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承担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

作者:求是  更新时间:2018-11-18 11:27:08  来源:民族复兴网  责任编辑:石头

17b7707869baaeaa0a595cf5b3214fe2.jpg

​​​  编者按: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固本开新、高瞻远瞩,明确指出:“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切实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奋力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

举旗帜,引领复兴伟业前进方向

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蔡振红

  旗帜引领方向,道路决定命运举旗帜是第一位的,带有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意义。毛泽东同志说,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新形势下,举旗帜就是要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落地生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宣传思想战线必须始终扭住这一根本任务,用党的旗帜定向指航、定调稳舵、定心聚力,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举旗帜,最根本的是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吸收人类全部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并且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的,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思想体系。我们党自成立之初,便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管用”,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马克思主义永远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任何时候都不能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否则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不忘本来才能面向未来,不忘初心方能继往开来。必须把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共产党人的“真经”,持之以恒开展党的理想信念教育,补精神之钙、固思想之元,引导党员干部积极做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传人。

  举旗帜,核心要求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为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是新时代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旗帜、精神旗帜。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落实这一任务,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必须坚持学思用相结合、知信行相统一,做实大学习、抓好大普及、推动大践行,既要“入眼入耳”、更要“入脑入心”,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成为全党全国人民政治上的主心骨、思想上的定盘星、行动上的指南针,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举旗帜,关键在于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旗帜昭示未来,火炬照亮前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中站稳脚跟,在发展模式的国际比较中增强底气,在固守根本中保持定力,在众声喧哗中立心固魂,都要求我们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现实的成功是最好的理论,没有一种抽象的教条能够和它辩论。当前,坚定“四个自信”,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物质基础、民心基础。在前进的道路上,面对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艰巨任务,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高举旗帜、坚定自信,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大张旗鼓地讲马克思主义、讲共产主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鲜明坚持真理、立场坚定批驳谬误,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鼓舞人民朝着民族复兴伟大梦想奋勇前行。

聚民心,统一思想、凝聚力量

中共甘肃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陈 青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是我们党执政的政治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聚民心是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重大使命任务,也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自觉担负起的光荣职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论述,必须时刻牢记聚民心的职责使命,把方向、强主流、重引导、抓创新,凝聚起亿万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朝着党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

  聚民心,就要坚守正确舆论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牢牢掌握党对新闻舆论工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直接体现。要服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守宣传纪律,做到所有工作都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推动改革发展,有利于增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把导向意识贯穿到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在工作的各方面,使正确舆论导向成为引领整体工作的鲜明旗帜。

  聚民心,就要宣传普及党的创新理论。要在持续有力的理论宣传普及中,巩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统摄地位。运用一切媒体媒介,做好做强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阐释,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普及,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解读,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更好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和行动。着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结合重大活动和节日,全面反映辉煌成就,讲清楚成就背后的理论逻辑、制度原因,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信心和底气。

  聚民心,就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鼓舞士气,振奋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做好正面宣传,必须把重点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上,聚焦中国梦、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精神、中国力量,聚焦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必须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精心策划设置议题和宣传重点,组织开展传播力、影响力强的主题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深入基层一线采写报道鲜活的故事素材,展示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凝聚践行新发展理念、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战略任务的民心力量。

  聚民心,就要有效引导社会热点。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往往也是矛盾凸显期。我们必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关注关心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既解决实际问题又解决思想问题,更好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要准确把握不同群体的新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分层分类宣传和引导。加强对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敢说话、早说话、会说话,及时报道发声,放大权威声音,疏导社会情绪,掌握舆论主动。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对群众反映的建设性意见及时采纳,对困难群众及时帮助,对不了解情况的及时宣介,对模糊认识及时澄清。积极开展舆论斗争,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错误言论,切实维护意识形态阵地安全。

  聚民心,就要积极推进传播方式的改革创新。宣传思想工作现在进入了守正创新的重要阶段,只有不断推进传播方式改革创新,才能更好地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要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技术变革,加快推进媒体传播格局构建和良好舆论生态营造,为聚民心提供坚实基础。大力推动新媒体建设、促进媒体深度融合,培育手段先进、传播迅速、竞争力强的新型主流媒体。强化基层基础,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使其成为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区信息枢纽,为更加便捷畅通地聚民心、聚力量提供坚强保障。高度重视网络宣传聚民心工作,网上网下统一管理,唱响网上主旋律、弘扬网上正能量,合力奏响新时代人民群众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最强音。

育新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中共云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赵 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核心问题和根本要求,我们要不辱使命,履职尽责,自觉担负起育新人的使命任务。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坚持用这一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职责。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持续深化,着力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在拓展深度广度上下功夫,在增强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在融会贯通、做实落实上下功夫,结合党员干部、广大群众、青年学生的实际,分类指导,分众实施,统筹推进学习宣传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统一思想、引领行动。要强化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龙头作用,深化党员领导干部学习教育,创新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增强学习效果,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全面提高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和运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能力水平。强化各级党委讲师团的作用,做实面向基层群众宣讲工作,把集中宣讲与经常性宣讲、讲理论与讲实事结合起来,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讲清楚、讲明白、讲出真情实感,激发起各族群众团结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精气神。强化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学,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结合贯穿学校教书育人全过程,武装青年、引导青年,打牢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基础。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接续奋斗的目标。时代新人肩负着民族复兴的大任,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育新人的重中之重,持续深化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宣传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发起全体人民朝着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的坚定信念。要联系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以奋斗的历程、生动的实践、鲜活的事例,广泛开展宣传教育,让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一步步变为现实,激发起全体人民的奋斗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自觉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培养时代新人,关键是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用其立心立德、铸魂塑人。要以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为工作着力点,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广泛深入开展宣传教育,让全体人民明白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养什么样的公民。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贯穿法律法规、政策制定之中,融入贯穿经济社会发展之中,融入贯穿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之中,建立健全具体实在的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员工守则、学生守则、社团章程、家规家训,具体化为价值标准、行为规范、奖惩制度。要在落细落小落实、常态长效上下功夫,点点滴滴,久而久之,自然而然转化为人们的思想自觉和行为习惯。要以革命先烈、道德模范、时代楷模等先进人物为示范引领,树奉献牺牲精神,立精忠报国志向。要把家庭和学校作为重要阵地,把家长和教师作为育人第一责任人,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从幼儿园到大学,编写统一教材、建立实践基地,把价值观教育作为必修课,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重要载体和途径,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项目化、具体化,让人们在实践中受到教育,不断提升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兴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边巴扎西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正因为文化的独特价值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把“兴文化”作为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使命任务。落实这一使命任务,关键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更好满足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始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进新时代文化建设,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西藏处于我国反分裂斗争的前沿,意识形态领域是反分裂斗争的主战场,举什么旗帜走什么道路始终是西藏文化建设必须明确的根本问题。我们要立足当代西藏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着眼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为西藏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条件。

  大力弘扬党领导各族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我们党领导各族人民在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征程中,创造了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中,我们党领导西藏人民凝聚形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成为西藏各族人民争做“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的强大精神动力。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要用好用足党领导各族人民创造的丰富革命文化资源,使之深深融入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汇聚新的精神力量。

  着眼满足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文化生活需要。文化小康是全面小康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繁荣和发展基层群众文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迫切需要。我们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群众文化工作,把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与群众思想教育阵地建设有机结合,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供给能力,切实解决群众听什么、看什么、想什么的问题,引导群众破除封建迷信、陈规陋习,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我们要聚焦西藏“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巨大成就,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边稳藏的重要论述在雪域高原的成功实践,聚焦西藏各族人民的火热生活和伟大创造,聚力创作生产优秀作品这个中心环节,不断推出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精品力作,推进西藏文艺创作从“高原”向“高峰”持续迈进。

  始终坚持中华文化是各族人民的共有精神家园。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各族人民的共有精神家园。西藏文化与中华文化同根同源,是中华民族在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中交往交流交融盛开的灿烂花朵,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团结统一是西藏文化在祖国大家庭中孕育的基因,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危难时期,帝国主义挑起的“西藏独立”阴谋始终没有得逞,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西藏文化浸润着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洋溢着誓与侵略者战斗到底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让文化兴盛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支撑,就要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使中华文化成为各民族的情感依托、心灵归宿和精神家园。

展形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中共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张西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展形象,就是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这一重要论述为新形势下做好对外宣传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要深入落实、积极作为,不断开创外宣工作新局面。

  着眼精准、力求有效,通过讲好中国故事展示良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是外宣工作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基本途径。生动、精准、有效讲好中国故事,真实、立体、全面展示中国形象,是做好外宣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主动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故事,传播中国的历史文化、发展成就、时代风貌和价值观念,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做到以小见大、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要创新方式,抓住贴近中国实际、贴近国际关切、贴近国外受众这个关键,适应对象化、差异化、分众化的特点,创新宣传载体、提高宣传技巧、优化宣传流程、整合宣传力量,实现由被动向主动、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使外宣工作更有针对性,在大众传播与小众传播、分众传播紧密结合中取得更好效果。要主动设置议题,加强外宣议题策划和设置,用外界听得懂、易接受的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生动鲜活、真诚亲和地讲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使我们的话语既有“中国味儿”又具“世界范儿”,增强中国主张、中国声音的穿透力感染力影响力,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

  坚定自信、融通中外,通过宣介中华优秀文化提升文化影响力。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最深厚的源泉。要推动中华文化从“走出去”向“走进去”迈进,一方面加强内容建设,深入挖掘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和人文精神,全力打造更多适合交流传播的文化艺术精品,做到既体现传统思想又彰显当代主流,既入乡随俗又入情入理,真正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提炼好、展示好,以优质的内容吸引人、打动人、影响人。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科学化水平,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规划、高质量落实,围绕中国文化年、感知中国等活动,统筹文化、广电、出版和教育等领域的资源,推动体现中国元素、中国水准、中国特色的核心文化产品走出去,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同时,把展示优秀传统文化与对外交流、观光旅游等结合起来,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开展民间文化交流活动,不断拓宽展示中华文化精髓的渠道,促进文脉相融、民心相通。

  开拓创新、重在建设,通过完善传播格局扩大对外传播力。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做好新形势下的外宣工作,就是要面对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总体格局,深入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一系列部署,创新宣传理念和运行机制,坚持立破并举,完善传播格局,更加有效引导和影响国际舆论。要整合资源力量,聚拢对外传播资源,聚集对外传播力量,形成以外宣旗舰媒体为引领、主要对外媒体为骨干、中央和地方各类媒体积极参与的国际传播工作格局。要增强合作传播能力,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合作模式,利用好论坛、峰会、展会等各种形式,既主动发声、善于发声,使我们的发展优势和综合实力转化为话语优势,又通过借嘴说话、借台唱戏,对外传递中国声音。要完善话语体系,发挥高校、社科机构、新型智库等优势,深化各国主流媒体、知名智库、文化机构的交流合作,丰富形式、拓展领域、提升层次,进一步扩大朋友圈、厚植外宣人脉,架起沟通桥梁,激发情感共鸣。​​​​

Baidu
map