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搜索回收目击记
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新华社记者 彭 源摄
弱水河寒冰消融,馒头柳披上新绿……四月的东风航天城,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以最美的春光欢迎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回家”。东风着陆场已做好迎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航的准备。
伴着晨曦,地面分队、机动搜救分队、搜救预备队,相继向预设待命点位机动。约100辆越野车组成的车队,像一条蜿蜒的长龙,行驶在戈壁公路上。此时此刻,神舟十三号返回舱正沿着既定轨迹返回祖国怀抱。
7时许,伴着螺旋桨旋转的轰鸣声,空中分队5架直升机梯次起飞,在天空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
“各号注意,我是北京,下面呼点各号……”8时8分,北京下达返回搜救任务的指令。随后,各分队陆续到达待命点位,准备迎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回家”。
此刻,无数观众守候在电视机前,共同期待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出现在画面中。
9时6分,北京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发出指令,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轨道舱和返回舱成功分离。此后,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和推进舱分离。
“发现目标!”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一出“黑障区”,地面测控系统就捕捉到返回舱踪迹。车队和直升机依令而动,赶往预报落点。
返回舱主降落伞打开,滑落天际,位于不同方向的搜救队员欢呼起来。
这是一个令人激动、值得铭记的时刻——
9时56分,随着“砰”的一声巨响,数米高的烟尘在戈壁滩上腾起,返回舱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太空出差”6个月之久的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终于回到了地球家园,空间站阶段第二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数架直升机立即向着陆点快速机动,他们渴望早点见到凯旋的英雄。直升机刚一降落,国旗手冯毅第一个冲到返回舱附近,架设底座、旋拧旗杆、展开国旗,一气呵成。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成为这片戈壁最闪亮的风景。“去年我是开舱手,今年是国旗手。开舱手岗位备受关注,但国旗的象征意义非同一般,能在着陆现场升起国旗,我感到特别光荣。” 冯毅说。
“我要准备开舱门了,你们注意安全。”27岁的苏黎明是神舟十二号搜索回收任务的国旗手,年轻的他脸上洋溢着从容和自信。平衡完舱内外气压,苏黎明缓缓拉开舱门,航天员翟志刚身着舱内压力服顺利出舱,动作灵活、状态良好。
“欢迎回家!”现场人群中传来喊声。随后,王亚平、叶光富2名航天员也带着胜利的微笑依次出舱,向大家挥手致意。
逐梦九天,笃行不怠。不远处的2个橙色医监医保帐篷和3辆特制的医监医保车,在着陆现场格外显眼。醒目的横幅“欢迎航天员回家”“向航天英雄致敬”,表达了着陆场全体工作人员对航天英雄的祝福和崇敬。
3名航天英雄在工作人员的护送下,被送上各自的医监医保车。
当航天员乘坐升降梯进入“单人单间”式的医监医保车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欢迎回家”4个大字和喜庆的红灯笼。车内配备了可调节式座椅、独立卫生间……便利的设施设备透露着温馨,为“回家”的英雄带来温暖。
“我终于实现飞天梦想!”第一次出征太空的航天员叶光富兴奋地说,“请祖国放心,后续我们会取得更出色的成绩!”
“183天的太空之旅真的很不容易,我们是在社会各界的关怀陪伴下圆满完成任务。”第二次出征太空的航天员王亚平说,“我想对我的女儿说,摘星星的妈妈回来啦!”
第二次出征太空的航天员翟志刚豪情满怀地说:“我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
(本报酒泉4月16日电)
北京空间信息传输中心
完成神舟十三号返回天基测控任务
本报讯 王然、记者王凌硕报道: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此次任务,北京空间信息传输中心各系统密切配合、精准操作,调用两代天链卫星提供天基测控与数据传输服务,为飞船返回阶段的轨返分离、推返分离等关键动作实施,提供了实时高清的话音图像等数据传输支撑。
在搜救回收阶段,该中心合理发挥天链二号01星双天线优势,建立与着陆场通信直升机的前返向链路,实现着陆现场与北京方向的跨场区通信。直升机飞行过程中,卫星根据直升机位置视情调整天线角度,确保画面传输实时稳定可靠,大幅提高搜救回收效率。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
成功实施神舟十三号返回段测控任务
本报讯 吕炳宏、记者安普忠报道: 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及各测控站点成功实施飞船返回段测控任务。
“‘喀什’发现目标!”9时许,被誉为“中国航天测控第一站”的喀什测控站对飞船返回舱快速完成目标捕获。据介绍,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采取快速返回技术,整个返回过程从神舟十二号任务的20多个小时压缩至7.5个小时,更加密集的发令需求对该中心所属地面测控设备的稳定性提出更高要求。该站在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基础上,制订了更加完善的目标捕获方案和应急预案,确保再入跟踪捕得上、测得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