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下沾有泥土 心中沉淀真情

作者:记者刘艳杰 通讯员刘彩华  更新时间:2019-12-01 09:42:37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石头

——山东青岛将党员干部教育课堂搬进农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剪葡萄的时候,要从岔枝根部这个地方剪下,要不然水分就流失了。”不久前,在山东青岛莱西市日庄镇沟东新村村民高丕利的葡萄园里,青岛市委党校第56期中青班的学员贺长泽在“老师”高丕利的指导下修剪葡萄枝。

  和贺长泽同一批的来自青岛市各部门的49名机关干部,两人一组结对入住到沟东新村村民家中,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学员们白天帮助村民干农活,晚上和村民一起“拉呱”做饭,像家人一样围坐在饭桌前吃饭,你一言我一语,笑声此起彼伏。

  “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工作队伍很重要。”莱西市委书记庄增大对记者说,为扎实做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他们把党员干部教育课堂搬到农家田间炕头,真切感受农民所思、所想、所盼,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忧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有故事的沟东新村

  沟东新村位于风景秀美的莱西湖(产芝水库)北岸,共有531户人家,其中党员52人,包括沟东、青峰岭、徐家寨、玉池、南埠5个自然村,其中4个村属于库区移民整体搬迁村。选择沟东新村作为“三同”实践基地,因为这是一个有故事的典型村庄。

  “1958年产芝水库建设,国家一穷二白,既没有机械也没有电力,靠的是人海战术。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苦干加巧干,艰苦奋斗修建起水库。”作为水库建设者的村民高温芝已经79岁了,讲起村庄发展史和库区移民精神,生动又感人。每批来参加“三同”实践的党员干部学员来到沟东新村,“开学第一课”就是听高温芝讲故事,充分了解“忠诚担当、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共同致富”的库区移民精神。

  “搬迁后,人多地少是困扰村庄的最大问题,2014年,沟东村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沟东新村党支部书记高维玉说,借助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村党支部结合村庄实际,最终确定了发展葡萄产业脱贫的路子,并不断摸索出“高效农业+乡村旅游”的模式,到2017年,沟东村仅用3年时间成功脱贫。

  “过去,俺村是个贫困村,党群联系不密切,村民认同感很差。”高维玉说,后来通过强化党组织建设,建立了一支有思路、能干事的党员队伍,通过创新乡村治理体系,使一个经济弱、环境差、民心散的贫困村,实现了向一个组织强、民心聚、产业兴的示范乡村转变。

  如今,沟东新村拥有土地2000亩,仅无核葡萄产业核心示范区就有1200亩,这一项就为村民人均年增收5000元。昔日的省级贫困村变成山东省旅游特色村,该村党支部也获得山东省干事创业好班子的荣誉。

  “基层党建做得好,乡村振兴有亮点,我们把沟东新村作为首批‘三同’实践教育基地。”莱西市委党校教务处主任张娟说,“三同”的最初想法,是把以前全部安排在党校的党员干部培训拿出2天至5天的时间,安排学员到“农村课堂”学习,把农村生活体验和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结合起来。

  5月9日,莱西市首批28名党员干部,带着简单的行李,来到沟东新村24户“美丽庭院”示范户家中同吃、同住、同劳动。“本着尽量少添麻烦的原则,我们按照每位学员每天住宿100元、三餐60元的标准给村民结算接待费用。”张娟说。

  截至11月20日,沟东新村已接待来自青岛和莱西的13批培训班,共培训党员干部800多人。

  零距离的干群关系

  听说城里的党员干部要来村里和自己同吃、同住、同劳动,村民张维安心里打起了鼓——这些干部来了会干啥?能和咱农民聊到一起?

  第一批学员来了,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张维安和村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通过几天的面对面交流,张维安说:“这些领导干部还真接地气。”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经验,张维安前前后后已经接待了7批学员。

  沟东新村葡萄产业兴旺,葡萄从种植到养护、收获,是一个既要技术又费体力的活。天刚放亮,学员们就得跟着村民“老师”来到葡萄园,学习“打头抹茬去须”。村民手把手教,党员干部仔细看、认真学,逐步掌握要领。

  “很多学员已经多年没干过农活,一天下来腰酸胳膊疼很正常。”莱西市委第四巡查组组长李士磊说,从田间劳动归来,和村民一起张罗三餐,洗菜、烧火,很快把自己融入村民一家。

  “你看,男同志擀面皮包饺子一点都不含糊。”村民刘忠芬一边跟学员崔伟、刘卓浩拉家常、包饺子,一边还不忘跟前来串门的邻居夸奖自己家的学员。

  “每期培训都会认真安排党员干部利用晚上时间与村民谈心、分组研讨,面对面听取村民的心声,实地解决村民困难。”张娟说。

  “领导干部进农村,好似兄弟进家门;白天挥汗去劳动,晚上促膝来谈心;名医按摩忙至夜,感动村民热泪滚。”“三同”实践营造了血浓于水的干群关系,66岁的沟东新村村民王人利,情真意切地写下了这首“打油诗”。诗里提到的“名医按摩”,说的是莱西市中医院副院长王德刚,在“三同”实践的同时,利用专业特长,在休息时间为村民义务做康复按摩。

  朝夕相处几天后,学员和村民的感情迅速升温,等到学员走的时候,互相加了微信,两双手紧紧拉住,有的村民还骑着摩托车送出很远……一批又一批学员来到沟东新村,也让村民看到了新时期的党员干部风采。

  “三同”实践,一种精神的回归

  2019年8月13日,沟东新村迎来了一期特殊的培训——86名党员干部组成的莱西市村级“两委”成员能力提升培训班,这些学员所在的村党支部班子或多或少都存在软弱涣散、战斗力弱等问题。

  莱西市日庄镇兴旺新村党支部书记徐军坤是这期培训班的班长,大嗓门的他和记者一见面,就直言有“三个没想到”:没想到沟东新村干部和群众的关系如此和睦;没想到村民与村民之间也如此和睦;没想到“合村并居”后的沟东新村变化这么大。

  同样都是“合村并居”,差距咋就那么大呢?“毕业”回村的当晚,徐军坤马不停蹄地召集4个村的“两委”干部紧急开会。第二天,两辆汽车拉着兴旺新村的干部们悄悄来到沟东新村,一路走一路看,“邻居”的风采让大家深受震动,心服口服地赞叹“沟东新村有一个好班子,一个好产业,一个好民风”。

  “大家思想转变很快,也思考很多。”徐军坤说,在不久之后的宜居环境整治中,兴旺新村下辖的刁家沟村一改过去的脏乱差,顺利达标。

  “走群众路线,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三同’实践活动与其说是一种创新,不如说是一种精神的回归。”莱西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崔坤山说,有些干部城里出生、成长,对农村生活了解不多。几天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们表示,现在作决策、想事情和过去不一样了,尤其是制定一些涉及农村、农业的政策时,肯定会想起这一段经历,学会换位思考。

  “三同”实践也给村民打开了一扇了解外部世界的窗口。土地流转、空巢老人赡养、留守儿童教育、村居供暖供气等诸多问题,学员们都能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给村民作出分析和展望,学员与村民教学相长,彼此的理解和信任逐渐加深。

  “这么多领导来到沟东新村,等于替我们村做了宣传,这个效益没法用金钱衡量。”张维安说,“不给钱俺们都高兴。”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据悉,在“沟东经验”基础上,莱西市正围绕乡村振兴、基层党建、红色教育三条主线打造15个实践基地,让更多的党员干部沉下身心,深入基层,以干促学、学以致用。

  (本报记者 刘艳杰 本报通讯员 刘彩华)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