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昌都市江达县岗托镇,藏语意为“人口集中之地”,平均海拔3100米,是西藏的东大门。
在岗托镇岗托村东侧的金沙江岸边,有一块刻有“西藏”二字的巨型崖壁。“当年18军将士就是从这里渡过金沙江。”现年83岁的岗托村村民泽旺平措回忆说。
“那天战斗很激烈,从清早打到晚上。”1950年10月6日凌晨,拉开西藏解放序幕的昌都战役,在这里打响第一枪。泽旺平措全家和村民一起,早早躲进了大山里。“远远听见枪声响起,跟冰雹一样密集。不知道过了多久,村里有个胆大的船夫跑上来,带了8个船夫去金沙江边,接送解放军过河。”
从那天开始,这9名船夫连续3年为18军运送人员物资。泽旺平措说:“大家都是自愿的,因为解放军是为穷苦人打天下的队伍。”
据泽旺平措介绍,新中国成立前,岗托村20多户村民全是西藏噶厦政府的“差巴”,即租种奴隶主土地的农奴。“我家八九口人,没有自己的土地,每天都有干不完的劳役、缴不完的税赋。一旦缴不上税,那些藏兵就拿鞭子和枪托把我们往死里打。”
解放军的到来,改变了岗托村村民的命运。1950年10月8日,18军官兵击退了驻守的藏军,在岗托村升起了一面五星红旗。岗托村由此成为“西藏解放第一村”,也成为进军西藏的桥头堡。
“解放军在军营升国旗的那天,我们全村人都在。”普巴老人回忆说,解放军来到西藏,免除了村民们的赋税差役,大家同吃同住,平等相待。
通过解放军,普巴知道了中国共产党,认识了五星红旗。从此,红色的种子在心里生根发芽。1969年,普巴参军入伍,服役期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普巴退伍回乡后担任村干部,带领村民发展农牧业生产,改善基本生活。
在岗托村外的岗托大桥旁,当年西藏噶厦政府构筑的金沙江碉堡群已被修缮复原,与新建的雕塑、浮雕墙、纪念馆等一起,成为岗托村红色旅游景区的一部分。
“岗托村的这些红色遗迹是人民军队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的载体,承载着党和军队的红色基因、红色传统、红色记忆。”曾在岗托村当了10年村党支部书记的永红说。
如今,独特的红色文化、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让岗托村成为许多进藏游客的第一站。村民有的种青稞、养牲畜,有的围绕旅游业发展起马匹出租、景点解说等服务,去年村人均收入达到1.2万元。
“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悬挂五星红旗。村民们都知道,好日子是解放军官兵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党的恩情,我们永远不会忘。”永红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