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jixuie)题记:在影视作品里,我们经常看到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和解放军打仗时,我军大胆使用俘虏兵的情节。比较集中的恐怕要数电视剧《大决战》里,辽沈战役的那个“解放门”的故事了。毛主席第一次和钱学森见面时,举例说我们在辽沈战役时用过你的《工程控制论》。用这个解放门的故事,也许可以尝试作一番解读,看能否说得通,不过当时是行得通——道器变通的。
电视剧《大决战》讲到,1948年10月28日,辽西围歼战胜利结束,林彪指挥的东野全歼廖耀湘兵团10万余人,包括廖耀湘在内的将官28名被俘,俘虏兵那就算不清楚了。
为庆贺胜利,林总亲自来到前线慰问。
参谋长刘亚楼问第3纵队司令员韩先楚,这“解放门”是什么意思?
以能打硬仗的“韩大胆”说,这俘虏兵实在是太多了,都接收不过来。战士们就想出办法来,弄了这么一个解放门,俘虏兵只要是自愿从这个门通过的,就算是解放了,就算是新生的解放战士了。
罗荣桓政委说老韩这个厉害啊,不过搞得有些太快了,恐怕这些国民党的士兵们思想还来不及转换吧。
罗政委的这个提示,其实也是一个大问题,也就是说俘虏兵的可靠性如何把握?
我军依靠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战场上是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然而,当时为何我军指战员敢于敞开胸怀接纳如此众多的俘虏兵?
这的确需要在理论上作深入的探讨。
一直到钱学森1955年回国,带回来他的《工程控制论》,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在研读这本科学著作的时候,把这个问题重新提出来,并且加以解决。
钱学森在《工程控制论》中提出这样一条原理:
这里的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元件则是整体中的局部。整体性原则是系统论的一个根本原理,其基本观点是整体或系统的秩序和组织超越于整体中孤立的各部分。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能服务于整体发展的局部才是有价值的局部,即使是“不十分可靠的元件”。
再来看毛主席统帅的人民军队,从红军时期开始那是不是一个“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呢?
正是有了这样的系统,并且还处在继续优化状态的系统,所以才敢于那些接纳那些“不十分可靠的元件”——俘虏兵。
由于这个系统日益强大,到了大决战时期,这个系统就可以接纳像辽西会战时那样规模的俘虏兵。
可以想象,当毛主席和钱学森谈起这个事情的时候,这位大科学家会是多么兴奋,多么激动。
那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道器变通。
毛主席从“三湾改编”开始,在人民军队建设上就构建了一整套文化系统(包括理念、规则规范、工作习惯),到了1945年党的七大,这套系统日益成熟,日益完善了。因而解放战争一开始,我军就势如破竹,一往无前,所向披靡,那不是偶然的。
我军拥有自己独特文化——毛泽东文化。
用毛泽东文化的六个维度可以深入解读,在这里简单说一下其中的两个维度。
一个是优——优异、优势、优化。
毛主席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呢?
从共性上讲,由道而器,我军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无不胜的军队,无疑这是一支在全人类范围讲都是优秀的军队。
从个性上讲,我军既不同于蒋介石领导的旧军队,说穿了那是私家军。而我军是服从党的绝对领导的军队。就官兵平等这一点看,我军超越了苏联红军。
毛主席统帅的人民军队的优势在哪?
还是学习毛主席在《论联合政府》里的著名论断:
我军的优势,事实上也包括自身具有系统系的自我优化功能,在人民军队里出干部,出人才决不是偶然的。
一直到现在,还在出像任正非那样的人才。
说到底,毛泽东文化在想法说法做法上,讲究另一个维度——圆——圆满的圆,也就是讲究系统性。
想法说法做法上,讲究辩证法的全面、联系、发展,摒弃形而上学的片面、孤立、静止,因此,在系统内部总是能够:
从想不通走向想得通——思想高度一致;
从说不通走向说得通——一切行动听指挥并非完全靠强迫命令,这其中有高度的自觉性在其中发挥着无形的作用;
从行不通到行得通,这是灵活机动战略战术的必然结果。
毛主席统帅的人民军队,具有一种特殊的功能,能够把不可靠因素,通过融入大系统里,依靠系统的可靠性就能变不可靠因素为可靠因素。
这是怎样的道器变通之变?
这个大系统难道不是圆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