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笔忘字,忘掉的不仅仅是“字”

作者:言恭达等  更新时间:2019-04-09 10:30:46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石头

 

1.jpg

江西吉安峡江县的小学生正在参加汉字听写大赛。曾双全摄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1.jpg

 

 

言恭达 郭红松绘

2.jpg

 

 

谭景春 郭红松绘

3.jpg

 

 

赵世举 郭红松绘

 

  【关注网络时代的表达匮乏·系列访谈之二】

  本期嘉宾

  第五、六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 言恭达

  中国社会科学院辞书编纂研究中心副主任 谭景春

  武汉大学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赵世举

  【智库答问】

  1.“敲字如飞”替代了传统汉字书写

  光明智库:很多网友反映,对着一张白纸,脑子里想的字呼之欲出,却怎么也写不出来。曾有机构调查发现,94.1%的人都曾遇到过提笔忘字的情况,其中26.8%的人经常会提笔忘字,尤其在年轻人中更加明显。怎么看待今天提笔忘字加剧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言恭达:网络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键盘上“敲字如飞”替代了一笔一画的汉字书写。许多人只能大致记住汉字的形态,提笔后无法正确写出具体的部首结构。提笔忘字成了当下数字化时代无法回避且令人担忧的现象。随着人类科技革命的推进,这种现象将越来越普遍。产生提笔忘字这一现象的原因,首先是电脑的普遍使用替代了传统纸笔。随着汉语拼音数十年来的全面普及,拼音输入法的速写优势让人们无暇顾及汉字的结构特征。这种“电脑失写症”正在悄然颠覆人们传统的书写习惯。其次是现代传播与交流工具应用之多样,客观上带来了汉字书写习惯的改变。例如,我们现在已习惯通过手机互通信息,很少以纸质书信往来。网络拼音文字机械性快速传递替代了以往的大脑记忆储存,这种书写缺失正慢慢造成年青一代的“汉字失忆症”。

  谭景春:提笔忘字现象很早以前就存在了,只不过近些年来更加普遍、更加突出。造成提笔忘字的原因,一是汉字自身的特点。汉字是一套符号系统,字形和字音、字义有一定的联系,但规律性不强,识字、写字需要反复记忆。有的汉字笔画很多,比如“懿”字就有二十画以上。二是学校汉字语文教育有所缺失。语文基础教育是否真正重视了对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呢?据我了解,目前识字与写字教学并没有受到普遍且始终如一的重视。比如,听写词语,在一些语文课堂上已经销声匿迹。三是电脑的使用已逐渐代替汉字的书写。键盘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手里的“笔”,冲击了汉字的实用性书写。所谓“用则进,不用则退”,对于提笔忘字的现象,我们不能过于担忧,也不能任其发展。

  赵世举:很多人把提笔忘字的现象归咎于电脑和手机的使用,我认为是片面的。提笔忘字现象跟近来备受关注的“语言表达日益贫乏”现象一样,是个综合征,不能简单视之。除了使用电脑,以下因素也不无影响:其一,在快餐文化的影响下,人们常常满足于简单的信息交流或猎奇“八卦”,而不再关注文字的形体美和丰富的内涵,甚至也不在意它的点横撇捺了,于是汉字的轮廓在人们的记忆里渐趋模糊。其二,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助长了社会的浮躁,致使为人做事不求严谨,语言文字的使用亦然。即使在键盘上敲错了字,也将错就错,不予纠正,对语言文字的敬畏之心有所消减。这也是“网络语言”语病盛行的原因之一。其三,公共空间不良表达的干扰。如网络空间尤其是自媒体表达中错别字泛滥,广告、牌匾等乱改滥仿成语等现象,都直接干扰了人们对正确汉字的识记,尤其会误导青少年。

  2.用笔写字在信息交流中仍有其实际需要

  光明智库:现在绝大多数人都使用电脑和手机来书写。有网友表示茫然:信息化时代,我们还需要手写汉字吗?提笔写字在今天意义何在?

  言恭达:数字科技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千万不能因提笔忘字而远离时代的信息革命。我们要以积极、审慎、理性的态度顺应数字化态势,辨明原委,寻求守望与共享汉字的方法。今天我们的课堂教学,专业课程几乎已实现全程无纸化,这从教学效率等方面看是一种进步,但更提醒我们应着力强化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

  谭景春:电脑是先进的文化工具,便捷、快速、高效,我们当然应该熟练掌握它,充分利用它,以适应现代化社会信息交流的需要。虽然有了电脑和手机,但是用笔写字在信息交流中仍有其实际需要,比如签名、题字、留言,以及财务报销等,这些都需要用笔书写。常言道“见字如见面”“字如其人”,用笔写出的字展现着个人书写水平和人格魅力。我们要认识到,识字、写字是一个人系统接受文化教育的开端,是终身学习的基础,跟日常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学好语文、学好写字可以终生受益,因此每个人必须具有汉字书写能力。

  赵世举:如果仅仅从汉字的交际功能来说,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确不再需要大量的手工书写。但是,汉字不仅是书写符号和人们书面交际的重要工具,还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宝藏和重要载体。且不说浩如烟海的汉字文献所承载的海量文化资源,就连一个个汉字本身,从其造字原理到形体,也无不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也是弥足珍贵的文化财富。与此同时,汉字还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一旦“汉字失写症”蔓延,无疑会带来人们对汉字的疏离、对母语的淡漠、对汉字文化的失忆,从而导致汉字的文化功能弱化、价值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文化传承和文化认同。

  3.培养人们对汉字的敬畏与热爱

  光明智库:在互联网时代,如何保持我们的手写能力?

  言恭达:一是敬畏与热爱。汉字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汉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诉求。汉字文化活着,历史才活着,民族才活着。今天很多人对电脑、手机产生依赖症而丢开了纸笔,网络语言表达中不规范性和粗鄙化倾向加剧,其重要原因是缺乏对汉字及汉字艺术的敬畏与热爱。二是承继与共享。承继指通过认字与书写的基础教育传承汉字文化,共享指共同领悟汉字之美。现在的汉字教学追求快速认字,学生识字年龄提前了,但不知道汉字的历史演变,也无法领略汉字特有的文化之美和结体之美。汉字教学不应一味追求速度,而应高质量地进行。基础教育阶段,首先应培养孩子们写方块汉字的习惯和对汉字母语的认同感、亲近感;其次,汉字的教学应讲解字源字理,增强学生审美能力,这也是中小学必须开设书法课的理由。此外,在全民共享汉字文化方面,应运用现代传媒手段,针对非基础教育阶段的人群打造“守望汉字”与“振兴汉字文化”类精品节目,吸引大众参与,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局限,彰显汉字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三是讲究方法、勤于练习。避免提笔忘字,方法很多,关键是一个“勤”字。即勤阅读、勤查询、勤书写。一本字典在手,便于随时查阅;一本笔记在身,读书多记录,多写读后感;一本日记在床头,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另外,在使用电脑和手机时可多使用五笔输入法、手写输入法。

  谭景春:保持用笔书写的能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使学生在中小学期间学好语文,学好写字。为此,要加强中小学生的书写训练,培养其书写习惯。学校应改善语文教育,提升汉字书写在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例。可以适当安排字词抄写作业。抄写是一种能够巩固记忆的有效措施,看似简单,实则能对汉字文化的传承起到重大作用。另外,为了提高中小学生对书写能力的重视,语文考试中可以适当增加汉字书写题目。考试是检验学习效果的一项指标,将所学内容融入考试里,更能引起学生的重视,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

  赵世举:要保持我们的手写能力,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第一,需要我们个人增强珍爱汉字的意识,充分认识汉字的价值,强化汉字识读和理解,努力汲取汉字的营养,全面发挥汉字的作用,让汉字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扎下根。第二,自创条件,努力增加手写汉字的机会。第三,推进汉字手写输入法和手写汉字识别技术的创新升级,促进手写汉字在各种信息化平台、工具以及大众生活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第四,营造珍爱汉字的社会氛围,创设丰富多彩的汉字书写机会和条件。第五,加强学校的汉字教育和书写训练,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4.汉字被视作艺术品,更被看作人格的标示

  光明智库:除了书写,汉字、书法还有鲜明的文化内涵。汉字承载着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华夏文明能够延续数千年的最重要载体。如何挖掘和守护汉字之美,做好汉字文化传承?

  言恭达:汉字,是中国文化最小单元,又是中国文化最高代表之一。在汉字形体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古人不仅仅满足于汉字的实用功能,而且不断地为其赋予艺术的品质,使其成为一种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特殊样式。数千年来,汉字艺术被视为人格的标示,“横平竖直写汉字”与“堂堂正正做真人”被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互联网键盘时代,不管是大中小学生还是各行各业的人都应提倡书写,让书写汉字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与方式。汉字书写承载的不仅仅是内容与思想,还有感情。写好汉字也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标志。我们要把汉字不同类型的字体融入中华字库中,在多个不同的输入法中使用,通过不同的搜索引擎进行传播,彰显汉字与汉字文化的魅力。

  谭景春:汉字记载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上至国家政治、经济、战争、外交,下至黎民百姓衣食住行喜怒哀乐,是源远流长、星光璀璨的中华文化的基石。汉字不仅是文化的载体,汉字书法还是中国人所创造的最为抽象的艺术,是人类文明最为发达、最富有想象力的一门艺术。数千年来,汉字被视作艺术品,更被看作人格的标记,正所谓“字如其人”。无论时代怎样嬗变,无论技术怎样革新,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不会改变,而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理当致力于文化的接续和弘扬,不能在各种冲击面前丧失汉字文化的自尊、自重与自觉。正如有的学者提倡的那样,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成为“不仅能敲击键盘,也会挥毫泼墨,不仅有科学精神,也有人文理念的君子”。

  赵世举:汉字文化的挖掘利用和传播传承,最根本的就是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当今,最为重要的有如下几点:第一,大力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和智能化,进一步促使汉语汉字深度融入当代科技发展。一方面努力推进现代科技手段在语言文字使用、学习、研究、传播和传承方面的应用;另一方面积极发挥语言文字在当代科技发展中的作用,使汉语汉字永葆活力。第二,要大力促进汉语汉字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地融入当代大众生活之中,使之成为不可或缺的生活资源、生存依赖和精神家园。第三,不断创新和丰富汉语汉字学习、传播和传承的方式手段,激发大众对汉语汉字的热爱和珍视。第四,加大汉语汉字教育力度,提升国民语言文字素养。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江伟、吴亚琦、蒋新军、刘嘉丽、马雪、王斯敏、李晓)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