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茂林 常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是哲学社会科学发挥作用的根本

作者:理论旗帜  更新时间:2019-03-07 17:00:12  来源:民族复兴网  责任编辑:石头

790c6fdada2b33150286d975db3ba363.jpg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辩证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提供了不竭智慧源泉和强大思想动力。当今时代是社会大变革的新时代,也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要更好发挥作用,根本在于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智慧和思想滋养,积极为我们党治国理政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更好地担负起时代和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推动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把握客观实际,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更好发挥理论武装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最核心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习近平:《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求是》2019年第1期)辩证唯物主义揭示了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哲学社会科学要遵循这一原理,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以中国实际为研究起点,认清世情、国情、党情,把握历史方位,揭示我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在此基础上更好发挥理论武装的能动作用。

  当代中国最大的实际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认识当下、把握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也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客观基点。客观实际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既要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也要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呈现出来的新变化新特点,从而使我们的主观世界更好地符合客观实际,从实际出发制定工作的方针政策。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从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世界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到国际政治中不确定性上升、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风险相互交织,无不体现出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国际体系加剧演变的时代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但随着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呈现,党面临的风险和考验集中显现。在这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时代,继续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深入研究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在变化发展中认识事物本质、把握运动规律。要做到这一点,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和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不断深化对发展现状及趋势的研究和认识,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客观实际的本来“面貌”。

  辩证唯物主义不仅承认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同时也承认“意识的能动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不仅是物质的反映,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而且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我们必须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意识。面对当前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形势,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强化理论武装的能动作用,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研究阐释,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解决好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问题,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把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这一根本任务落细落实落出实效。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推动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更好发挥建言献策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从根本上说就是不断认识矛盾、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习近平:《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求是》2019年第1期)哲学社会科学要聆听时代声音,回应时代呼唤,把研究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为主责主业,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科学民主决策,积极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建言献策。

  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深深根植于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重大问题的研究和探索,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改革开放以来,哲学社会科学立足中国实际,研究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不断提高原创能力和服务水平,形成了一大批重要学术成果,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当前,随着我国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我们面临的矛盾更加复杂,既有过去长期积累而成的矛盾,也有在解决旧矛盾过程中新产生的矛盾,大量的还是随着形势环境变化新出现的矛盾,这对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无论是分析形势还是作出决策,无论是破解发展难题还是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都要求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地提供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在这种形势下,哲学社会科学要自觉把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作为主要任务,把党和国家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为主攻方向,就我国改革发展遇到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真知灼见,就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提出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和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加强与相关决策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互动交流,把对策研究同党政部门政策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推动理论研究成果向决策咨询转化,积极建言献策,主动为党委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贡献力量。

  唯物辩证法深刻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普遍存在的客观辩证运动规律,为人们全面、系统、联系、发展地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提供了科学方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首要的就是要掌握运用唯物辩证法这个根本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这就要求哲学社会科学既要运用好“重点论”,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聚焦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一系列亟待回答和解决的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聚焦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及时反映思想理论动态,不断推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又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树立大局意识、全局意识,在研究重大问题时把握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研究方法上注重系统集成、形成总体思路,在组织方式上积极搭建平台、组建研究团队、实施集体攻关,更好服务公共决策和社会需要。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推动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践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持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习近平:《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求是》2019年第1期)辩证唯物主义在哲学领域实现的一个重大变革,就是把实践引入哲学视野。认识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理论对规律的揭示越深刻,对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反作用就越显著。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实践性,遵循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就是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在回应时代关切、促进实践发展、推进理论创新中,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历史和现实充分表明,实践是哲学社会科学的“生命基石”,哲学社会科学只有扎根实践、走进人民,才会有生存的丰沃土壤和发展的不竭源泉。哲学社会科学要践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就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坚持从变化的实际出发,从崭新的实践出发,坚持解放思想,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敢为天下先,敢闯敢试、善作善成,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中运用唯物论、运用辩证法,努力提升实践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必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脱离了人民这个中心,哲学社会科学就失去了影响力和生命力。因此,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聚焦人民的实践创造,真正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从人民实践创造中提炼研究题材,发掘思想智慧。

  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一路同行,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过了艰辛的探索和奋斗历程。伴随着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的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哲学社会科学站在了新时代的起点上。只有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充分体现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才能为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拓展新空间、积蓄新动力。当前,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最根本地在于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因此要增强“四个意识”,切实把这一思想内化为坚定的政治信念、清醒的理论自觉、高度的文化自信,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各领域,体现到学术研究、学科建设、教育教学、队伍建设各方面。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最关键的是要按照突出优势、拓展领域、补齐短板、完善体系的要求,形成具有时代特点、门类齐全、结构合理、优势突出、立足国际学术前沿、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科布局;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健全完善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的学术体系;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学理化、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大众化、中国话语国际化,立足中国实践、深入解读中国道路、切实提升中国经验,不断概括出新概念、新范畴、新术语,让世界更好地了解“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全面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全面领导,深入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人才工程,营造风清气正、昂扬向上的学术生态,引导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理论力量和智力支持。

  (略有删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