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已经发展到了21世纪的20年代了!
今天终于出现了有网友敢于起诉:通过文艺小说,诬蔑、丑化20世纪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劳动人民的、大名鼎鼎的、获得西方世界“诺贝尔文学奖”的大作家莫言。这一“大逆不道”的举动立即轰动了我们的文艺界、法律界、传媒界!他们纷纷出来声讨:说这是“文学界的悲哀”!
20世纪领导中国人民反对日本侵略、打倒压在中国工农劳动者身上的三座大山,中国人民从此翻了身,做了国家主人,奋发图强建设祖国的历史。原是一贯的受到敌对势力的造谣、诬蔑、抹黑,这是不奇怪的。
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新中国,几十年来可以这样明目张胆地抹黑、无中生有地丑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的确是解放之后,新中国无产阶级专政下极不寻常的历史现象。人民对此看在眼里,怒在心上,居然想不出办法来改变这种反常的情况。
文艺批评不是没有,但是形不成声势,动不了他们的一根毫毛。
中国的革命人民对于这一大胆的起诉,当然是感到高兴而鼓舞的,颠倒的历史,终于有了拨乱反正的希望!
然而没有想到,40多年来,中国竟滋生出了这么些的“反动学术权威”,什么“《河南日报》顶端新闻”的惊呼、什么胡锡进的哀叹,......。不一而足,他们认为:“起诉莫言的罪名是莫须有的(但如何“莫须有”的,这篇文章并没有说),是文学界的悲哀!”
这说明了他们的感情与我们是这样的不同,简直是完全相反。自从1840年中国遭受了世界帝国主义的欺凌。不甘当奴隶的中国人民,就一直起来反抗。特别是在苏联的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寻找强国之路的中国有志之士,才找到了自己翻身的道路。五四运动以来,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建立,随着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展开,革命的文学也就应运而生。最早牺牲的有胡也频、柔石、殷夫等五位年轻的作家。出现了鲁迅、矛盾、老舍、曹禺、郭沫若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作家。音乐界也有了聂耳、冼星海。到了抗日时期的延安,革命文艺在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指导下,更是百花齐放。《白毛女》、《王贵与李香香》、《兄妹开荒》、《夫妻识字》还有京剧《将相和》、《三打祝家庄》,......。
同样写抗日时期的中国,以老舍的《四世同堂》与莫言的《红高粱家族》比较,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莫言拿得出手,只能说他勇气可嘉!我80年代看《红高粱》电影,感到与我在解放前1944年看的美国人写中国人抗日的电影(名字忘了,当时听大人说是赛珍珠的小说改编的)内容差不多。感觉不是中国人民写中国的抗战,这明显是一种倒退,而不是进步。
解放以来,毛泽东时代,只要有一部电影上演,都会受到大家的欢迎。电影的插曲大家立即就都会唱了。像1960年演的电影《五朵金花》,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是那样的贴近生活,那样的反映了知识分子的淳朴、憨厚和对生活中美的追求。而少数民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他们的生活又是多么幸福,多么的充满了浪漫的气息。还有《锦上添花》是一个喜剧。它写出了一个铁路小站员工的生活,都是那样的朝气蓬勃,幸福美满。与苏联1952年的电影《幸福的生活》写苏联集体农庄的生活,都显示了社会主义人民生活幸福的图画,是那样的真实。
社会主义的文艺,就是要真实地反映人民的生活。当时大家看了都很高兴。文艺来自生活,真实地反映生活,让人民看到自己生活的美好,受到鼓舞,更加热爱生活,是多么好啊!
改革开放至今,好的文艺作品还是不少的。我看过的连续剧80年代就至少有《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新时代以来更有《激情的岁月》、《红旗渠》、《花开山乡》、《最美的乡村》、《特赦1959》、《绝密使命》、《觉醒年代》、《跨过鸭绿江》、《奋进的旋律》、《国家的孩子》、......可惜宣传得不够......
但是文坛上,出现了莫言、方方这样一类开历史倒车的作家和他们的垃圾作品,才是文学界的最大悲哀。
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是与80、90年代苏东红旗落地的历史背景分不开的。那时不仅世界上美国霸权一霸独大,而且在中国文艺界,也掀起了一股反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恶浪。什么毛泽东文艺思想“过时论” “民粹主义论”......,他们否定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核心,文艺为广大人民群众、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反对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唯一源泉的科学原理;反对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反对党对文艺的领导等,不一而足。今天人民 起诉莫言,正是为了扭转这种“悲哀”的后果不再继续。
我们应当引导青年作家们走上一条毛泽东指引的、正确的文艺之路。鼓励作家们走与工农相结合的,写工农兵的文艺之路,这是为自己开辟一条真正光明的文艺之路,这也应是起诉莫言的目的之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