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梯田美如画,英雄的农民是咱坚强的依靠

作者:郭喜林  更新时间:2020-05-26 10:03:18  来源:民族复兴网  责任编辑:石头

  眼下正值小麦成熟收获时节,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汉薛镇梯田叠嶂,金色的小麦分布在层层的梯田上,形成了层次分明,纵横交错的美景图,空中俯瞰,宛如一幅幅金色的田园画卷,美不胜数(人民网2020年5月25日)。

  通过人民网看到山西万荣县的金色梯田,就能让笔者回想到42年前在老家晋城山坡梯田里抢收小麦的情景。那个时候,没有机械化收割机,唯一的收割小麦方法就是男女老少拿着镰刀,起早贪黑地在地里挥汗如雨收割小麦。而且,村干部每天早上要在大队的大喇叭里广播:“社员同志们注意了,现在是小麦收割季节,大家一定要发扬顽强拼搏精神,从龙嘴里夺食,并做到颗粒归仓,按时上缴公粮。”

  现在好了,庄稼人再也不用起早贪黑弯腰挥汗如雨割麦了。现在只要有钱,小麦联合收割机就能很快把地里的麦子收割完。而且,再也不需要在打麦场上堆放那么大的麦秸朵,再也不用套着牲口一圈又一圈地碾麦子,再也不用木木钎扬麦子,麦糠黏在男人们的脊梁上,真的不好受。但是,过去的农耕时代,地里所有的农活都是靠人力干出来的。包括割起来的金黄色麦子,都是男女老少肩挑人扛从地里运到生产队打麦场上的。

  割麦前的金色梯田,层层叠叠,就是一幅巨型壮美的太行山山村写意山水画。割麦之后,一坡又一坡的梯田里,那些一垄又一垄的麦茬又是另一幅蔚为壮观的山水写意画,层层叠叠的梯田,一垄又一垄弯弯曲曲的金色麦茬,一垄又一垄笔直的麦茬,让人百看不厌。在这些主色调之外还有高低起伏的山峦和崇山峻岭,在这些主色调之外还有各种名目繁多的树林和鸟语花香。而这就是魂牵梦绕的太行山收麦季节。应该说,我的老家晋城市泽州县山河镇东土河村的自然景色,要比万荣县的金色梯田更加壮美和迷人。除此之外,我的老家还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而且,在那个小山村里的革命战争年代,为军队和国家培养了许多省部级和地厅级领导干部。革命队伍南下时,许多干部已经分布在全国各地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党和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革命战争年代,人民军队驻扎在太行山,不仅有利于隐蔽,而且是因为革命老区的农民朋友心甘情愿努力多打粮食,无偿支援八路军和人民解放军。据我父亲说,刘邓大军中的老二团就在我们老家东土河村住过很长时间,军民关系就像一家人。后来,因为工作需要,我父亲于1942年从解放区沁水工商管理局被抽调到了河南沁阳县做地下情报工作,并负责为太行山上的八路军和解放军筹备食盐和布匹等军用物资。

  可以说,革命老区的农民朋友世世代代继承和发扬了革命战争年代的爱国精神。而且,没人知道他们为八路军和解放军提供了多少军粮。新中国成立后,老家的农民朋友,每年都在为国家交公粮。而且,我也为国家交公粮在农村劳动了5个年头;而且,我在老家度过了自己的青春年华,20出头之后,才在父亲冤假错案平反之后,又回到了阔别20年的河南省新乡市。尽管我已离开农村42年,但我对农民的感情是深厚的,经常会在梦里与昔日的街坊四邻说说笑笑。那时的苦日子再苦,在每个人的心里却烙下了革命老区的革命印记。我父亲不仅记忆力超强,而且语言表达能力极强,许多战争年代抗日根据地打日本鬼子的革命故事和解放战争年代打国民党反动派的革命故事,都是我父亲讲给街坊四邻的。至今,我都不会忘记,父亲在打麦场上休息时给大家讲故事的情景。而且,不管到什么时候,我都忘不了农民朋友是我们城里人的大救星,没有农民朋友的辛勤劳动,就不会有我们城里人舌尖上的幸福生活。

  没想到,人民网刊登的山西万荣县《金色梯田美如画》,竟然勾起了我的这些美好回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