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席接见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
母亲邓芳芝端详画家笔下的黄继光肖像。
妈妈,我要去参加志愿军,您可别挡我
岁月如江水,滚滚东流,60多年前的一幕却清晰如昨。
“黄妈妈,您儿子很勇敢很光荣,战场上立大功了!”
走上战场就是要杀敌立功嘛,识大体的黄妈妈晓得这些情理。
“他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眼,他是好样的!”
从记者和干部痛惜的神情里,刹那间,母亲懂得了他们所传达的“光荣”之意,一阵撕裂般的疼痛从胸口涌起。母亲转过身,一把将小儿子的手握在了自己的掌心,瘦弱的双肩剧烈抖动着。“恕儿,我们回家吧。”
乡路漫长,脚步踉跄,一幕幕场景穿云破雾而来—
“妈妈,我要去参加志愿军,您可别挡我!”
她记得儿子是当年村里第一个报名参军的。“妈妈可要好好的。您放心啰,到了部队,我一定争取立功,立大功,给家人争光。”
春寒料峭的天气里,母亲的“火元子”(黄继光的乳名)露着脚杆,10个脚指头怯怯地向外探望着。出征的男儿是不该这般窘迫的,还好,外衣是较为体面的,缘于一位乡亲的热情与慷慨。
母亲的手紧攥着一块手帕。手帕是白色的,四边镶有规整的红色丝线,错落有致地绣着4个醒目的大字:可爱祖国。这是乡亲们为出征的男儿临时赶制出来的。那时的母亲怎么也不会想到,这方手帕是儿子给她留下的唯一遗物。
1951年3月12日,带着乡亲们的嘱托,“火元子”加入了那支绿色的队伍,年轻的生命从此与国家连在了一起。
母亲想想年少时的儿子,他何时有过舒心快乐的日子呢?“我的光儿啊,你可疼死妈妈了—”
黄继光10岁那年,父亲黄德仲因还不清债务而遭受地主李积成的折磨,含恨离世。大哥身体有恙,二哥身有残疾,小弟还小,大姐送了人。被穷困所迫,倔强的“火元子”背着背篓爬山挖野菜、刨药根、学制香、挑脚力(挑扁担),但黄家的日子依然一贫如洗。18岁那年,伪甲长家的疯狗被打死,“火元子”被诬陷害死狗命,而后被逼给狗买棺材,披麻戴孝……
1949年10月的一天,“火元子”得到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穷人翻身得解放了,这消息如一抹曙光点亮了他心中的希望。
之后,“火元子”参加了农协会。他有满心的热望、十足的干劲,也切身体会到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欣喜和对未来的信心。
“我想当兵,你们收不收?”
“你家干啥子的?”
“受苦的穷人。”
在民兵连长的带领下,“火元子”去了中江县广福区区公所。可是,他身高只有1.58米,第一关就落选了。
“当兵也不耽误长个啊。再说了,董存瑞个子也不高,还炸了碉堡呢。”他的话打动了管事的艾营长,他被破格录取。
1951年3月12日,新兵黄继光从中江县的回龙乡出发,经六松乡到达了三台县的刘营乡。有了简单的装备,新兵开始了队列和内务训练。黄继光和其他战士一样,对未来充满了憧憬。每天都有几个军官给战士们讲新思想,比如,出了门别想家,要有远大志向啊;国家太平了,小家才安全啊。每次听演讲,战士们都会情不自禁地喊口号。其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大家喊得次数最多,也最响。
20多天之后,战士们坐军车从三台县刘营乡出发。最令黄继光兴奋的是,在河北邢台一个叫百泉的地方,他终于拥有了自己的武器。随后,伴随着雄壮的歌声,这些为正义而战的年轻人踏着整齐有力的步伐,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
一个人死了,能救那么多人,还能打胜仗,要是搁着我,我也这么干
进入朝鲜后,铁路、公路、桥梁基本被炸毁,战士们昼宿夜行,经过十几天的艰难行军,终于抵达“中线”五圣山右侧与西方山相望的阵地。
黄继光被分到第15军第45师第135团第2营第6连。当得知自己是个通信员时,黄继光的情绪有些低落:“我千辛万苦来到前线,结果就是个送信的。”
指导员冯玉庆早就看好机敏、勇敢的黄继光了,而且他坚信,让黄继光当通信员是最合适不过的。当然,小伙子有性格,不花点心思可不行。
冯指导员拿出一块马蹄表,开门见山道:“表面看,这块表只有时针、分针和秒针,但是把里边的齿轮、发条等物件全都取出来,你说会怎样?”
“那会怎样?表就不走了。这我知道。”黄继光等不及了,“我明白了,少了谁也不行。谁——都重要。”
“既然明白了,咋还不高兴?”指导员的思想工作做得可谓细致入微,可是黄继光仍然一根筋:“我就是不想当个送信的,我参军是为了打仗。”
“通信员可不是随便选的,一个合格的通信员放在哪儿都发光。你知道张思德吗?毛主席的警卫员,也是四川人。”指导员说,“1944年,他在陕北安塞执行烧炭任务时,窑洞塌方,为救战友而牺牲。他也曾是一位通信员。”
张思德也是通信员?想到自己和英雄做着同样的工作,黄继光内心有了一丝荣誉感。又听说张思德也是四川人,他感觉更亲近了一些。
从那之后,黄继光成了闲不住的人。除了完成通信员的工作之外,他还主动为前线的战士做后勤保障。当然,见了枪,他还是不免心生羡慕。端枪,上子弹,瞄准,基础训练一丝不苟。
哪里有困难哪里上,挖坑道也自然少不了黄继光的身影。当时,志愿军经过近两年的艰苦努力,在五圣山及平康两侧纵横近7公里的区域修筑了防御坑道或隧道,成为上甘岭597.9高地和537.7高地的后勤供给基地。
刚开始挖坑道时,钢钎又脆又钝,一天只能推进几十厘米。一位当过铁匠的战士想出了一个让钢钎不易磨损的办法,让黄继光大受启发,并很快把“窍门”传授给了其他战士。
由于黄继光善于想办法解决困难,加之做事干脆麻利,大家主动为他请功,有的连队还写来了感谢信。为此,黄继光荣立了三等功。
因为不是在战场上杀敌立的功,黄继光感觉有些难为情,但他还是决定把好消息告诉他日思夜想的母亲邓芳芝。
在国内训练时,指导员号召战士们学写字,说日后方便给家里写信。经一位战友的点拨,黄继光先是念报纸,再练习写字。有了窍门,进步很快。以下是黄继光写给母亲的信,虽然个别字是战友们帮着填上去的,但已经大有进步了。
“母亲大人,现在虽有少些困难,是能够度过去的,要知道咱们(在)英明共产党、伟大领袖毛主席正确领导下,幸福的日子还在后头呢。”这封信是1952年4月29日写好并发出去的。
在朝鲜战场上,我军以五圣山为依托,开展“冷枪冷炮”运动的时候,黄继光也立了大功。当时,六连负责驻守一个“无名高地”,又叫454.4高地。虽不是杀敌主力,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六连竟收拾掉了几百个敌人。为此,454.4高地自然就成了敌人的防范重点。五圣山被炸秃了顶,狙击手不好继续行动。战士们正愁想不出法子,黄继光捆扎好了草人立在狙击口,并为草人戴了一顶帽子。
“黄继光,你哪来这么多好点子?”
战士们开始扎草人,营长还提议在远离狙击台的地方搞一些假工事并把草人扛进去。
第二天一早,草人纷纷倒下。趁敌人探头察看,狙击手举枪射击,敌人也倒下了。有人跟黄继光开玩笑说:“你真是了不起,没动枪炮,杀的敌人却不少。”
黄继光到哪里都是“自来熟”。第一次到达半山腰的连部指挥所时,他就主动请缨上阵了。
那天,连长万福来跟营长立下了军令状:“六连在,阵地在!”可就在连长准备传达命令时,发现电话不通了,而接线员已全部派出。
“连长,我去接线。”黄继光把一捆电线扛上了肩。
“你,你会?”连长未听到回音,黄继光已提上枪,猫着腰冲出了指挥所。
在有敌机轰炸的情况下作业,技术、胆量和运气一样不能少。“注意隐蔽,完成任务。”他时刻记着连长的教导。可险情很难排除,线刚接好,就被炸断,黄继光本人也险些被炮弹爆炸腾起的沙土掩埋。好在待他返回时,看到连长正在通过电话传达命令。
随着战事推进,美军对五圣山实施频繁轰炸的同时,封锁了志愿军阵地的给养。白天敌人抢走阵地,志愿军战士就在夜间再夺回。战斗中,营部通信员壮烈牺牲。从此,黄继光成了营部通信员。
其实,黄继光在还没有正式调到营部之前,就立了大功。那几天,敌人一直在大放烟雾。黄继光凭直觉判断出敌人正在修筑工事,并准备抵近侦察。果不其然,借助夜光弹的光亮,黄继光看清了坟包一样的地堡,可也惊扰了地堡附近的敌军士兵。
黄继光躲在暗处,轻轻摇动着树枝,这时他似乎听到了敌方哨兵子弹上膛的声音,他仍继续摇动着……敌人以为是风吹动的树叶,一场意外的拼杀避免了。跟随“回身转”的敌哨兵,黄继光将侦察目标看了个一清二楚。不久后的一天夜里,六连顺利拿下暗堡。全连士气大振。
除了通信员工作,黄继光还是一位优秀的警卫员。一次营长秦常贵带他去团指挥所时,一阵枪声响起。为保护营长,他将正拿望远镜察看战情的营长扑倒在地。
“你这样做多危险,知道吗?”秦常贵训斥道。
“我的命重要还是您的命重要?当然,您的命更重要,您要指挥战士们打仗啊,您要是有个好歹,部队损失不就太大了吗?”
虽入伍只有一年多,黄继光却像经历了无数次生死考验的老战士一样,心胸宽厚且勇担重任。营长秦常贵感动得要落泪:“从现在起,你要记住我的话:一,生命都是美好的,消灭敌人的同时,要学会保护自己。二,要把上级交给你的任务同整场战争的胜利联系起来。”事后,秦常贵把一本《为人民服务》给了黄继光:“这是毛主席为张思德写的,通信员张思德有着很高的思想觉悟。”
读了《为人民服务》,黄继光越发觉得,自己跟张思德的差距实在太大了。自那之后,他不断告诫自己:无论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无论有着怎样的身份,都不要忘记一句话,你是在为人民服务。
黄继光变了,变得更善于思考了。说起来,这还缘于一部影片。抗美援朝期间,反映苏联卫国战争的电影《普通一兵》引进中国。影片反映的是苏联红军马特洛索夫于1943年2月23日用胸膛堵枪眼的故事。黄继光是在机枪连的大坑道里看的这部电影。银幕就是一张白床单。电影结束,黄继光和战友李继德交流心得。
“有感想没有?”黄继光问。
“这个人真勇敢,是个真英雄。”
“一个人死了,能救那么多人,还能打胜仗,要是搁着我,我也这么干!”
仿佛有一颗闪耀的星星在心里升起,黄继光也想做像星星一样闪亮的人!
当需要我的时候,我保证不犹豫地献出我的生命,决心用苏军马特洛索夫的英雄气概,去赢得战斗的胜利
1952年10月14日,“联合国军”向上甘岭志愿军的阵地发动了“金化攻势”。在这场战争中,“联合国军”是一支号称武装到牙齿的部队。而志愿军不仅没有制空权,还缺少武器,交战双方在力量上完全不对等。
秦基伟军长一连几个昼夜不能入睡,电话线几乎成了他的生命线。他对坚守上甘岭和五圣山一线阵地的第45师师长崔建功说:“15军的男人流血不流泪。”身处前线的崔师长沙哑着嗓子回答:“只要我崔建功在,上甘岭就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
战斗打响的第5天,黄继光跟营副参谋长张广生去了团部。在那里,他了解到上甘岭对我志愿军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你做好战斗准备了?”张广生问。
“副参谋长放心,我已做好战斗准备。”说完这话,他又不放心地加了一句,“您不相信,现在就可以试一下。”
“这事还能试验?”张广生笑了。
1952年10月19日,是黄继光到营部当通信员的第15天,也是他由六连到营部又回到六连的日子。仅仅过去了15天,全连却只剩16人。
597.9高地由东北和西北两个山梁组成,像英文字母V,一共有12个阵地。六号、五号和四号阵地已先后攻取,而零号阵地是主峰的最后一道屏障。20日凌晨两点,实施爆破的三组人员全部牺牲。
“副参谋长,请您把任务派给我吧。”见副参谋长有些迟疑,黄继光严肃地请求道:“我保证完成任务。”战士肖登良、吴三羊也挤过来请战:“我们一起上。”
吴三羊是六连长万福来的通信员,肖登良是指导员冯玉庆的通信员。迫不得已,张广生答应了他们的请求:“黄继光,我任命你为六班班长,由你们三个去完成爆破任务。”事实上,六连已没有其他人选。
三人将身上的物件全部上交,包括抗美援朝纪念章。黄继光还特别将妈妈写给他的信,交给了连长万福来。妈妈在信中这样写道:“现在我什么都不想,我只想你有没有立功当英雄,告诉我,你杀死了多少敌人。”黄继光请求连长:“如果我牺牲了,请你们代我给妈妈去一封信,让她老人家知道,她的儿子对得起她,对得起祖国人民。”之后他又立下军令状:“请首长们放心,我们一定要完成任务。”
黄继光将入党申请书及参战决心书也一并交给了指导员冯玉庆。决心书中这样写道:“当看到朝鲜土地上的重重弹痕和一群群的孤儿,不尽(禁)流下眼泪,恨不得将敌垂(碎)尸万段,为孤儿报仇。亲爱的首长,今天是我立功的好机会,我坚决要向敌人讨还这笔血债,为朝鲜的彻底解放而勇敢的(地)战斗……当需要我的时候,我保证不犹豫地献出我的生命,决心用苏军马特洛索夫的英雄气概,去赢得战斗的胜利。请上级放心吧,请慰问团听我的好消息吧……”
敬了标准的军礼,三人猫腰冲出了坑道。他们越过山梁,一会儿进入弹坑隐蔽,一会儿藏匿在敌人尸体旁。在吴三羊的掩护下,黄继光和肖登良顺利将手雷塞进了东西两侧地堡,左右两个火力点很快没了声息。可30米远的中心地堡,才是他们的最终目标。
恰在这时,一颗照明弹将三人彻底暴露在了敌人的视线之内,十几个敌人扑向吴三羊……吴三羊大喊了一声“火元子”,示意他不要靠近,与此同时,他艰难地端起冲锋枪,冲着敌人开始猛烈射击,黄继光和肖登良也扔出了几颗手榴弹。然而,吴三羊头部中弹牺牲。
恰在这时,指导员冯玉庆也冲了上来,可他的机枪已坏掉。情急之下,肖登良决定去搞一挺,却吸引了敌人的火力,不幸腿部中弹。此时,冯玉庆拖过牺牲战友的机枪开始还击。黄继光借机往前冲,不料,一个趔趄栽倒在地。冯玉庆、张广生、万福来都在密切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只见黄继光猛然跃起,脚蹬着尸体、碎石和软土欲向中心火力点投去手榴弹,然而,手榴弹未投出,手却垂下了。不一会儿,他再度站起,向最后一个地堡投去手雷,然后倒在了地上。
战士们冲了上去,又一个个倒下。因为,暗堡里的一挺重机枪还在猛烈地喷火。原来,手雷只炸塌了地堡一角。
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战士们看到黄继光开始向地堡的方向爬动……
“黄继光还活着!”万福来激动地叫了起来。
黄继光此时已经没有手雷了。他爬到了主暗堡射击的死角,用力撑起上身,侧向战友张望着。他招了一下手,张了张嘴,好像在说什么。
冯玉庆瞬间读懂了全部信息:“快,黄继光要堵枪眼。”
他想去制止,可只见黄继光艰难地站起并猛然挺直了身子,用自己并不宽阔的胸膛堵住了敌人喷火的机枪口。
黄继光趴在地堡上,两只手抓紧了麻包,敌人的子弹将他的身体打成了蜂窝,胸腹之处血肉模糊,背部已被洞穿……
“当需要我的时候,我保证不犹豫地献出我的生命。”黄继光以生命践行了自己的诺言。
你牺牲了一个儿子,我也牺牲了一个儿子,他们都牺牲得光荣,我们都是烈属啊
黄继光用年轻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保证了反击的胜利。可是,英雄离开得太过匆忙,21岁的他甚至来不及留下一张照片。以至于人们后来所见的照片,是以弟弟黄继恕为原型,通过黄妈妈的描述,请画家绘制而成的。
1953年3月30日,第15军党委追认黄继光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3年4月8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黄继光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
1953年,黄妈妈作为特级战斗英雄家属模范,出席了当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会议结束时,她见到了毛泽东、朱德等国家领导人,之后受邀到中南海毛主席家中做客。
“毛主席,您老人家好啊!”黄妈妈说。
“黄妈妈,你好啊!”主席回应道:“你牺牲了一个儿子,我也牺牲了一个儿子,他们都牺牲得光荣,我们都是烈属啊。”
“多亏了主席,是您教育得好。”黄妈妈激动地回答。
“是你生得好,养得好。”毛主席夸赞了英雄的母亲。
哥哥牺牲半年后,母亲将家中唯一健全的儿子黄继恕也送上了抗美援朝战场,成为第23军第73师第218团第2营第6连的一名战士。1958年6月,黄继恕撤离朝鲜时,专门去了哥哥牺牲的地方。“哥哥,明天我就要回国了,妈妈来信说,让我把你带回去。”他用一方手帕将浸染了英雄鲜血的泥土包裹好,又从灰黑色的土层里找到了几枚弹壳。
1953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将黄继光故居改建成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了永远纪念英雄,石马乡诞生了继光桥、继光村、继光学校、继光大道……英雄不朽!
如今,在黄继光生前所在连队的花名册上,第一个名字就是英雄黄继光。黄继光英雄连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4次、二等功11次,多次完成重大演训任务,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空降兵连”荣誉称号,在强军兴军的新征程上唱响着豪迈的强军战歌。
每天清晨,当一个响亮的名字“黄继光”响起,一声声“到—”在军营回荡。“只要祖国需要,干啥都行。”带着这句铿锵有力的誓言,官兵正踏着坚定的步伐行进在英雄辈出的队列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