建自然研学、户外运动、文化体验、度假体验四大产业体系,下一步将致力于打造“山上旅游+湖区度假+小镇产业+特色村落”的“四核产业”驱动发展模式。

  洪雅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体现在当地实行的绿色GDP考核管理体制。“与传统GDP考核目标不同,2017年开始,洪雅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党政实绩考核比例超过20%,并每年递增,如不能达标,将对干部评优和提拔等方面产生影响。”王晨曦强调。

  洪雅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底气,来自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据记者了解,目前眉山市委、市政府对洪雅县不再考核GDP、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指标,而是重点考核生态文明、三产发展等指标。

  “常往洪雅跑,身体会更好。”谈到未来的发展愿景,阳运良打趣道。在记者看来,这句通俗易懂的“广告语”,不正道出了洪雅绿色发展的决心与底气吗?

  (本报记者 张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