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的马宾同志异常俊朗,为党而乐;晚年的马宾同志略显郁闷,为党而忧。
马宾同志的去世,是中国当今红色事业的重大损失;他,是一面鲜红的旗帜。
1913年,马宾同志出身安徽滁县农家,秉性善良,读完私塾后考入无锡国立专科学校。通过阅读进步书刊,他的思想觉悟逐步提高,尤其因与同学上街宣传抵制日货而被南京宪兵司令部拘留,受狱内共产党人影响,开始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5年,马宾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卢沟桥事变后,他到皖南新四军军部工作,接着赴苏北盐城抗日根据地,担任新四军射阳独立团政委、射阳县委书记。抗战胜利结束,他被党组织秘密派往东北松江军区政治部任命运部长,做当地群众工作。
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干部,马宾同志善于工作,能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取得显著的成效,对此,东北地区党政军领导同志都曾予以高度重视并且决定推广。他的群众工作方法,被称“马宾路线”。
马宾同志实际工作能力强,而且理论知识水平高,他亲手写出的经验总结,《东北日报》多次登载并加以社论表扬。全国解放前夕,马宾同志任职辽宁省委秘书长、民运部长。
新中国成立伊始就着重抓经济建设,马宾同志担任辽宁鞍山钢铁公司总经理、总工程师,其间,他被公派至苏联学习,经过五年刻苦钻研,获得副博士学位。回鞍山钢铁公司后,他会同有关人员,决定用先进管理知识和民运工作方法发动群众积极进行工业建设,和大家创造了“两参一改三结合”等宝贵的经验,1960年,毛主席高兴地称之“鞍钢宪法”,号召全国范围内学习运用。
毛主席既是赞扬马宾同志走社会主义群众路线,也是批判苏联赫鲁晓夫叛徒集团搞修正主义。
“鞍钢宪法”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大搞合理化群众运动。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双方任何一方不参加都不行。两参一改三结合,其实是一次生产力的革命。即使现在看来,“鞍钢宪法”也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可惜,改革开放以来弃之不用。
文化大革命期间,马宾同志以赤诚之心投入其中,一边努力为党工作,一边虚心接受群众的检验。他主动走毛主席提出的“五七”干校道路,奔赴盘锦筹办干校。在运动开展到了清理阶级队伍阶段,他自觉坦然接受组织审查,即便在监房五年里,他也不忘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著作,写下详细笔记。解除监禁出来后,他担任冶金部常务副部长。虽然吃过苦头,但他能够客观公正评价文化大革命。
毛主席逝世后的改革开放初期,总设计师亲自点名让马宾同志担任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对外开放决策机构之一)副主任,接着,担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顾问。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总设计师还是比较器重马宾同志。如果马宾同志像某些政客一样顺杆爬,就必定会达到更高职位以权谋私,至少,他可以晚些离开领导岗位。然而马宾同志红色信仰坚定不移,心里装着党和人民利益,不是见利忘义的投机分子。
离开领导岗位以后,马宾同志不改共产党人本色,一如既往深入群众,用心调查研究,不吝向党中央建言献策,特别是坚持社会主义,警惕资本主义,这种观点,必然招致一些人的反感,可是,人民群众赞成。在马宾同志看来,资本主义私有制,导致劳而无获,不劳而获,贫富悬殊,剥削压迫,黄赌毒黑,坑蒙拐骗,……诸如此类资本主义畸形产物,不应该出现在共产党领导的国度里。
马宾同志,一名真正的布尔什维克,他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无论是在台上,还是在台下,都保持着普通共产党员的满腔热忱,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直到生命的终点。
比起马宾同志,那些见风使舵的人们显得多么卑鄙无耻。近年相继出现的吃饭砸锅者,更是牲畜不如。
适逢鸡年清明时节,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宾同志在地下安息。
为多数人服务者,虽死犹生。
为少数人服务者,虽生犹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