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jixuie)题记:毛主席领导的人民军队从初建期开始,就有一条纪律“不虐待俘虏”,这可以说是毛泽东军事文化的一大特色。到了抗美援朝时期,这一文化产生了全球效应。2012年伦敦奥运会时,《齐鲁晚报》有一篇文章《美军战俘“老温”与“战俘营奥运会”》,讲述了一个世界绝无仅有的“世界军运会”——联合国军战俘奥运会,举办地是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碧潼郡的联合国军战俘营,时间是1952年11月。
2002年,记者在采访生活在济南市达半个世纪、被称为“老温”的原侵朝美军战俘詹姆斯·乔治·温纳瑞斯(James Geogre Veneris)时,他就向记者详细介绍了他在战俘营中的生活以及他参加过的这次“战俘营奥运会”。
温纳瑞斯告诉记者,在战俘营里,志愿军战俘管理人员发扬优待俘虏的传统,待战俘如兄弟一般,感化了无数战俘,也为在战俘中开展群众性的体育运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各战俘团、队、中队都为战俘们购置了大量的体育器械,战俘们也自制了一些;修建了82个篮球、排球、足球、滑冰等运动场地。战俘们可在规定的作息时间内自由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各俱乐部委员会经常组织篮球、足球、排球、橄榄球、乒乓球、冰球、网球、拔河、棋类等友谊比赛和小型运动会。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使得战俘营具有了举办一次颇具规模的运动会的条件。志愿军俘管处领导充分考虑了战俘俱乐部委员会的意见和要求,批准于1952年11月15日至27日在战俘5团驻地碧潼举办一次大型运动会。运动会的筹备委员会迅速成立。筹委会以俘管干部为主,选取对体育运动比赛事项有经验的战俘参加。筹委会第一次开会讨论的首个问题,就是运动会的名称。有的提出叫“碧潼运动会”,有的说叫“战俘营运动会”。
美军黑人战俘普雷斯顿·E·里奇提议说,这次运动会将有10多个国家的战俘运动员代表参加,像一个大型国际盛会,就叫“中国人民志愿军碧潼战俘营奥林匹克运动会”吧!与会者一致鼓掌赞成,于是运动会的名称就这样定下来了。经过近两个月的精心筹备,运动会如期举行。5个俘管团、两个俘管队均选出了运动会代表队,14个国家和地区的战俘运动员代表共500多人参加。运动会完全仿照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大会模式来组织进行。
1952年11月1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碧潼战俘营奥林匹克运动会在碧潼中学操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大会主席团主席由志愿军俘管处主任王央公亲自担任。在乐曲声中,运动员、裁判员列队入场。排成方阵的运动员们手里举着鲜艳的上面饰有和平鸽符号和序号的旗帜,迈着有节奏的整齐步伐,一个方阵一个方阵地进入运动场。
运动会会徽上面一只展翅欲飞的和平鸽,下方是一块用中、朝、英文书写的“和平之门“巨匾。会场上忌挂着“运动会是通向友谊之路”、“和平是人们共同的目标”等巨幅标语。不知道的人见了,还以为是什么节日,完全想象不出会场上的人是一群失去人身自由的战俘。这次战俘奥运会,中国也向全世界展开了“期望和平”的用心。
这时,美军战俘小威利斯·斯通手持火把跑步进入会场,绕场一周后把火把交给大会主席王央公。王央公接着点燃了主席台上的火炬,奥林匹克五环旗在运动场上冉冉升起。王央公在致词中说:“为了体育的发展,为了有一个幸福和安全的环境,和平是必需的和最基本的,未来终将属于和平。”随后,运动员、裁判员举行了宣誓仪式,乐队再次奏响《友谊进行曲》,运动员们列队出场,战俘营“奥运会”正式开始了。
美国战俘代表队入场格外引人瞩目
拳击比赛
足球
这次“战俘营奥运会”共进行了田径、球类、体操、拳击、摔跤、拔河等27个项目的比赛。水上运动项目由于没有游泳池等设施,未能举行。这次“战俘营奥运会”虽然参赛选手都是志愿军战俘营中的战俘,但运动员们的竞技水平却并不低,比赛场面也精彩纷呈。
Arthur Wagner(此人后来在中国北京定居,并曾在外国语大学教授英语)为第2营地队取得1分。被新中国的和平精神以及强大的运动会组织能力感化的人
拔河深受各国运动员欢迎,参与者广泛
著名运动员约翰·桑登(John W. Thorton)的表演中得到了更大的快乐。约翰?桑登是三届美国业余体育联合会单双杠冠军(40、41和46届)。1948年他还在伦敦举办的第14届奥运会上进入了半决赛,被誉为“体操明星”
南朝鲜体操运动员在双杠上自由表演,很惊险
在百米赛中,20岁的美国黑人选手约翰·L·托马斯遥遥领先,竟然跑出了10.6秒的好成绩,比当时的世界纪录10.2秒只多出0.4秒。
曾经在1949年参加过美国陆海空三军运动会,并获得百米金牌的诺曼·克劳福德,以11.6秒的成绩获得亚军
诺曼·克劳福德和朋友乔治E.Green(英国人, 1500米竞走获胜者),这是他们赢得的奖品华美的遮阳伞
英国人George E.Newhouse(回到英国后当选为上院议员,一生对中国友好)担任现场解说员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奥运会还有专职的摄影记者参与报道——美联社的资深记者,获得过普利策奖、绰号为“老爸”的弗兰克·诺尔。
1950年11月底,52岁的弗兰克·诺尔穿着美军上尉制服被我军俘虏(有趣的是,他的狗却跑掉了),在战俘营中,弗兰克·诺尔有拍照的自由,而且他拍的照片还被传回了美联社,这些照片在世界上传播后对新中国和志愿军的形象产生了非常积极的意义,打破了美国宣传部门捏造的中国军队虐俘的谎话。
而弗兰克·诺尔凭借这些独家照片得到的稿费竟也赚得盆满钵满,其在美国的家人收到的稿费总计达百万美元之多,这可是70年前的美元,已经是一笔巨款了。
通过弗兰克·诺尔照片的宣传,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主流报纸上出现了这一场别开生面的战俘运动会,从而使得中国军人不光在战场上赢得了胜利,同时在道义制高点上也占据了优势,是宣传战线的重大胜利。
运动会期间还有丰富的娱乐节目。例如,美军战俘演出了话剧(金色的男孩》,英军战俘演出了话剧《哈特雷的假日》。运动会期间的伙食都是由战俘推选出的厨师烹调的。有位战俘投稿写道:“我们吃的有炸鸡、炸鱼、卷心菜、火腿、色拉、肉包、水果等,还有白酒和啤酒。”
很多战俘都非常感动,战俘德尔马·米勒给他母亲的信说:“我在朝鲜志愿军战俘营参加了有十几个国家的战俘参加的运动会,这是世界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我得了障碍赛冠军、撑竿跳高第一名,出尽了风头。你们一定为我高兴,我得到了许多中国精彩的手工艺品做奖品,我很喜欢,回去后我送给你们。
后来,有84名战俘联名写了36封信,给美、英等国的新闻媒体和社会团体,呼吁和平,制止战争,中外新闻记者也对这次运动会进行报道。在运动会上,有个很特别的俘虏,他是美军的随军上尉摄影记者、美联社的弗兰克·诺尔。他被批准在运动会上摄影,所拍摄的照片在新闻媒体发表后,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另外,战俘们自己还办了一个小报(走向真理与和平》,主编是美军战俘普里斯顿·瑞奇,他写了很多关于这次运动会的报道。他在一篇题为《战俘营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文章里写道:“闻所未闻的事正在发生……艾伯特·C·贝奥西姆中士正在发出欢呼。”
一位英国战俘写道:“中国人对我们太好了,尽管有人说这个国家的运输完全瘫痪了,但运动会的设备却都是崭新的,全是从中国运来的。其实,赞美这次运动会的战俘远远不止这几个,很多战俘都写文章或感言,这些文章至今仍保存在纪念册中。
有位战俘以《史无前例》为题撰文说:“作为一名战俘,能参加这次战俘营奥运会,我感到非常愉快,这在历史上是第一次。还有位战俘写道:“我做梦也没有想到在碧潼会有如此快乐的时光,我天天微笑着入梦,微笑粉醒来。我感到我又回到幸福的世界了,我对中国人民志愿军无限感激。我将永远记住他们是如何善待我们的。
有位战俘是这样说的:“俘虏我们的人,自始至终表现出无可挑剔的协作、宽容、热情与无私的精神。对于我们这些俘虏来说,宽大政策早已超出了宽大的界限,而被兄弟之情所取代。”
战俘营奥运会举办,让来自各国的战俘们感慨万千,甚至改变了一些人的人生观。美军战俘威廉.A.康姆顿在闭幕的结语里说:“为了什么,究竟为了什么,战争依然还在打个不停?为了什么,究竟为了什么.世界的今天,还不见和平战胜战争?”对于这些从炮火中侥幸存活下来的人来说,没有谁比他们更能体会到生命与和平的可贵。 值得一提的是,志愿军文明对待战俘的很多资料,出自敌方总指挥官李奇微的回忆录,属于第一手可靠资料。
在中国军队对待俘虏的态度上,美国将军李奇微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我们后来体会到,中国人是坚强而凶狠的斗士,他们常常不顾伤亡地发起攻击。但是,我们发现,较之朝鲜人他们是更加文明的敌人。有很多次,他们同俘虏分享仅有的一点食物,对俘虏采取友善的态度。
前面提到的美军战俘温纳瑞斯,是拒绝遣返回国的22名美英战俘中的其中一员。在中国生活了50年的他在时隔近半个世纪后,仍对“战俘营奥运会”的很多细节记忆犹新,他说这次“战俘营奥运会”让他永生难忘,也改变了他的后半生。温纳瑞斯是个参加过二战的老兵,曾在新几内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战场上同德军和日军正面作战。1950年9月被派往朝鲜战场,一个多月后就被志愿军俘虏。在志愿军战俘营的两年多时间里,经过志愿军管教干部的教育,温纳瑞斯对共产主义生活产生了向往,他决心到中国去,同中国人民一道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2001年,温纳瑞斯在接受采访时,谈起自己的这一思想巨大转变时说:“我在朝鲜两年零10个月,有两年零8个月的时间是同志愿军生活在一起的。在志愿军的战俘营里,我生活得很好,受到人道的待遇,几乎每顿饭都可以吃到肉类和蔬菜。我和同伴们能与志愿军从战场上你死我活的敌人变为朋友,首先是因为我们从内心里佩服志愿军,是志愿军用实际行动感化了我们。我们就想,中国政府对待我们这些敌对国家的战俘都能这么好,还组织我们在战俘营中举办起奥运会,生活在这个国家的老百姓是多么幸福啊!因此我不愿被遣返,想去这个国家开始一种新的生活。我希望进一步了解中国,寻求真理。”
1954年2月,温纳瑞斯和另外20名美国战俘及一名英国战俘一同来到中国,中国政府授予他们“国际和平战士”称号。一年后,温纳瑞斯被安排在了济南造纸西厂当工人。1963年,中国红十字会保送他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马列主义理论等课程。毕业后,他仍回到济南造纸西厂工作。以后,这22名战俘有的先后回国,有的移居到了其他国家,而温纳瑞斯则一直留在了中国,他找了一个中国老伴儿,生育了一子一女,在济南市生活了50年,人们都习惯称他为“老温”。从1977年开始,温纳瑞斯先后在山东大学等高校讲授英语口语课程,享受教授级的待遇和公费医疗。
温纳瑞斯热衷研究社会主义理论,他关心国内外大事,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一直到了79岁高龄,他仍盼望着能加入中国共产党,记者在《齐鲁晚报》上报道了他的这个心愿后,引起了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的重视,当即在报纸上做出批示,要求组织部门研究温纳瑞斯的入党问题。因温纳瑞斯一直保留着美国国籍,如果想加入中国共产党就必须放弃美国国籍,温纳瑞斯虽想放弃美国国籍加入中国共产党,而他的儿子、女儿都在美国工作,他的这一想法遭到家人的反对,他入党的想法也未能如愿。2004年,温纳瑞斯在济南去世。
那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联合国军战俘奥运会”比赛结束时,举行了隆重的发奖仪式。奖品都是从北京、上海、沈阳等地购买的景泰兰花瓶、丝质雨伞、檀香木扇子、玉石项链、丝巾和手帕以及其他精美的手工艺品,这些奖品总共花了6亿元人民币(旧币),约合新人民币6万元。
发奖时战俘们的情绪高涨,处处都是欢声笑语。
“战俘营奥运会”闭幕时,大会工作人员代表、营际奥运会委员、第四战俘营代表团总指挥、美军战俘詹姆斯?G.维内里斯走上主席台,满含深情地说:“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战争俘虏被给予一个举行他们自己的‘奥运会’的机会。这在世界战争史上是个创举,在国际奥运史上也是个奇迹!”
接着,荣获跳高第一名的美军战俘威廉·波里走上主席台,大声朗诵了一首热情洋溢的诗歌,表达了全体战俘的共同心声: 【为什么战争仍在继续,
人们还在失去生命?
为什么和平还不能
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旋律?
在这里,体育比赛是那么有趣;
可是在那里,
与死神的竞赛还在进行!】
他的诗句顿时引起台上和台下所有人的共鸣,掌声如潮,很多人的眼里都含着泪光,充满了对和平的向往……
有些战俘甚至还情不自禁地高呼:“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毛主席万岁!”
李克勤后记:
在武汉举行的第七届世界军运会,大大鼓舞了我军的士气,扬我国威军威,这是历史的必然延续。因为我军早在70年前的立国之战——抗美援朝中就显示了我军独特的军事素养,同时也展示了无与伦比的意志品质,有意思的是,我军组织的那次联合国军战俘奥运会,可以说是最早的“世界军运会”,已经载入史册。这只有伟大领袖毛主席领导的党和军队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无疑这是前无古人,也必定是后无来者的绝妙的道器变通。那次特殊奥运会闭幕式上,战俘们自发高呼“毛主席万岁!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也是让人完全想得通的。毛泽东文化里有名副其实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