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女足,不是为了踩踏男足

作者:欧洲金靴  更新时间:2022-02-07 07:56:32  来源:民族复兴网  责任编辑:石头

 

  视频链接:http://t.cn/A6ipXiys

  今夜女足亚洲杯夺冠,让人泪目。

  女足的成绩比男足优秀太多,这是诸多原因造成的:

  ① 对手的强弱分别。这背后又是诸国家对女足重视程度差别的体现,很多足球强国近五年才开始投入资源到女足,而很多足球弱国则早于十余年前就在布局男足(泰国、越南等);

  ② 自身的选材厚度。时至市场化的今日中国女足依然是世界女足足坛投入和择材数量最多的国度;

  ③ 相对清净的舆论环境。男足受到的关注度是国内任何项目都无法比拟的,一场比赛把主教练打下课or自动辞职的案例比比皆是(卡马乔、佩兰、高洪波、里皮),动辄行政力量紧急插手……而女足在同样得到一定行政资源拨入的情况下,受到的行政与媒体干预明显少太多。2比8被荷兰血洗、0比0被世界排名90的赞比亚逼平,舆论毫无波澜。当然了,这有利有弊,弊端则是“没人看女足”本质的体现;

  ④ 最后可能才是热衷流量KPI的官媒与不看球的人比较津津乐道的“精神力”。相比于职业化以来在俱乐部赚的盆满钵满、特别是近十年凭借“技不配位”的时代环境而个个成为亿万富豪的男足队员,女足姑娘们确实更为重视国家队,这一点无法否认。女足国家队赛事的曝光量比女足联赛实在大太多太多太多太多了,甚至可以说是“两个世界”,因而女足姑娘们在国家队体现的所谓“拼劲”、“爱国荣誉感”确实爆表;而对男足来说,国家队和俱乐部是两个平行世界,甚至过去五年在受到某些资本财阀的控制而极度畸形的价值观异化之下,俱乐部利益某些时刻还要大于国家队荣誉(犹记2019年恒大三将在里皮二进宫麾下于国足阵中“受伤缺战”累死国安上港双雄、而三天后恒大“伤员”们便在上海生龙活虎地战胜上海上港)……这都决定了当国家队赛事并不重要时,男足队员会出现意兴阑珊、郁郁寡欢等令人恼火的比赛场景(犹记2013年卡马乔麾下的友谊赛三连,郑智和黄博文甚至直接离开国足返回恒大,为合肥惨案埋下伏笔),但女足则根本不可能,在国家队必然疯狂发力,这是她们唯一的曝光平台,这一点,与除足球/篮球之外的许多奥运项目颇为类似。

  …………………

  女足的强大不需要依靠男足来衬托、更不该成为某些群体用来踩男足的工具(这也是王霜的原话)。

  中国足协曾一直有“中超俱乐部必须养一支女足”的硬性标准,目前为止,中国的女足事业仍然是挂靠男足的利益分配而生存。

  支持女足,先问自己一句:你有没有魄力掏钱看一场女足的比赛?半决赛打日本是付费场次,不过30块钱而已,照出了多少凑热闹的面目?

  更不用说,平日的女足联赛,今天刷爆朋友圈的人们,你们看吗?只看、甚至仅仅只是关注重要国家队场次——即能出荣誉的场次的你们,真的称得上“支持女足”吗?

  女足的观赏性极低,就绝对质量而言,别说中超预备队联赛,甚至不如青超联赛的个别年龄段,这是由生理决定的。所以在优先级的层面,女足必然靠后。

  但是,我们依然赞美女足,尤其我个人,依然推崇应当给予女足以曝光度的一大原因是:激励教育男足以及男足的管理者,过去十年的金元时代切不可再来!“一个停球都停不稳的男足队员其薪资是夺得亚洲冠军的女足全队之和都不止”的情况,绝对不可再来!

  在任何国家的足球发展蓝本里,男足都是火车头,除非闭门造车、与世隔绝,否则男足的崛起必须是头号任务,这是项目本身的技术特点决定的。

  男女荣誉无差别,但是由观赏性所带来的赛事影响力差距、民众感染力差距、商业辐射力差距,男女之差都是不可无视的。

  男足队员应当反思了,过去三十年谋求所谓“职业化”的男足管理者也应当反思了:重金砸下去,砸了三十年,男足砸出了什么?市场体制砸出了什么?

  特别这十年来,国内男足不合理的高薪完全是由供求两端共同促成,“供”即优秀人材严重匮乏,“求”即某些强权资本为了揽人夺才而吹起泡沫、抬哄市价——供求两侧的不正常,促成了85后至今的四代中国国脚,拿到了世界足坛通用标准内的“反标准”的巨额酬劳。

  而成绩是:中国男子青少年国字号队伍18次征战亚洲各级赛事、只有两次闯进8强、2001年龄段国少更是无缘亚青赛(25年来首次)。

  1983年时,我们曾宣布逐渐停止对体育领域的官方支持,减少财政对体育的投入,致力于“体育项目养体育人”的市场化政策,结果1988年汉城奥运会中国军团惨败,举国哗然,华人世界人心大痛,各地媒体强烈谴责官方的“紧缩战略”,要求“财政投入,举国支持,金牌战略,壮我国威”……至此,官方自醒,拉开了“奥运金牌战略”的举国体制序幕,方才实现自救。

  即便回到女足的话题,“资本办足球”也已经害了整整两代女足人,去年4月险些时隔八年再度无缘奥运会,惨痛现实实在足够受教了。

  中国女足的所谓“市场化”是跟着男足的市场化亦步亦趋的,约在世纪之交启动,在1997年创立了女足超级联赛,看似红红火火,但其实直到2005年才首次收到冠名赞助。

  1999年世界杯和2000年奥运会后,曾经雄极一时的中国“铿锵玫瑰”开始在市场化大潮里凋落,2004、2008年两届奥运会未能入围四强,其间甚至有0-8输给德国的黑历史。

  而此后2007年本土世界杯之后彻底进入寒冬,2012年更是直接无缘奥运会,阿尔加夫杯仅获第9名,全国除了几个全运大省外,女足俱乐部的生存举步维艰。

  而这被体制、被体委体育局们放手的十几年,足足耽误了两代女足人。影响的不仅是球员人口,也包括女子教练员人口和女子裁判人口。

  这两年看似有点回温,其实也是有限填坑。

  2015年时中国足协推行改革,将女足职业联赛分为女超和女甲,并推行升降级,这样的改制目的不过就是希望引来资本。

  效果不能说没有,比如2015赛季女超首次获得全程冠名赞助(乐视超级手机),费用1200万/年,赞助时长五年。

  有了钱,中国足协随即提高了女足队员和裁判员待遇,并对参加女超女甲的俱乐部进行补贴,客观上降低了俱乐部成本,包括乐视体育的全程直播也给女超带来了一定的关注度,也激发了一定的民间女足人口提升和资本推动留洋的试探(王霜属于典型案例)。

  不仅是乐视,阿里巴巴也以支付宝为平台大力介入女足。

  但是,这股跟着男足金元风暴而刮起的风能长久吗?

  进来的时候一个个都说得比唱得好听,但撤逃的时候爬得比跑得还快。

  比如贾跃亭的乐视,给女足的千万赞助合同成了镜花水月,从2015年3月到2016年12月31日,仅维持了21个月。

  2011年时,蔡振华曾召集全国重点发展省市召开全国足球发展会议,他提出要深化管办分离。

  对此,时任江苏省体育局训练中心主任王伟中给出意见:“中国的体育是举国体制,中国的足球如果脱离举国体制是不能成功的。目前情况下,官商高度结合才有可能通过政府力量推动女足的普及和发展。”

  当时的社会舆论是提倡女足也要走“市场结合的道路”,但王主任就认为“女足应该去充分参与市场,然而不可能以市场为主体。如果把女足全面推向市场,那么女足也就不要搞了。”

  王主任的经验来自于那一年江苏省体育局足管中心恢复了江苏省内13所地级市业余体校,重新开始启动“官办足球”。

  在此基础上,原江苏足管中心开始下到基层选拔,组建江苏省各级梯队,后续的战果斐然证明了江苏的成功:2013年江苏足球获全运会男子甲组第六名,2015年江苏足球获青运会男子甲组亚军,2017年江苏足球获全运会男子甲组第五名、乙组第四名。

  包括后来的江苏女足对全国U系列金牌的包揽(最重量级的就是十二运冠军)和女超冠军的收入囊中,以及为国家队输送不止两批国脚(宋晓丽、张艳茹、翁新芝、周高萍、马君、曾莹、周霏霏、许燕露、杨丽、王丽思),都证明了江苏“官办足球”的可行。

  甚至江苏职业男足也有获益,在2017赛季(已是苏宁时代)达到本土球员占比峰值——同时苏宁集团在2021年杀死江苏职业足球、解散江苏全部梯队的骇人行径,又从侧面反映了资本涉足足球的巨大潜在危害。

  在基层足球人口匮乏的当下,盲目将足球交给短视且追求快速变现的资本来运营,后患无穷。

  今夜,我赞美女足,但首先需要看清形势,其次更是因为,我在女足身上看到了一些一个国家——尤其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足球,应当有的样子。

  而不是为了踩男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