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军事文艺的战斗底色

作者:董斌  更新时间:2022-06-08 09:12:18  来源: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石头
——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

  80年前,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8年前,习主席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之后又多次就文艺工作作出了重要论述。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习主席系列重要论述,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多个维度,标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文艺工作建设发展的方向,匡正了文艺工作中出现的倾向性问题,对繁荣和发展新时代军事文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吹响军事文艺的战斗号角

  我们党始终把文化事业和文艺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毛泽东同志提出,要使文艺工作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是其重要目的。面对当前复杂的斗争形势,新时代军事文艺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必须继承传统,发挥好应有作用。

  当好党的创新理论的“宣传队”。回顾历史,军事文艺之所以能够如号角般指引方向、鼓舞士气,就是因为其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使命为使命。一部《白毛女》激发“推翻三座大山”的斗志、一首《志愿军战歌》点燃保家卫国的豪情……战争年代的军事文艺作品,或蕴含着党的政策方针、或传递着革命的理想信念,凝聚起强大的战斗力。面对当今更为复杂的斗争形势,军事文艺更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发挥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通过文艺作品和文化服务铸魂育人,坚定官兵忠诚维护核心、矢志奋斗强军的理想信念。

  当好认知斗争的“排头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同志深入分析了文艺工作者如何开展“歌颂”和“暴露”工作。其中的“暴露”,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暴露日本帝国主义和一切人民的敌人的残暴和欺骗,并指出他们必然要失败的趋势,鼓励抗日军民同心同德,坚决地打倒他们。当前,认知领域斗争十分复杂激烈,敌对势力妄图让我们的国家“变色”、军队“变质”、人民“变心”。作为军队思想战线的尖兵,军事文艺尤其要做好“暴露”的工作,把自身化作“匕首和投枪”,通过文艺作品揭批敌对势力险恶用心,在国内外“舆论场”坚决斗争,运用先进文化争夺话语权、塑造价值观,捍卫认知阵地。

  当好官兵思想防线的“守护者”。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要通过文艺工作长期地耐心地教育人民,帮他们摆脱背上的包袱,同自己的缺点错误作斗争,使他们能够大踏步地前进。青年官兵在面对多元价值冲击时,容易出现方向模糊、立场不稳,甚至有蜕化变质的危险。军事文艺肩负着守卫认知阵地、改造精神世界的重要使命,必须坚持用党的文化建设成果帮助官兵构筑思想防线,用优秀作品针砭时弊、激浊扬清,成风化人、凝心聚力,引领官兵同心同德、团结进步。

  校准军事文艺的战斗坐标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指出:“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习主席也深刻指出:“我们的军旅文艺工作者,应该主要围绕强军目标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回顾我军95年的光辉历程,军事文艺正是因为时刻不忘为强军服务、为官兵服务,才能不断迸发新的生机,成为催生部队战斗力的激昂战鼓。

  为强军服务、为官兵服务体现了党的文艺方针。习主席把“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当作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这一论断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同志就曾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人民子弟兵来自人民,他们是强军事业的主要践行者,也是军事文艺的服务对象。因此,军事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首要的就是为强军服务、为官兵服务,这既是党的文艺方针在军队的具体落实,也是人民军队“听党指挥”不变军魂的根本要求。

  为强军服务、为官兵服务蕴含了历史的赓续传承。“跟着枪声走、围着战场转”是我军军事文艺的优良传统。从活跃在前线的“抗敌剧社”,到枪林弹雨中的战地记者,血与火的实践铸就了军事文艺鲜明的战斗属性。面对和平积弊,习主席发出了三个“能不能”的胜战之问,军队文艺工作者闻令而动,不仅把文艺服务送到一线,更直接参与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边防斗争等重大任务中,推动了为强军服务、为官兵服务优良传统的回归,为新时代军事文艺转型发展立起了标杆。

  为强军服务、为官兵服务指明了军事文艺的发展方向。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离不开强军文化的引领和鼓舞。作为强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文艺必须紧盯强军目标,把服务备战打仗作为根本着力点,在传播党的意志主张、举旗铸魂上积极作为,在浓厚军味战味、树立战场导向上积极作为,在融入作战链条、服务战斗力生成上积极作为,在弘扬革命英雄主义、培育战斗精神上积极作为,在倡导思想解放、助推改革创新上积极作为,在激浊扬清、劲吹新风正气上积极作为,演绎好强军兴军的“风花雪月”。

  砥砺军事文艺的战斗本领

  习主席指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强军事业同样呼唤精品力作,这是军事文艺必须直面的使命课题,也是军队文艺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看家本领。

  聚焦使命强化责任担当。习主席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文艺引领时代之风,文艺工作者就必须具备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绝不能成为“娱乐至死”的工具和“金钱至上”的傀儡。对军事文艺工作者而言,强化责任担当,更是适应军事斗争准备需要的必然选项。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理解强军兴军伟大使命;才能敢于到军事斗争准备第一线搏击风浪;才能心无旁骛地扎根火热军营,创作符合官兵期望和时代需求的精品力作。

  面向战场磨砺业务素质。军事文艺的本质是战斗文艺。革命战争年代,我军文艺工作者和官兵一起冲锋陷阵,发挥了团结自己、瓦解敌人的作用。当今世界,战争形态日新月异,军事文艺工作者必须紧盯战场之变,锻造过硬本领,加强对文艺力量运用、文化产品创作的思考筹划,主动融入作战链条;在内容上,要聚焦思想交锋、舆论斗争、价值传播等任务需求,制造输送“文化弹药”;在形式上,要着眼新媒介、新技术、新形态、新语言,提升文化产品的传播力和感染力。

  精益求精弘扬工匠精神。习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文艺创作是艰苦的过程,但近年来,赚大钱、赚快钱的错误思想严重影响了文艺作品质量。在军事文艺领域,这一现象损害的不仅是口碑和市场,更影响了军队形象,甚至会成为“低级红、高级黑”的素材,在服务作战中“掉链子、拖后腿”。因此,军事文艺工作者必须始终牢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要求,拿出“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艺术定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执着追求,自觉远离名利场,把创作演出当作备战打仗的具体行动,创作经得起战场和时代检验的作品。

  培塑军事文艺的战斗作风

  文艺工作的作风,对文艺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的风气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这一问题,毛泽东同志就曾深刻指出“文艺界中还严重地存在着作风不正的东西”,习主席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文艺工作者存在“浮躁”“铜臭”等问题。文艺工作的作风,最直接反映在文艺工作者的一言一行上,因此,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加强自我反思和自我锤炼,用行动扬起文艺工作的清风正气。

  坚强的党性是作风之魂。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文艺工作者坚持党性原则,既反映了阶级属性,又体现了使命需求。军事文艺有着更加鲜明的政治属性,军事文艺工作者首先是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者,必须把听党指挥作为最根本的政治品格,才能在传播党的意志主张时立得住、叫得响,才能当好官兵思想的塑造者、引领者。

  鲜明的群众性是作风之根。文艺作品要从群众中来,文艺工作者必须要到群众中去。战争年代,广大文艺工作者把自己当作群众的忠实代言人,深入战斗一线,创作了一大批经久不衰的红色经典。进入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要“身入、心入、情入”,靠“眼力、脑力、脚力”创作好作品。近年来,一支支文艺轻骑队上高山、下海岛、走边防,歌曲《强军有我》、宣传片《深蓝!深蓝!》等作品引发如潮好评,掀起了从军热、拥军热。实践一次次证明,只有扎根火热军营、讲好官兵故事,军事文艺工作才能触摸到强军兴军的时代脉搏,获得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

  崇高的道德性是作风之源。立德树人的人,必先立己;铸魂培根的人,必先铸己。文艺塑造着精神风貌、引领着社会价值,文艺工作者要想当好灵魂工程师,就必须先塑造好自己的灵魂。在我党我军文艺工作的历史上,涌现过一批批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他们以高尚的人格,赋予作品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新时代军事文艺工作者要想打动人、鼓舞人,就必须向老一辈文艺工作者看齐,学习他们忠诚的品格、战斗的作风、奉献的情怀,把崇德尚艺作为毕生追求,以深厚的文化修养、高尚的人格魅力、文质兼美的作品赢得官兵的欢迎和信赖。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