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篇文章认为中美两国关系已经打成了死结,摧毁中国已成为美国上下一致、朝野一致、官民一致的不可改变的国家意志和国家战略。美国建国200多年来经历过4次大的考验,一是背叛英国实现独立,二是灭绝印第安人,三是打败日本人,四是解体苏联。可是上述生死考验的所有表决都没有在国会有过全票通过,唯独今天的反华法案,无论彼此多么对立的政治力量都没有丝毫分歧,只要是反华就全票通过。
美国鹰派也就是美国垄断资本集团的代言人,已经提出了举国上下全都认同的一个口号,这就是美国到了建国以来最危险的时候,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最大敌人。而在大洋此岸的中国,早在十几年前中国左翼爱国力量,就已经喊出了与今天美国相类似的口号——中华民族再次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虽然中美两国鹰派全都喊出了关乎本国本民族生死存亡的相同口号,但是中美两国鹰派也就是两国内部的反美力量和反华力量,在中美两国内部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命运。美国的鹰派已经成为美国决策的主导力量,成为全国的领导力量;而中国的鹰派则成为越来越被边缘化被打压的异己力量。
这一幕如同中国历史上的金国和南宋。金国主战派金兀术为统率全国军队的主帅,而南宋的主战派岳飞则被杀于风波亭中。
古往今来,判断两国之间胜负安危的主要标准,特别是判断两个大国之间胜负安危的主要标准,就是看主战派和主和派在各自国家内部的胜负安危。如果一个国家内部的主战派,如同当年灭掉北宋的金国,灭掉南宋的蒙古,灭掉明朝的满清那样占有绝对优势,而主和派根本就没有藏身之地,那么无论这个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力量与对方相差多大,最终也肯定会胜利;相反,如果一个国家的主和派占绝对优势,主战派被打压得根本就没有发声机会,那么无论这个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多么强大,最终也肯定会败亡。
或许那些汉奸五毛党又会辩驳说,当年日本侵略者的主战派占有绝对优势,结果还不是被中国打败了?当年日本之所以会被中国打败,绝不是因为国民党主和派胜过了日本主战派,而是因为毛主席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最强大的主战派,所谓最强大就在于毛主席领导的共产党这个主战派,是植根于中国四万万人民大众之中,所以是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主战派。中国没有毛主席领导的共产党这个主战派在中国占据了绝对上风,成了四万万中国人民坚决抗战的主心骨和领导力量,中国早就亡于日本之手了。当时日本人声称“三个月灭亡中国”,就是以国民党主和派占据绝对上风为依据的。
在此我们需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佩洛西访台以来这几天,打着左派旗号的汉奸五毛党突然采取了一种欺骗和忽悠中国老百姓的新方法,这就是拿毛泽东时代美国等西方国家如何不堪一击来论证现代美国等西方国家同样不是中国的对手。而绝口不提今天他们已经把毛主席通过“三七开”给彻底否定了,如果说“晚年犯有严重错误”是对一个国家领导人基本否定的话,那么“唯一犯有严重错误”,就是彻底否定了。在国家如此危亡时刻还不忘否定毛泽东,说明在左派五毛党眼里,贪腐集团的利益已经超过了国家和民族利益,他们宁愿被美国灭亡,也不愿意回到毛泽东时代。这就是我们说那些左派五毛党是汉奸的根本原因。
用历史这面镜子照一下今天的现实就会发现,今天美国的主战派在国内的优势地位,已经远远超过了北宋时期的金国、南宋时期的蒙古、明末时期的满清和民国时期的日本的主战派,特别是对于美国顶层统治者和底层老百姓来讲,反华已成为他们跨越阶级界限而能够联合起来的共同目标。多年来我们之所以一直呼吁中国要支持美国人民的街头革命而不要把美国街头革命的人民称为暴徒,就是担心会出现这一天,可是这一天毕竟还是出现了。中国误以为只要把阶级矛盾放在民族矛盾之上,就会奠定中美友好的基础,没想到事情恰恰相反,美国垄断资产阶级正是利用这一点切断了中国与包括美国人民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联系,把中国变成了一个道义的孤岛。所以美国垄断资产阶级才能够联合国内各个阶级共同反华,把全美人民全都变成反华主战派。
而与此同时美国的主和派则和中国的主战派一样,在舆论上被清除待干干净净。唯一的区别就是,美国的主和派是真的被清除干净了,中国的主战派则是在媒体上被清除干净了。大家去看一下历史就会发现,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哪个国家比今天美国主战派的声音更加强大;同样在中国历史上也没有哪个朝代主战派的声音比当今中国更加弱小,大家打开网络看看吧,唱和的声音响彻云霄,牛皮吹得惊天动地,可就是没有一个声音主张开战。著名亲美派胡锡进不小心说了一句击落佩罗西,直到现在还遭到媒体批判。当年北宋皇帝被俘,就是“五毛党”吹牛皮的结果,他们吹嘘说只要吾皇一走进金兵大营,金兵马上就会对皇帝龙颜高呼万岁,朝廷即会转危为安。结果皇帝轻信了这种牛皮,进了金兵大营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总之,面对全世界帝国主义的再次围猎企图,毛泽东时代和当今美国那种全民都是主战派的状况该回来了。
2022年8月8日
关联阅读:警惕!美国火力全开,中美局势出现新变化!(强烈推荐)
张宏良微信号:zhanghongliang203
张宏良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l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