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jixuie)题记:《特赦1959》里面有一个闪光点,原国民党中将,天津警备区司令,平津战役被解放军俘虏的陈长捷在改造期间,下大功夫读马克思《资本论》,在第31集里,他长篇大论解读马克思关于商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的那一段,精彩极了。
一天,王英光在教室门口听到学员们热烈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由此感到十分欣慰,他进去以后告诉大家,也谈了自己的体会,除了推荐艾思奇《大众哲学》以外,还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把握两点,一是注意它的革命性、实践性、科学性,二是要紧密联系中国的革命实践和毛泽东思想。
这是大家继续谈学习体会,陈长捷分享他学习马克思主义,就像爬一座高山,虽然爬着很费力,但爬上去后他的眼界会豁然开朗。 陈长捷的生动描述,王英光给予充分肯定,并且鼓励他继续分享。
接着陈长捷讲述了他读《资本论》的一段感受。
【商品价值,作为使用价值,商品首先有质的差别;作为交换价值,商品只能有量的差别,因而不包含任何一个使用价值的原子。】
陈长捷对马克思的这段感到不好理解,可是继续读下去,又有新感觉。
【如果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体就只剩下一个属性,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可是劳动产品在我们手里也已经起了变化。
如果我们把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抽去,那末也就是把那些使劳动产品成为使用价值的物质组成部分和形式抽去。
它们不再是桌子、房屋、纱或别的什么有用物。它们的一切可以感觉到的属性都消失了。它们也不再是木匠劳动、瓦匠劳动、纺纱劳动,或其他某种一定的生产劳动的产品了。
随着劳动产品的有用性质的消失,体现在劳动产品中的各种劳动的有用价值也消失了,因而这些劳动的各种具体形式也消失了。
各种劳动不再有什么差别,全都化为相同的人类劳动,抽象人类劳动。】
王英光在现场格外高兴:
陈长捷意犹未尽,滔滔不绝讲了下去:
【现在我们来考察劳动产品剩下来的东西。
它们剩下的只是同一的幽灵般的对象性,只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即不管以哪种形式进行的人类劳动力耗费的单纯凝结。
这些物现在只是表示,在它们的生产上耗费了人类劳动力,积累了人类劳动。
这些物,作为它们共有的这个社会实体的结晶,就是价值——商品价值。】
请看陈长捷的总结,他把商品价值——资本——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革命,这一系列概念的必然联系,展示给大家,的确令人感到他领悟到了马克思《资本论》背后的“道”:
讲到这里,王英光带头为他鼓掌,学员们都说好:
王英光宣布,以后每月评选一次学习先进分子,被评选为先进分子的学员就可以当学习委员,大家一致推行陈长捷当第一期的学习委员。
别说是国民党战犯,就是在革命阵营里的同志,像陈长捷这么下功夫研究《资本论》的人,也是不多的。
我们以前都学过《政治经济学》,对于商品及其使用价值与价值,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这些概念都不陌生,但很少有人这么认真钻研马克思原著的。
我也是到了大学从事教育工作之后,才读了一部分《资本论》的。当我看到陈长捷的这一段时,我不光是对《资本论》的认识深化了,更重要的是,对这部电视剧的认识深化了。
马克思关于商品、商品价值、资本、资产阶级,进而论述无产阶级及其革命,这是一整套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完美的近乎一部艺术作品。
从中我们也可以从思维上感悟“逻辑在先”之道,这不是“时间在先”。
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商品与资本,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并没有产生的是时间先后,在逻辑上,只能同时看待他(它)们的出现。
而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在逻辑上,就想得通,说得通了。
至于无产阶级革命能否行得通,那是另外的一个问题。
《资本论》是理论著作,而无产阶级革命是历史的实践,由巴黎公社、十月革命,来考察证明。我想陈长捷在功德林一定了解这些历史的,他讲话的语气和神态,说明他对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以及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的必然性,是坚信无疑的。
因此,这部电视剧在今天看,其实教育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毛主席改造战犯是大手笔,无疑是绝妙的道器变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