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以下节选自《毛泽东离京巡视纪实》,文章仅作为了解历史,学习交流,无不良引导,仅代表原作者观点,文中背景为1966年。
正文:
6月10日,毛泽东在杭州会见了越南领导人胡志明。两人进行了长时间的谈心。
毛泽东说:
“我是今年、明年就差不多了。因为我们中国说七十三、八十四。我明年七十三了,这关难过,阎王爷不请我自己去。
杜甫有首诗说:‘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一切事物都是一分为二,对立统一。事物总是有两个对立面。你们党如果只有完全的团结,没有对立面,就不符合实际。
全世界的党都分裂嘛。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料到他们的接班人伯恩斯坦、考茨基成为反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创立和领导的党———德国社会民主党、法国社会党等,在他们死后就成为资产阶级的党。这条不注意。要吃亏的。”
“天下乌鸦一般黑。只要理解了,我们有准备,全党大多数人有准备,不怕。我们都是七十以上的人了,总有一天被马克思请去。
接班人究竟是谁,是伯恩斯坦、考茨基,还是赫鲁晓夫,不得而知。要准备,还来得及。总之,是一分为二,不要看现在都是喊‘万岁’的。”
毛泽东说,我劝你,你们的人不是都忠诚于你的。忠诚的可能是大多数,但小部分可能是只在口头上叫你“万岁”,他叫你“万岁”时,要注意,要分析。
越是捧你的越靠不住。这是很自然的规律。一个党不分裂?没有那回事。一切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毛泽东说,中国现在出现了修正主义,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都是你的朋友,也是我的朋友。北京市是个独立王国。谁也不能过问。这次是大大小小可能要整倒几百人、几千人,特别是学术界、教育界、新闻界、出版界、文艺界、大学、中学、小学。
6月15日,毛泽东离开杭州,当日到了南昌,住在专列上。
16日,毛泽东找江西省委领导人谈话。然后离开南昌去长沙。
方志纯回忆:
毛主席途经南昌,列车停靠在南昌站,毛主席没有下车停留,而是在列车上接见了我们省委少数几位领导同志。
我是带着几分忧愁的心情去见毛主席的。
毛主席跟我们握过手后,主要询问了运动的一些情况。听完我们的简短汇报,毛主席说:
“这次运动,是一次反修防修的演习。我们的青年人,没有经过革命战争的考验,缺乏政治经验,应该让他们到大风大浪中去经经风雨,见见世面,让他们得到一个锻炼的机会,使他们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我想通过运动练练兵……”
夜里10点以后专列到达长沙。毛泽东在省委九所三号楼住了一夜。因长沙天气很热,当时又没有空调,接待办的同志在走廊里摆了几口大缸,里面放上冰块,想降一下温,但还是起不了多大作用,毛泽东没有休息好。
湖南的同志说韶山滴水洞很凉爽,建议毛泽东去那里住一住,毛泽东同意了。
17日下午4点半,在王延春、徐启文等省委领导同志陪同下,毛泽东前往滴水洞。
同行的还有中办副主任张耀祠、中办警卫局处长曲琪玉,身边工作人员张玉凤、护士吴旭君;省委接待处处长肖银如,省公安厅副厅长高文礼、记者钱嗣杰。
毛泽东的滴水洞之行,显得非常神秘,有些人写文章,说毛泽东在滴水洞是搞阴谋,要整刘少奇。实际情况远非如此。
这段时间是毛泽东离开杭州避开运动,短暂休息的几天。他很少找人谈话,整日与书籍文件为伴。审批飞机从北京,汽车从长沙,用机要通讯送来的文件资料。
在这个安静的地方,他整整待了21天。他每天都要看许多从北京送来的文件资料,沉思应该怎样对待这场他在事前“也没有料到的”来势如此迅猛的“造反”浪潮,怎样迎接新的更大风暴的到来。
《毛泽东回湖南纪实》对毛泽东在滴水洞的生活,做了客观的反映,现摘录如下。
1966年6月17日下午4时左右,一支由三辆轿车、一辆客车组成的小型车队驶上通往滴水洞的专用公路。平日里,这条路极少有车过往。蓦然出现这支神秘的车队,正在路边山脚打柴的一个小女孩直起身来,好奇地朝行驶在中间的轿车瞥了一眼。
恰好,车内的乘坐者经过100公里的旅行,压抑不住临近目的地时的一种渴望,正拉开了窗帘向车外浏览。
天啊!小女孩稍稍一愣神,然后一溜烟跑回家,气都喘不过来,兴奋地宣布:“我看见毛主席了!毛主席住进滴水洞了!”
滴水洞俯拍
爆炸性的消息,像风一样传开。韶山人立刻想到了毛泽东1959年6月的故园行,山村里又开始洋溢着节日的气氛。
但是,很快就有公安人员找到了小女孩家里,告诉她:“你看错人了,车里坐的不是毛主席。你再不准乱说了!”
韶山人盼望毛泽东回来,但他们相信公安人员,山村又恢复了平静。
其实,车里坐的正是毛泽东。但他不能像七年前那样回到父老乡亲中去,根据规定,他这次回韶山要求做到“绝对保密”。
为此,有关部门还对工作人员规定了七不准:
不准主动接近主席,以免影响主席的休息与工作;
不准主动和主席握手;
不准主动和主席交谈;
不准直接向主席提出问题;
不准向外打电话与通信;
不准违反安全规定到自己工作以外的地方去;
不准随意出走,外出要经过批准。
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张耀祠为毛泽东的主要随员。湖南省由省委代理第一书记王延春、省委书记处书记徐启文出面接待,具体事宜由省委副秘书长杨树青、刘亚南直接处理,安全保卫由省公安厅副厅长高文礼负责。
炎夏,滴水洞的平均气温比长沙低2~3度,但因为没有空调设施,对年迈体胖的毛泽东来说,仍然是十分闷热,衬衣汗湿了,沾在他魁伟的身躯上。
王延春很是难过,对毛泽东说:“主席,对不起,太热了!”
晚年的毛泽东,说话又慢又柔,他风趣地安慰王延春说:有什么办法么!老天爷的事嘛!
后来,在毛泽东的卧室和办公室各放了一只猪腰型的木桶,每个桶里放了200斤冰块,再用电扇不停地吹冰,才算解决了降温的问题。
一般,毛泽东一天只吃两餐饭,第一餐是下午1点至两点之间,第二餐是晚上11点左右。每餐不超过四菜一汤,即一个荤菜,一个半荤半素,两个素菜,一个汤。
菜要求少而精。他对服务员说:菜吃不完就倒掉了,饭若剩下来,热一热还可以吃嘛!
湖南省委接待处特级厨师石荫祥,当年为毛泽东掌厨,他记得食谱有如下内容:红烧鲫鱼、火焙虾米炒辣椒、青炒马齿苋、苦瓜烧肉、鱼头葱汤。干饭二两,烤玉米棒子一个或少许面条、烤红薯。
除了偶尔外出散步,毛泽东终日在滴水洞一号,关在一个书和文件、材料的世界里。放着浏阳菊花砚的办公桌上是书;2.1米长、1.5米宽的木板床上也是书:因为毛泽东患有便秘,工作人员还在卫生间的坐式马桶前放了一个茶几,供他看书、批文使用。
北京每天一趟专机飞往长沙接送文件,长沙的专车及时往返于机场和滴水洞。韶山中瞻仰毛泽东旧居及旧居陈列馆的人群熙熙攘攘,一日多似一日;滴水洞一片宁静,毛泽东在静默中不停地看、读、写、想。
普通工作人员以为毛泽东真的是来山中深处休息,他们严格恪守着十不准的规定,但却没有想到毛泽东也会有孤独,一种知音难觅和高处不胜寒的孤独。
这天,一辆客车停在一号楼门外,一行人说说笑笑准备上车。毛泽东笑着细声问服务员:他们都上车,去么子好地方?
服务员笑道:瞻仰您的旧居和陈列馆。见毛泽东兴致很好,她又调皮地补了一句:您也去不?
毛泽东摇摇手,顿时失去了先前的兴致:你们去吧,我不去,我知道我在那里站岗。
毛主席故居
参观回来,工作人员讨论,都说对毛泽东一家六位亲人为革命而牺牲的事迹印象很深。毛泽东知道后,对王延春说:韶山的烈士很多,不要只宣传我一家,要宣传韶山党支部。
“站岗”一说,服务员听着很有趣,以后还是传开了。红语录、毛泽东瓷像、石膏像、金属像、花岗石雕像在各大机关、工厂、街道、广场举目皆是,人们才理解到“站岗”的幽默含义。
“T”字形的一号楼坐北朝南,南北伸出的“T”字尾巴是一条含在房子内的宽敞过道,过道下面是一条由东向西的水沟,沟内有小金鱼成群悠游,毛泽东小憩时也去观赏。
有一回,他笑着对服务员说:捞上来看看,看谁捞得着?一个服务员用手去捞,当然捞不着;另一个想了想办法,找来一个捞子,一下就捞上一条,毛泽东看了看,笑着说,捞上来就不自由啰,还是放它回去吧!
共产党和人民,领袖和群众,是鱼和水的关系。他毛泽东好比是鱼,当然也希望在水中获取自由,毛泽东做的正是巧妙暗示,可惜没有人领会。
于工作人员来说,保证毛泽东的安全是第一位重要的任务,为此,他们还不惜限制毛泽东的另一种自由。
一次,毛泽东踱出一号楼散步,走过走廊,走过二号楼,再向北,这就要上牛形山了。
工作人员劝阻道:主席,山上没有路了。毛泽东怔了怔,没有吭声,往回走,退到一号楼前,向南可以上龙头山,但是刚到山脚,又有工作人员前来拦阻,说是山上没有路,不好走。
毛泽东有些愠怒,说了一句:路是人走出来的嘛!但是,他不能难为一个工作人员,只好又默默走了回去。按照规定,工作人员不能靠得太近,他在毛泽东后面不远不近地跟着,遥遥照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