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学家李希凡生平

作者:百度网  更新时间:2018-10-30 13:22:30  来源:民族复兴网  责任编辑:石头

01.jpg

李希凡生前为内地著名的“红学家”。(互联网)

  《红楼梦学刊》编辑部及人民文学出版社官方微博消息指,中国艺术研究院前常务副院长、《红楼梦学刊》主编李希凡于周一(29日)凌晨1时52分,在北京家中去世,享年92岁。中国艺术研究所官网显示,李希凡1927年12月生于北京通州,祖籍浙江绍兴,是内地著名的“红学家”(一门以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为研究对象的学者);他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红学会副会长等职,也是多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李希凡生前的主要著包括《红楼梦评论集》、《论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形象》、《〈呐喊〉〈仿徨〉的思想与艺术》、《红楼梦艺术世界》、《李希凡文学评论选》、《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贡献》等,曾参与主编《红楼梦大辞典》、《中华艺术通史》等。当中由其担任主编、于1979年创刊的《红楼梦学刊》是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国家级中文类重点学术刊物。

  附:李希凡生平简介(取材自百度网,仅供参考)

  李希凡(1927年12月11日-2018年10月29日),男,生于北京通州,祖籍浙江绍兴,原名李锡范,字畴九。汉族,中国共产党党员。195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1954年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历任《人民日报》文艺部编辑、评论组长、副主任、常务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全国第二、八届政协委员,全国第四届人大代表,中共十三大、十四大代表。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195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红楼梦评论集》《弦外集》《论“人”和“现实”》《管见集》《论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形象》《寸心集》《题材•思想•艺术》《〈呐喊〉〈彷徨〉的思想与艺术》《红楼梦艺术世界》《李希凡文学评论选》《文艺漫笔》《文艺漫笔续编》《燕泥集》《说情》《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贡献》《冬草》《艺文絮语》《沉沙集》,主编《红楼梦大辞典》《中华艺术通史》等。

  个人生平

  1953年8月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

  1953年9月至1954年12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1954年当选为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1954年李希凡与蓝翎共同撰写关于《红楼梦》的研究文章,受到毛泽东主席的肯定,在全国产生很大反响。

  1955年,出席第一届全国社会主义建设青年积极分子大会,并获奖章。

  1955年1月调《人民日报》社文艺部,历任文艺评论编辑、文艺评论组长、文艺部副主任、常务副主任。

  1975年当选为全国人大第四届代表大会代表。

  1986年至1996年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任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红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年鉴主编、红楼梦学刊主编等职。

  1988年、1992年先后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十四届代表大会代表。

  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3年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在作为被钦点过的“小人物”登上时代舞台之前,李希凡的故事是从演绎一个贫苦少年为生存挣扎而开始的。 上个世纪40年代,北京郊县通州,李希凡是一个普通人家6个孩子中的一个,父亲失业重病,家境衰落,13岁开始,他先在洋服店当学徒,继而是印刷厂的童工。逃难、遭师兄欺侮、半饥半饱、投亲靠友……经历着一般旧社会穷孩子生活的辛酸和粗砺。

  20岁时,他寄居在山东姐姐姐夫家,工作是早晚接送外甥上下学,晚上给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授姐夫赵纪彬做笔录。

  贫寒少年李希凡爱上了马克思主义,“逐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同时,由山东大学文史系旁听生,经华东大学干部培训班,后入山大中文系正式读大学,再接下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生班,李希凡几番努力,终是踏上了一个文化人旅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