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为何让习近平“感到十分亲切”

作者:党建网微平台  更新时间:2017-05-13 12:00:52  来源:民族复兴网  责任编辑:石头

8bd85d3c12027b758b11c832c6611f12.jpg

        丝绸之路曾让习近平“感到十分亲切”。明天上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北京开幕。党建网微平台为您精心准备了习近平有关“一带一路”的重要论述,供您参考。
        我的家乡陕西,就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站在这里,回首历史,我仿佛听到了山间回荡的声声驼铃,看到了大漠飘飞的袅袅孤烟。这一切,让我感到十分亲切。
        千百年来,在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各国人民共同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这是古丝绸之路留给我们的宝贵启示。
——2013年9月7日《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

66495c2f02c427225125d348d13acc7f.jpg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3年10月3日《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

dca5cc1b1426530c28d86652e0e1fe56.jpg

  公元前100多年,中国就开始开辟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汉代张骞于公元前138年和119年两次出使西域,向西域传播了中华文化,也引进了葡萄、苜蓿、石榴、胡麻、芝麻等西域文化成果。西汉时期,中国的船队就到达了印度和斯里兰卡,用中国的丝绸换取了琉璃、珍珠等物品。中国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流的活跃期。据史料记载,唐代中国通使交好的国家多达70多个,那时候的首都长安里来自各国的使臣、商人、留学生云集成群。这个大交流促进了中华文化远播世界,也促进了各国文化和物产传入中国。15世纪初,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到了东南亚很多国家,一直抵达非洲东海岸的肯尼亚,留下了中国同沿途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佳话。明末清初,中国人积极学习现代科技知识,欧洲的天文学、医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知识纷纷传入中国,开阔中国人的知识视野。之后,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更是频繁展开,这其中有冲突、矛盾、疑惑、拒绝,但更多是学习、消化、融合、创新。
——2014年3月2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

d62674f615baf07c96c31f8a3a59b001.jpg

  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促进文明互鉴。人类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因为平等交流而变得丰富多彩,正所谓“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中阿双方坚持以开放包容心态看待对方,用对话交流代替冲突对抗,创造了不同社会制度、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传统的国家和谐相处的典范。
——2014年6月5日《弘扬丝路精神 深化中阿合作——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db7db5ee6106b6d8b2f35b96dd625e9e.jpg

  自古以来,互联互通就是人类社会的追求。我们的祖先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创造了许多互联互通的奇迹。丝绸之路就是一个典范,亚洲各国人民堪称互联互通的开拓者。
——2014年11月8日《联通引领发展 伙伴聚焦合作——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东道主伙伴对话会上的讲话》

7b5c29caa939f68453d1c80e00de3b8a.jpg

  “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
“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将给地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2015年3月28日《迈向命运共同体 开创亚洲新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

4c35f59657b46833bed47964dffb1380.jpg

  我们将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国内各地区拓展对外合作搭建平台。比如,新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域”,云南是“一带一路”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一带一路”欢迎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积极参与。
——2015年9月22日《在中美省州长论坛上的讲话》

456cc7859587aea5635acd8fe9517a0e.jpg

  政党和政治家应具有远见卓识和历史担当,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中走在前列。我们既要登高望远,又要脚踏实地。登高望远,就是要顺应时代潮流,做好顶层设计;脚踏实地,就是要有序推进,争取早期收获。
——2015年10月15日在北京会见出席亚洲政党丝绸之路专题会议的外方主要代表时的讲话

77213e4e4ce75f1aa2f4e2680711239f.jpg

  新时代需要新思维。“一带一路”建设将为中国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带来巨大机遇。“一带一路”是开放的,是穿越非洲、环连亚欧的广阔“朋友圈”,所有感兴趣的国家都可以添加进入“朋友圈”。“一带一路”是多元的,涵盖各个合作领域,合作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一带一路”是共赢的,各国共同参与,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实现共同发展繁荣。这条路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
——2015年10月21日出席在伦敦金融城举行的中英工商峰会时的致辞

c889c4986f3d8d24f7bf04ce0dfd1c5a.jpg

  长江、黄河都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都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通观中华文明发展史,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长江流域人杰地灵,陶冶历代思想精英,涌现无数风流人物。千百年来,长江流域以水为纽带,连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形成经济社会大系统,今天仍然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
——2016年1月5日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cc9c13e93dccffa8e02a8d9c4878a7cd.jpg

  “一带一路”建设,倡导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要“交而通”,而不是“交而恶”,彼此要多拆墙、少筑墙,把对话当作“黄金法则”用起来,大家一起做有来有往的邻居。
我们在中东不找代理人,而是劝和促谈;不搞势力范围,而是推动大家一起加入“一带一路”朋友圈;不谋求填补“真空”,而是编织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网络。
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十分重要。这就好比阿拉伯喜闻乐见的赛骆驼,前半程跑得太快,后半程就可能体力透支;前半程跑得太慢,后半程又可能跟不上。骑手只有平衡好速度和耐力,才能够坚持到最后。
——2016年1月21日《共同开创中阿关系的美好未来——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的演讲》

634fa318c9092ff5b1a39e03968ed404.jpg

  “一带一路”倡议,唤起了沿线国家的历史记忆。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之路,更是一条友谊之路。在中华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中,逐步形成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特征的丝绸之路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丝绸之路精神,把我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
——2016年4月29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aeaf9d1a3433ee15be4bbad7d2f58328.jpg

  中国愿同沿线国家一道,构建“一带一路”互利合作网络、共创新型合作模式、开拓多元合作平台、推进重点领域项目,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造福沿线国家和人民。
——2016年7月25日致2016“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的贺信

bc77b8f25c85aab4bf85ed61a0a39352.jpg

  中国倡导的新机制新倡议,不是为了另起炉灶,更不是为了针对谁,而是对现有国际机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目标是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2016年9月3日《中国发展新起点 全球增长新蓝图——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45cca8b9139d19f0e2131a35d5c89b89.jpg

  各国利益与共,命运相连,必须摒弃逐利争霸的旧模式,走以制度、规则来协调关系和利益的新道路。中国一贯主张各国平等相待,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共同努力,互利共赢。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一些治国理政经验,愿通过联合国这个平台同各国分享。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为了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和成果。希望联合国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方面有更大作为。
——2017年1月18日在日内瓦万国宫会见第71届联合国大会主席汤姆森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的讲话

7999a1805f1a1af3f56777fae2011b58.jpg

  “一带一路”建设是人心所向,我们要在这个框架下推动大开放大开发,进而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17年4月19日至21日在广西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据《党建》杂志社主办的《学习活页文选》2017年第19期)
(转载请标注来源:党建网微平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