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仰视”群众成为自觉

作者:陈曦  更新时间:2020-03-30 09:30:56  来源:民族复兴网  责任编辑:石头

  如何看待群众、对待群众,反映着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政治品格、德行操守。习主席指出,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要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为老百姓谋利益,带老百姓奔好日子。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养成“仰视”群众的良好习惯。

  保持对人民群众的“仰视”,是我们党一贯的优良传统。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要求党的领导干部遇事多和群众商量,做群众的小学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邓小平同志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首先善于做群众的学生,有了进步和成绩仍要继续做群众的学生。进入新时代,习主席多次强调,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建党9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小学生”之谦卑,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这也是我们党能够历经苦难而辉煌、踏平坎坷成大道的重要因素。历史一再表明,我们党之所以无比坚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所以兴旺发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代代、一批批党员干部真诚“仰视”群众,凝聚起万众一心的磅礴力量。特别是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战斗中,党中央、习主席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与湖北、武汉人民紧紧地站在一起,守望相助共同战“疫”,生动诠释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凝结着党和人民永远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无穷精神力量。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念;老百姓是山,老百姓是海,老百姓是共产党生命的源泉。”朴素的词曲唱出的是共产党人对人民群众的无比感恩,展示的是共产党人对人民群众的真情“仰视”。毋庸讳言,在少数党员领导干部身上,不同程度存在对待群众感情不深,“俯视”多于“仰视”的问题,表现为:思想上背离,高高在上,对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不闻不问,对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漠然处之;行为上疏离,官气足,架子大,想问题办事情,不是从群众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出发,而是“作秀”不做事,只撸袖子不干活;工作上脱离,好大喜功,隐情不报,粉饰太平,在工作成效提升上招数不多,却对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视而不见;等等。这些“忽视”群众疾苦的现象,都与“仰视”群众的要求格格不入。

  让“仰视”群众成为习惯、成为自觉,应当成为党员干部保持初心、践行使命的重要价值取向。要在强化群众观点上下功夫,应经常想一想“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这一问题,自觉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用权在公、权为民用;在做实群众工作上下功夫,经常想一想“不做赢得群众人心的工作,做什么事都是见物不见人,最后是不会成功的”这一告诫,坚持从实际出发,用心用情用力为基层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在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上下功夫,经常想一想“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这一规律,着力解决“高高在上”不想“仰视”、“自以为是”不愿“仰视”、“水平有限”不善“仰视”等问题,始终保持“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的敬畏之心,以身作则、善作善成,始终做人民群众的公仆和贴心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