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70年不平凡历程具有双重含义:它既是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的过程,又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不懈探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积蕴了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
经验之一: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人民政权可以通过和平赎买等方式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艰苦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又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而且为科学社会主义作出突出贡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设想,无产阶级在夺取国家政权后以和平赎买方式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十月革命后,列宁作过尝试,但因资产阶级反抗未能实现,只得采取剥夺政策。新中国成立初期,领导革命取得成功的中国共产党,既有国家政权的力量和广大人民支持,也有先期没收官僚买办资本的基础条件,加上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顺利推进,使我国实现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是一个独创性案例,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设想作了成功实践和验证。
经验之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并以符合规律的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后,发展生产力,正确领导经济建设,是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中心任务。动摇或偏离这个中心任务,“以阶级斗争为纲”和以群众运动的方法去搞上层建筑领域的“革命”,只能给党和国家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及时实现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以符合经济规律的方式来进行经济建设。我国的改革开放,就是以工作重心的转移为前提和起点的。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证明了这一工作重心和工作方式的转移是完全正确的。
经验之三:社会主义国家可以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发展模式,走有自身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社会主义道路有一般和特殊两层含义。在一般意义上,它是与资本主义道路相比较而言的,指的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制度,在性质上它是单一的;在特殊层面上,它又可以是多样的。同样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可以因为国情不同而有不同模式或具体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有许多中国独特的东西,如中国共产党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领导等。别的国家可以参考,但不能照搬。社会主义不同模式的出现,表明世界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它将通过不同国家自身特色道路的探索,把共同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经验之四: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大胆实行全面的改革开放政策,在改革开放中实现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社会主义建设突飞猛进。
恩格斯说,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这一论述在中国得到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社会各领域的一场全面、深刻的革命,它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释放了社会活力,使我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这充分证明,社会主义国家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可以而且应该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实行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
经验之五: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补上经济文化不发达的短板。
由于历史原因,首先取得革命胜利的都是经济文化相当落后的国家。这样的国家能否搞社会主义,能否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发展对此作出肯定回答。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过新民主主义而进入社会主义。虽然可以在社会制度上跳过资本主义,但无法跳过发展商品经济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阶段。因此,必须“补课”,但不是放弃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党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主张用不少于百年的时间来发展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实现生产的社会化和国家现代化。这条重要经验,为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一种解答。
经验之六: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结合。
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关系长期困扰人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未来社会,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基础上超越市场经济的社会。但在现实社会主义国家所处历史阶段上,如果排斥市场作用,就难以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在经济改革过程中经过多次尝试,最终明确了改革的市场经济目标,致力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激发了国内市场活力,也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优势。这种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一定共性,但依托的基本制度根本不同。而且,我们除了市场的决定作用外,还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出现,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是一个重大突破和创新。
经验之七:社会主义国家可以依据自身所处历史阶段和经济发展需要,自觉选择并平稳转换经济体制和发展方式,以实现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一个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采取什么样的经济体制和发展方式,由这个国家的历史阶段和现实要求决定。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是从学习苏联经验开始的。事实证明,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第一个经济体制,其出现有历史原因,并曾发挥巨大作用。我们利用计划经济体制,快速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国家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但这一体制也具有历史局限性,不适应经济进一步发展要求。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后,我们解放思想,逐步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相比于一些国家的“休克疗法”,我国经济体制转型采取了渐进式平稳过渡的方式,避免了经济断崖式下滑和社会剧烈动荡,取得巨大成功。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不断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从资源依赖型、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为主转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践行新发展理念,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化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刘建军,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