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丨吕玉兰故事:第六章 学生劳动模范

作者:红色联播  更新时间:2019-03-25 01:49:11  来源:民族复兴网  责任编辑:石头

ae646279a1eaa646166e4c06ee26d23d.jpg

  一场春雨过后,田野里到处洋溢着万物复苏、春耕大忙的气息。一位身穿蓝粗布衣裳的小姑娘,头戴草帽,后边甩着长辫子,在赶着牛耕地。只见她右手扶犁,左手举鞭,拐弯时高喊:“喔——喔——”,停住时吆喝“吁——吁——”。牛还蛮听使唤的,老老实实按照她的吩咐,默默地耕着地。路过地头的大人们,纷纷称赞:“这妮儿真能干,人小就下地干活!”“犁、耙、耘、锄,没有不会的,干活跟小子一样!”“这么小就能干大人的活,哪个闺女能比得上!”

  从小在黄土地上滚大的玉兰,还在三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父亲下地了。五六岁上,开始跟着大人割草、捡麦穗、看西瓜地,啥也干。不到10岁,就干地里的重活了,如耩地,父亲扶耧,她撒种。耘地时,应当使牛,但她家只有“一条腿”,即四分之一股,用牛往往排不上队。没有牛,就人拉。每次都是她拉耘锄,父亲再用力地往前推,一天能耘二三亩。她还学着纺棉花,处处模仿大人的样子。  说起纺花,还有一段故事。当时,玉兰一心想上学,可她父母一时想不开,认为闺女上学没啥用,不如在家里做点零星活,现替大人点手脚。她不干,天天嘟囔着要念书。嘟囔得父亲着了急,便说:“想念书,行,每天得纺二两花,要是纺不完,就别想去!”父亲知道她刚学会纺花,还不熟练,估摸着一天纺不了二两花,所以故意将她的“军”。

  谁知,玉兰竟一口答应了:“行,就这么办!”原来,她也有自己的打算:用几个晚上的工夫,就把纺花练熟了,每天纺二两花,那还不是容易事。从此,她每天晚上纺花,纺完二两,才去睡觉,第二天就去上学。有时,晚上完不成任务,第二天放学回来再补上。由于她下了苦功夫,时间不长就练成了一个纺花能手。后来,她每天不只是纺二两,而是三两、四两甚至五两。她还常和大姐姐们赛着干,纺出的棉线又细又匀。尽管这样,在学校里,她由于刻苦学习,仍然取得了好成绩。

  “俺从小就被爹拉巴着下地干活了。”玉兰在向我回忆自己怎么从小养成参加劳动的习惯时,深情地回忆起父母的教育之恩,“从小,爹娘就教育俺要热爱劳动,把俺当男孩子使。爹说,咱家上无兄下无弟,玉兰要学花木兰,女孩子家也要长志气,‘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地辛勤把活干,换来将士们的吃和穿,干活是能手,打仗逞英雄。’劳动的时候,俺没劲了,不愿干了,爹就鼓励俺说,‘收了棉花,叫你娘给织一身花衣裳穿穿。过年,买点红头绳。’爹还说,‘再买二朵花。’那时候,成天劳动,累得不行,俺就盼着过年,能歇几天。爹对俺要求挺严,急了骂过也打过,但都是为了俺学好。”

  父亲打玉兰,那是发生在一次起牛圈时的事儿。那天,她正为上学的事同父亲怄着气,干得没精打采。父亲嫌她起得慢了,便说了她几句。性格倔强的她,同父亲顶了起来。父亲急着要往地里送肥,一时性起,夺过铁锨,就朝她胸前拍了一下子。粘满牛粪的锨,弄了她褂子上一个老大的印。当时,玉兰委屈地掉了泪。父亲也觉得有点过了火,取下自己头上的白毛巾,替她擦了擦身上。由于夏天牛吃的是青草,牛粪带着绿色,后来她把褂子洗了好几次,绿印子也没洗掉。玉兰说:“从这以后,爹再也没打过俺。俺和爹有着了深厚的感情。”

  从小就争胜好强的玉兰,在劳动中也不甘示弱。

  那天上午,玉兰邀了好几个小女孩,到地里割草。正是多日阴雨之后的难得晴天,地里的草长得又鲜又旺,大家也割得又多又快。往常,她筐里的草总是装得满满的,而别人的筐里只装了一大半。这天,她发现她们的筐里也装满了草,一股好胜心又充溢心头。只见她使劲地割啊装啊,往自己装满的筐里,塞了一把又一把,直到把筐子塞得结结实实的。

  没想到,在回家的路上,发生了困难。由于草筐太沉,她使尽了劲也背不起来。难道能让辛勤劳动得来的果实,白白地扔掉吗?不能,坚决不能!她憋足了劲,决心把这筐草弄回去,接连试了许多办法,最后把草筐躺在地上,慢慢地往家拖。

  在村口,碰上小学老师王从善。当时,他正提着一杆秤,打这儿路过。他看到一帮小女孩,从地里割草回来,高兴地迎了上来:“嘿,真有你们的!小小年纪,就能割这么多草!”

  王老师走到玉兰面前,摆动着秤说:“称称吧,看看有多重!”

  有个妮儿插话说:“称,也是玉兰的筐沉呗!”

  只见王老师这么往上一提,竟然一下子没有提起来,他只得又使了使劲,才勉强地提起来:“这么沉,少说也有五六十斤!”

  这时,玉兰父亲从地里回来了。王老师招呼道:“四哥,你这妮儿真不俗,草筐装得这么实,我提得都费劲儿。”

  玉兰父亲笑着说:“俺这闺女,从小就爱劳动,劲儿也大。”随后,父亲背起草筐,和女儿一起往回走,关切地说:“妮儿,下回可不要装这么多草了。累伤了身子,咋办?”玉兰说:“没事,俺有劲儿!”

  后来曾担任河北省农村调查队队长的王从善对我说:“玉兰小时候能干农活的故事,当时在那一带农村,传得很远。”

  玉兰的亲戚们,也都称赞她这一点,说她不仅在家里和学校里劳动好,就是到了亲戚家也积极劳动,真是走到哪儿,就劳动到哪儿。她姑姑家的表哥王玉廷对我说:“玉兰上高小,常在西王庄歇脚,晚上吃住就在她姑姑家。她只要一到家,就帮着扫地啊,打水啊,烧火啊……吃饭的时候,端菜端饭,忙个不停,还挺像回事儿。”

  在生产劳动中,玉兰不仅增强了体质,也增长了才干。就拿种瓜、选瓜来说吧!那时,玉兰父亲爱种瓜,什么西瓜、甜瓜、北瓜、南瓜等,什么瓜都种。这一带,种瓜都习惯成片地种。她家的西瓜地,常同马春会家、吕廷荣家种在一起,这样便于看护。父亲在瓜地里搭了个窝棚,晚上自己看瓜,白天就常叫她去。天长日久,她慢慢地摸清了哪个瓜坐得早,哪个瓜先成熟,成熟了是什么颜色,甚至是什么声音,什么形状,都了解得一清二楚。到卸瓜的时候,这几户都请玉兰去挑,她成了种瓜、选瓜的“小能手”。

  “玉兰在学校的时候,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劳动好。”玉兰的高小老师、后来曾先后担任过临西县长和县人大主任的宗振荣,这样向我回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高小,各种劳动可不少。学校每次组织义务劳动,像打扫卫生、拔草、清扫厕所等,玉兰都积极参加,干活又快又好,甚至比男同学还强,多次受到学校领导的表扬。

  那年春天,学生宿舍垒炕,从一里多外的地里往学校搬运土坯。一块土坯有十几斤重,小学生们搬起来很沉,路上要歇几次。所以,不管男同学还是女同学,都是一人搬一块。可玉兰呢,她第一次搬了一块,第二次就非要搬两块。她一下子搬不起两块,就先搬起一块,再让同学帮她摞上一块。只见她两手抱着土坯,咬着牙,硬是坚持到劳动结束。老师和同学们都说:“玉兰干活真卖力啊!”

  有年冬天,下了一场大雪,学校组织同学们扫雪。因为簸箕少,不够用,玉兰就脱下自己的棉袄来兜雪。老师说:“天这么冷,别冻着了。扫的雪又脏,会把你的袄也弄脏的!”她却说:“没事儿!”只见她把棉袄往地上一铺,大把大把地往上扫。等扫完雪,玉兰的嘴唇都冻得发紫了。

  是的,不怕脏、不怕累,是玉兰参加劳动给人印象最深的一点。

  又有一次,轮到玉兰所在的班打扫厕所。班主任考虑到这活又脏又累,又是星期六下午,就让女同学早点回去了,只留下了男同学,可她没有回家,主动留了下来。

  班主任问她:“玉兰,别的女同学都回家了,你为啥还不走?”

  玉兰说:“男同学打扫男厕所,女厕所没人打扫,俺打扫吧!

  班主任发愁地说:“哎呀,打扫厕所得好几个人,你一个人哪够啊?”

  玉兰满有信心地说:“俺多干一会呗!”

  玉兰干啥事都挺认真,也有心计。她先用铁锨,一锨一锨把地上的大便铲到粪池里,再用扫帚把厕所的里里外外清扫了一遍。然后,她又找来簸箕,从远处端来干净的沙土,垫在地上。太阳快落山了,男同学都走了,她还在那里忙着,干得满头大汗,衣服也弄脏了,直到把厕所打扫得干干净净。

  这时,张子祥校长走了过来。他先到男厕所看了看,发现男同学只是简单地扫了扫。当他来到女厕时,不禁露出了惊讶的神色:不仅地上垫了新土,就像新建的一样,而且打扫厕所的只有一名女同学——吕玉兰。

  星期一早上,同学们做完早操后,张校长走到队列的前面,点名表扬了玉兰。只听他大声说:“吕玉兰是咱们下堡寺高小的学生劳动模范,大家应该向她学习!”

  玉兰当年在学校里热爱劳动的故事,真是说也说不完。她之所以能在劳动中做到不怕脏、不怕累和不惜力气,不仅因为她有个热爱劳动的好习惯,而且还因为她有先公后私、助人为乐的好思想和好品德。当年玉兰的老师和同学们告诉我,不管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人,只要看到谁有困难,玉兰总是热情地去帮助:她看到有的同学干粮不够吃,宁肯自己挨饿,也要把干粮分给别人吃;一位同学的父母病了,她就到那个同学家里探望和帮助干家务,来回跑了十几里……

  有一天,玉兰和同学车玉环去街上买东西,回来时下起雨来。有一个老太太,正走着忽然摔倒了,她赶忙跑过去搀起来,挨着淋,一直把老人扶到安全的地方。

  “她是你什么人?”车玉环问她。

  “不认识。”玉兰答道。

  又有一次,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下堡寺高小的校门前,一个工人推着一车子货物往南走。因为路太滑,他忽然跌倒了。车轮陷在泥水里,怎么也推不动,急得那位工人直跺脚,不住地说:“咳,真糟糕,真糟糕!”

  这事又被玉兰看到了,她赶紧跑过去,说:“叔叔,俺帮你推。”

  工人见她是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问:“你行吗?”

  玉兰说:“行!俺的劲儿大着哩!”

  工人看她的决心很大,信心很足,笑着说:“来,一——二——三——,嘿,上去了!”

  玉兰见这位工人推的车很重,就帮他推出去了一里多地。玉兰被溅了一身泥点子,拍了拍身子,一点也不在乎。工人十分感激,问她叫什么名字,她说:“俺是高小学生。”说毕,就回了学校。路上,肚子饿得“咕咕”叫的玉兰,眼前一阵发黑,差一点晕倒在地。  后来成为邯郸市馆陶县第一中学老师和校办工厂厂长的车玉环,在向我回忆这些往事时,动情地说:“玉兰之所以能在长大后干成一番事业,成为闻名全国的改天换地、无私奉献的农业劳动模范,同她从小就树立了热爱劳动、助人为乐的好思想和好品德,是分不开的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