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jixuie)题记:怎样爱国?这本来不是一个问题,可是当发现那又成了问题的时候,爱国者也就不得不多做一些考量。有两个案例值得考量,一个是电视剧《叛逆者》里面林楠笙在还是个军统特务的时候,对于抗日决心的表白;一个是法国作家都德的著名小说《最后一课》。这两个案例的共性在于爱母语,爱祖国的语言是一种深层次的爱国情怀,从道层面讲,这是想得通的,从道器结合来讲,也是说得通行得通的。抵抗武装侵略的道器变通,我们不缺信心,不缺经验,然而在没有武装侵略的背景下,如何防止文化侵略,这是不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01
“八一三”前夕,上海即将被日军占领
《叛逆者》第17集:林楠笙向老顾表明自己的爱国情怀
林楠笙的话,我党地下工作者“邮差”老顾当然听得懂,所以他后来关键时候与小林并肩作战,干掉日本间谍,也是必然的。
国土沦丧,国将不国的滋味,那是不能忘记的。
什么叫亡国奴?
就是自己的祖国被外国人占领,连说自己是祖国的语言的权利都被剥夺。
02
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
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是以第一人称“我”(小弗朗士)的。
那是小弗朗士的祖国法兰西被普鲁士占领,他在学校里将不再开法语课,改学普鲁士语。
小弗朗士的法语老师韩麦尔先生上的最后一次法语课,就是这《最后一课》。
小弗朗士不是一个乖孩子,上课经常迟到,但这一次韩麦尔——“可怜的人”没有责怪他。
韩麦尔先生
李克勤后记:无论是哪个国家的人,只要是爱自己祖国的,那么他当然会让认为自己的母语是最美的,这是爱国情怀。
学习外语是必要的,但学习的方式一定是主动的学习,而不是被外国人用各种手段逼迫下的学习,这是原则。
都德作为一个热爱法兰西的法国作家,用这个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事,把热爱法语与热爱法兰西的关系,诠释的准确鲜明而又生动。
当日本鬼子占领中国的时期,侵略者妄图把中国变成日本的殖民地,他们推行殖民文化的一个狠招就是强迫中国人学习日语,在先期占领的东北就是例证。
由于毛主席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在敌后乃至全国的人民战争广泛展开,使得日本鬼子还来不起推行他们的如意算盘,就被搞得鸡犬不宁。最终日本鬼子被打败了。
随着时代进程,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如何抵制殖民文化?
在日本鬼子打进来的时候,有殖民文化。
在没有军事入侵的情况下,那会不会也有殖民文化出现呢?
难道就没有和平手段的文化侵略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