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时代精神

作者:郑学富  更新时间:2019-03-09 08:53:24  来源: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石头

  著名诗人贺敬之的《雷锋之歌》于1963年3月底完成,长达1200多行,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抒写生长在中国的骄傲、幸福、光荣的感情;第二部分,描写雷锋出现之后产生的影响;第三部分,讴歌雷锋的同时提出人应该怎样生活,路应该如何走;第四、五部分,主要描写雷锋光辉伟大的思想、精神、风格、人品,回答了第三部分所提的问题;第六部分,抒写雷锋精神的影响。诗人在纵情讴歌雷锋精神的同时,把中国悲壮的历史、社会的现实和光辉的未来联系起来,描绘出一幅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开拓出寥廓的意境,表现出一个庄严的主题。

  “我看着,你青春的面容,好像我再生的心脏,在胸中跳动……你的年纪,二十二岁——是我年轻的弟弟呵,你的生命,如此光辉——却是我无比高大的长兄!”诗人在诗中融入自己的感情,热情洋溢地歌颂了雷锋短暂而又伟大的一生。在雷锋短暂的一生中,他爱岗敬业,不论干什么工作都踏踏实实、苦干实干。正如他日记中所说:“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在伟大的革命事业中做一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贺敬之在诗中写道:“雷锋呵,你虽然不是,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战斗冲锋,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你却是真正的勇士呵——雷锋——你是一个平凡的,但却伟大的——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我们需要的就是雷锋“不怕苦、不怕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螺丝钉精神”。

  雷锋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雷锋在日记中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贺敬之写道:“哪里需要?看雷锋的飞快的脚步!哪里缺少?看雷锋的忙碌的身影!……呵,马上去,给大娘浇地——现在麦苗正要返青……呵,立刻把自己省下的存款,寄给公社——支援受灾的农民弟兄……唔,快准备,给孩子们,讲革命故事——明天是队日活动……唔,必须把赶路的大嫂,护送到家——现在是夜深,雨大,路远,泥泞……”

  雷锋是一个从旧社会走过来的解放军战士,孤苦伶仃的幼年生活磨炼了他的意志和爱憎分明的立场。他对许多事情都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看法,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睿智的新型军人。诗人通过亲身体验和深入思考,感受到了雷锋深邃的思想和伟大实践,所以他没有停留在单纯的叙事当中,没有全面介绍雷锋的先进事迹和一件件感人故事,没有空发议论,讲解革命大道理,而是把雷锋置于深远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生活之中,融抒情与议论于一炉,突出表现雷锋的精神境界及其重大的社会意义。“小雷呵——你只有一百五十四厘米身高,二十二岁的年龄……但是,在你军衣的纽扣后面,却有:七大洲的风雨、亿万人的斗争,在胸中包容!”“快摆开,你们新的雁阵啊,把这大写的‘人’字——写向那万里长空!”

  《雷锋之歌》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树立怎样的世界观,“人,应该怎样生?路,应该怎样行?”诗人在赞颂雷锋精神后回答:“这就是一个叫‘雷锋’的中国革命战士的英雄姿态!这就是我们的大地,我们的母亲,以雷锋的名义,给历史的回应——人呵,应该这样生!路呵,应该这样行!”

  2013年3月6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辽宁代表团的审议,他强调雷锋、郭明义、罗阳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新时代呼唤雷锋精神,《雷锋之歌》诠释了雷锋精神,气势磅礴,荡气回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影响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正像诗中所说:“升起来,你一座高峰,我们跟上去:十座高峰,百座高峰!——千条山脉啊,万道长城!”

  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1924年生于山东省枣庄市峄县,15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6岁进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7岁入党。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了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代表作有诗歌《回延安》《桂林山水》《三门峡——梳妆台》《放声歌唱》《雷锋之歌》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